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1)

文/叶檀财经

大咖云集有惊喜,文末福利等着你~

跌宕起伏的2022年终于过去,这一年有太多事都将载入史册,任后人评说。

而全球资本市场,也刚刚经历了2008年以来最惨痛的一年。

这一年,欧、美、亚太等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下跌,少则10%,多则30%。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2)

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反映了资本对经济的判断和预期,也体现了上市公司的业绩优劣,更直接影响投资者们口袋里的钱。

而除了股市,包括各国的债券市场、美元之外的各国货币等等重要资产,都在这一年表现糟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几乎所有人都受到了经济动荡的波及,无论是打工人、投资者、个体户、大学生、甚至包括退休在家的爷爷奶奶……

2022,大家都焦虑。2023,大家重拾希望,但仍然迷茫。

这一年,我们可以更乐观一些吗?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3)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4)

寒气 早已传递给了每一个人

2022年,有一个数据创出了历史新高。

央行四季度针对城镇储户的问卷调查报告显示,倾向于“更多储蓄”的居民占了61.8%。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5)

老百姓们手里握着大把的钱,却不舍得去用,也不知道怎么去用。

33岁的小赵,在互联网大厂做行政工作,是这两年裁员潮中的一名“幸存者”。

作为一名新晋二胎妈妈,她精明、能干、会管钱。但同时,她也要还房贷、拼职场、为二胎操碎心,生活的每一刻几乎都紧绷着。

一个错误,她可能就会彻底失去现在的生活。

作为家里的财务总管,她一直忌惮风险,但也想跑赢通胀,为家庭开辟新的增长曲线。

只是,整个2022年,她迟迟不敢出手。

50岁的老李,一位经营着自家夫妻店的个体户,也是这两年最难的“实体经济”的一员。

做实业有多难?老李的答案是:营业额对比疫情前下降了30%-50%。

和普通人不同,老李平时对钱的灵活性、流动性要求高,因为要拿来进货、周转生意,也不敢随便拿来买需要投很久的金融产品。

老李不是没有想过理财,但是亏了一次后,他就有点懵了。

62岁的汪阿姨,已经光荣退休。这两年兴起的“银发经济”,她是典型代表。

操劳了大半辈子,又不想麻烦儿女,汪阿姨退休后当然也在为自己做打算。

然而,互联网信息杂乱、各种诈骗套路层出不穷,汪阿姨担心自己难以过滤和分别信息真伪,害怕受骗。

和大部分“银发族”一样,汪阿姨想做“富婆”,也更想找一些靠谱、让人安心的渠道来管理自己的钱。

谨慎也好、焦虑也好、害怕也好,都是人之常情。

小赵、老李、汪阿姨……2022年,相信很多普通人的感受和他们一样。

如今,充满希望、期待复苏的2023年终于到来,相信所有人心里都会去想:

2023年,我们该怎么做?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6)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7)

新一年的中国经济 有几个大看点

2022年,很多人在面对困难时,把原因归咎为国内环境的限制。更有甚者,盲目地去看空中国。

关于这个问题,人文财经观察家秦朔并不认同。在腾讯理财通的年终理财季上,他分享了一件事:

“我跟很多的企业家,包括年轻一代创业者在交流的时候,有一个共识就是:如果我们要下注一件事情,那还是要赌中国振兴。”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8)

他这么说的依据,就在于他亲眼见证了可以对比的案例。

“我有些做投资的朋友,他们确实去了新加坡。但新加坡待了两三个月以后说,虽然东南亚很大市场,但那么大的市场,就是十几个十几种语言宗教,一种商业模式很难做大做强。”

回顾这些年,中国市场最大的特点,就是一旦发现了好商业模式,可以快速地在国内各地复制、铺开。

2022年,中国发布了加快建设“统一大市场”的政策指引,更是为了将这一独特优势发扬光大。

而对于2023年的中国经济,秦老师更是给出了一个大胆预测:明年中国GDP增速有望超过6%。

2022年10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报告,预计中国2023年的GDP增速约是4.4%。

秦老师则认为,一方面2022年的经济基数偏低,有利于23年的经济发力;另一方面,全面放开之后的中国,必然将在经济上做出超预期的努力。

字里行间似乎都在透露着,2023年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大惊喜”等着大家。

而面对当下信心缺失、百姓们不愿消费的问题,如是金融研究院院长管清友,在腾讯理财通的年终理财季上,提出了一个非常“简单粗暴”的解决方案。

“我是一直主张,利用疫情以后的这种状态,针对中低收入群体就是:发现金、发钱。现在消费券还有一些电子货币量太少,我一直觉得我们在这个问题上其实力度再大点,思想要更解放一点,力度要更大一点。”

大家不愿意消费,很多人说自己就是没钱,发再多打折的消费券,没有现金怎么发都没辙。

管老师强烈建议发现金,因为他认为,发现金这件事,就像是“那个撬起地球的杠杆”。

疫情影响下,实体经济部门循环受阻,它会影响整个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杠杆也就随之将下来了,经济增长就进一步受阻,形成了恶性循环。

“现在急需什么呢,要把底层的我们实体经济部门,要重新拉起来。得给钱。”

实体经济活了,整个经济全局的复苏就更有希望了。

借秦老师、管老师吉言,我们期待2023年,中国经济能给大家一个惊喜。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9)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10)

机遇 还是掌握在我们自己手里

长期以来,房子,都是中国人的头等大事。

2023年,站在十字路口上,相信很多人仍然最关心房子的问题。

大部分人拼命学习、工作、理财,就是为了能早日拥有一个满意的栖身之所。

对于未来该如何投资房产,在腾讯理财通的年终理财季上,著名经济学家马光远给出了几个建议。

“未来的房地产投资我认为是一个专业投资,已经过了大妈时代了。”

第一,你想过去一样闭着眼睛、不需要智商,只需要钱就可以在房地产市场赚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

第二,买房子会亏钱,而且会亏大钱。

第三,就是你要买到真正赚钱的房子不容易,你要研究。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11)

正如马老师所说,无脑买房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需要去花时间研究。

而对于2023年的房地产市场,马老师提到了一个重点:现在的房贷利率已经是历史低位的水平,很难再低了。

相信对那些还在观望的购房者来说,信号已经很清楚了。

面对新鲜而未知的2023,著名经济学家向松祚则表示:“千万别得意忘形。”

“我始终强调一点,就是你可以乐观、可以对未来充满信心,但是这个乐观和充满信心不意味着你去冒很大的风险。不一定意味着你去过度的投机、过度的加杠杆。”

在很多人眼里,理财就是赚钱。但或许,我们应该换一种角度来看问题。

其实投资的成本不仅仅是你所付出的金钱,投资的成本也包括是你的焦虑、你的烦躁甚至你的抑郁,那是最大的成本。

“其实理财的本质,是一个生活方式,是一个生活态度,不光是一个金钱的问题。”

如果你认为2023年有机会“躺赢”了,那恐怕是有些忘乎所以了。任何事情,都需要努力,都需要知识,要靠自己的本事。

腾讯理财通的年终理财季上,这些财经大咖们思如泉涌、滔滔不绝。

除了上面这些干货良方,几位大咖还都给出了他们对于2023年经济最新趋势的研判、以及他们个人最看好的行业等等。

无论你是投资、找工作、创业、或者仅仅是学知识,相信都将受益匪浅。

2023年,让我们重新出发,一起探索“向上的力量”吧。

告别2022这糟心的一年(2022不会被忘记但2023我们将愈挫愈勇)(12)

腾讯理财通|2亿用户的理财选择

  • 腾讯官方

为超2亿用户提供账户 资金安全双重保障,更安心。(*注:数据来源于腾讯2019年财报)

  • 海量基金

超全公募基金任你选,并为投资者提供便捷、专业的理财服务,满足多样化的理财需求。

  • 专业投顾

顶尖投资专家提供贴心基金管家服务,更省心。

  • 用户为本

始终以投资者利益为本,帮你正确掌握和管理自己的财富。

(免责声明:本文为叶檀财经据公开资料做出的客观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请勿以此作为投资依据。)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