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

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1)

2012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堰市启动神定河等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工作。神定河污水处理厂作为水源治理工程,为保护丹江口水库水质,改善十堰城市水环境作出了贡献。

秦楚网讯(十堰晚报)文/记者 段吉雄 图/记者 陶德斌

河流档案

神定河,发源于十堰市茅箭区大川镇老龙垭,自西南向东北流,全长58公里,经十堰市城区,于六堰以上称为百二河,沿途在城区内汇入支流有镜潭沟、吕家沟、岩洞沟(在张湾区称为张湾河)。流经大川镇、花果街道、红卫街道、车城路街道、二堰街道、五堰街道、汉江路街道和郧阳区茶店镇8个乡镇(街道),于郧阳区茶店镇王二沟汇入汉江。

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2)

治理后的神定河土门段,市民畅快游玩。

每一个令人瞩目的城市中,总有一条与繁华共生的河流,承载着人类对文明的向往。

作为神定河的上游,百二河曾经流淌在许多十堰人的记忆里,她波光粼粼、清澈见底,孕育生命、滋养城市,伴随着一代代人成长。百二河的时间年轮,勾勒和见证着十堰的成长历史与探索之路。

这条从茅箭区大川镇老龙垭出来的百二河,宛如一条碧绿如玉的丝带,环绕在城市的腰间。她由南向北经大川、十堰、六堰汇入神定河,全长约25公里,河床最窄处有30米,最宽达80米。就是这条河,为来自祖国四面八方支援的人们带来了无尽的欢乐,闲暇时他们在这里浣衣垂钓,踏波而行。

花开花谢,一个又一个春夏秋冬,百二河珍藏了这些天南海北陌生面孔悠远绵长的记忆,演绎着一代人和一座城的故事,并在时间轮回中见证这座城市从无到有、从有到兴的华丽蝶变,也见证了我国汽车工业历史上一段波澜壮阔的奇迹。

近几年,我市通过实施生态修复工程,加大河道清淤力度,取缔河道河堤种菜行为,逐步改良沿河生态系统。如今的神定河成了居民休闲健身的好处所。

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3)

位于百二河、张湾河和神定河交汇处,连环跨越三桥,贯通“两岸三地”的人行白帆桥。

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4)

跨越百二河二堰段的红双拱车行桥。

在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百二河的生态环境被破坏,河流污染问题不断显露。清澈的百二河渐渐变得浑浊,因此获得了一个绰号——“十堰龙须沟”。

1991年,市委市政府决定治理百二河,发动群众下河挖淤泥,在河上建了两个橡皮坝。

1997年,市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完善了百二河沿岸的排污管网,让污水不再进入百二河,并对河床进行整治,清除淤泥25万立方米,整治河床30万平方米,河道硬化,两岸装上护栏。百二河摇身变成了一条既有行洪道,又有应付枯水期沟渠的一条“河中河”。

在改造的过程中,市政府将附近的马路市场全部转移到河道之内,当成街道一样管理,造就了盛极一时的河道市场文化。

2012年,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堰市启动神定河等五条不达标河流治理工作。对神定河探索性地实施截污、清污、减污、控污、治污等措施进行综合治理。

其中整治神定河流域村庄24个,关闭整治农家乐38家,关闭畜禽与水产养殖企业27家,关闭搬迁中型以上污染工业企业8家,使得神定河流域点源面源污染全面消除。建设污水管网350公里,实现清污分流,真正让污水纳管,清水入河;修复生态河道15公里,修复破损管网60余公里,高标准治理流域冲沟16条,使其均达到地表Ⅲ类至Ⅳ类水质标准。

为提高污水处理能力,除了神定河污水处理厂,市政府又在下游新建3万吨/日 MBR膜工艺污水处理工程一个,新改建5万吨/日人工快渗工程两个,出水水质均达到Ⅲ-Ⅳ类标准。

同时,全市上下倾尽优势资源,选派精兵强将专职负责,专门成立了神定河河长办,从市生态环境局、市住建局、市南水北调水源区保护中心等重点单位抽调人员集中办公。各级各部门聚力攻坚,一线调度、一线督办、一线推进,确保神定河水质稳定达标。

今年6月4日,十堰市神定河龙洞沟污水处理厂正式通水试运行。这个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10万吨,出水水质可达地表水 IV类水质。

如今,神定河流域上共有6座大型污水处理厂,其中4座生活污水处理厂、1座尾水深度处理水质净化厂、1座微污染河水水质净化厂。2019年9月,神定河成功消除劣Ⅴ类,2021年达到Ⅳ类。

今年,十堰又制订神定河流域水质Ⅳ类进Ⅲ类攻坚技术方案,分两期实施33个工程项目。近期到2023年重点实施23个工程项目,基本实现神定河口断面地表Ⅲ类水80%综合达标率目标。远期到2025年重点实施10个工程项目,稳定实现神定河口断面地表Ⅲ类水80%综合达标率目标。

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5)

治理后的神定河土门段市民游园。

滨湖河景观带简介(探寻水源地10条河流)(6)

如今的神定河夏家店段,水清、岸绿、河畅、景美。张建波/摄

11月22日,茅箭区马家河水库尾端,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四标段,在深77米、长度7000米的大山腹地,“武当号”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正在工作。

洞外寒风凛冽,洞内湿热难耐。忍受着30多度的高温,工人们日夜施工,加快掘进进度。TBM(全断面硬岩掘进机)面刀盘在 TBM主驱动系统和支撑推进系统的共同作用下,滚、压破碎岩体,矸石被刀盘边缘的刮渣铲斗铲起进入刀盘内部,随着刀盘的旋转沿溜渣板滑入皮带机,机器轰鸣,沉睡了亿万年的岩石被修改命运,化为齑粉,送入洞外重见天日。

“我们综合采用电磁波法、红外线法、雷达法探测前主100米范围内的地质条件、透水情况,进行分析研判,不仅有效预防了安全事故的发生,而且还加快了施工进度。”市水务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十堰也是特殊资源性缺水地区,城区年径流量仅260毫米左右,为全省径流低值区,属于严重缺水地区。且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城区百万人口,自产水资源只有1亿立方米。望得见山,看不见水,成了十堰城区居民心之痛。

多年来,十堰城区供水主要来源于黄龙滩水库,提水扬程40米至60米,管网运行已有30余年,老化破损严重、运行维护成本高。原规划建设的三水厂从汉江引水,但扬程为120米至150米,同样存在高扬程提水、运行成本高的问题。

在充分调研、广纳民意基础上,十堰从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于2017年11月正式提出并启动十堰市中心城区水资源配置工程,从竹山潘口水库取水,自西南向东北方向输水,穿越竹山县、房县、茅箭区,引入茅箭区马家河水库,在马家河水库再分支线引水至城区百二河水库。引水入城后,1.2亿多立方米作为居民生活用水和工业用水,4000多立方米作为生态用水,置换出1亿立方米,还水于城区河道。

2019年,十堰启动百二河生态修复工程,对中心城区长约6.6公里河道实施生态化改造。规划设计将污水治理作为重中之重,在河道两侧建设总长约13公里的综合管沟,设置污水舱和初雨舱,收集沿线污水及初期雨水,确保旱季污水不入河,消减雨季合流污水及初期雨水对河道的污染,结合上游清洁水源的不断补给,保证河流水质。

“河道改造遵循自然规律,保护河流生态。河床用卵石、砾石、沙粒净化水质,部分河段河床实施固化,固化材料用生态混凝土铺垫,既有利于河道水生物的生存和水草的生长,同样可以净化水质。”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为生态让路,为候鸟腾地,让河流自由呼吸,让城市畅快呼吸,城市更加人文化,也更加灵动。

改造后的百二河河道将呈现十堰春耕、风华老街、上善若水、福寿康宁、东风浩荡、万涓归流6个景点片区,建设6座堰、3座液压坝和3处跌水堰群,形成跌水和蓄水相结合的水系形态,浅滩能为两栖动物与湿地植物提供良好生长环境,水潭为鱼类产卵洄游提供场所,急流与跌水则能为河流复氧。

治一条河,成一城风景,惠一片民生。“以前这条河的水臭得很,现在可以直接喝。”在茶店镇王家湾村,江大爷左手指着流向汉江的神定河,右手从地里拔出一颗新鲜水灵的白菜,余晖下翠色欲滴。

推窗见景,抬头望山,低头观水。如今,行走于神定河沿岸,不仅可以看到一家家朝气蓬勃的工厂、一栋栋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还有一涓大自然的馈赠之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