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

引言

在前朝灭,后朝兴的历史时势中,往往会造就许多流传千古的英雄,比如秦灭汉初的项羽、韩信、张良等人;汉末三国时的关羽、张飞、赵云等辈,所谓时势造英雄大莫如是。

在中国历史上隋末唐初之际也有许多英雄,他们或骁勇、或忠义、或善谋,在那个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秦王李世民麾下有两位被并称为“房谋杜断”的文臣谋士,左仆射房玄龄善谋划,右仆射杜如晦善决断。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1)

​▲“房谋杜断”雕像

01

秦王李世民之所以能功勋卓著,并以次子身份发动“玄武门之变”,登基为帝而名垂千古,离不开这两位贤良王佐之才的辅助。在房、杜二人辅佐下成就“贞观之治”的李世民,十分器重二人,就连他们死后都将其陪葬昭陵。据传,李世民在发动“玄武门之变”前曾令尉迟恭将贬谪在外的房、杜二人带回,若二人不愿,可当场杀之,可见房、杜二人才干能力之出众,当世难有出其右者,为避免二人为太子李建成所得,李世民竟不惜除掉他们。房、杜二人聪明绝顶,在深知秦王为人及针砭时弊后,等尉迟恭到来之际,便下定决心辅佐李世民成就一番伟业。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2)

▲贞观时期日本遣唐使绘画

​“玄武门之变”成功直接推动李世民尽除宿敌,荣登大宝。在这场血雨腥风的宫廷政变中不仅需要武将奋勇搏杀的流血牺牲,更需要谋臣殚精竭虑的事先运筹,善谋的房玄龄无疑是这场政变的灵魂人物,他为李世民的帝业出谋划策,竭心尽力。房玄龄在政变中无异于张良之于刘邦,孔明之于刘备,劳苦功高的房玄龄在事后被李世民封授国公,将其画像列于凌烟阁上,位列二十四功臣之一。当然,若只此一项功勋难免让人不服气。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3)

▲“玄武门之变”剧照

能被李世民如此看重,又被时人所信服的房玄龄自然还有其他本事。因得位不正等原因,李世民登基后为掩盖自身污点,下令修改玄武门之变前后的史书记载,大臣们唯恐名声为篡改史实而累,都不愿出面修改,只有房玄龄“勇敢”站了出来,为李世民排忧解难。在接手这艰巨任务后,房玄龄没有违背士人原则,将这一段历史修得极为巧妙,最终圆满完成任务,受到皇帝赞赏。房玄龄不仅工作能力强,还甚是小心谨慎,善于得揣摩圣意。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4)

▲房玄龄剧照

02

然而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李世民登基后,为保证吏治清明、国泰民安,开始从谏如流。在这样的情况下,魏征等谏臣们悉心给皇帝陛下挑毛病,并劝诫其更改,满朝上下只有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二人从未挑过皇帝陛下的毛病。这两人可谓是官场上的“人精”,都是揣摩圣意的高手,逢人便说当今皇帝陛下圣明贤良,根本没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因为这点,二人在贞观一朝颇受重用,为李世民所喜所重。李世民麾下有能力的大臣不在少数,又有能力且又能照顾皇帝面子的大臣肯定会更为出众,圣眷不衰,圣心不减。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5)

​▲唐太宗李世民剧照

在贞观朝中,房玄龄勤勤恳恳做了二十多年宰相,为国家举荐了大量人才,对皇帝又十分忠心,可谓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李世民当然对房玄龄的功勋了如指掌,每当房玄龄和其他臣子有意见相左时,李世民都会不假思索地站在房玄龄这边。君臣二人相处和睦,一时传为佳话,李世民甚至将女儿高阳公主下嫁给房玄龄次子房遗爱,两家结为姻亲。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6)

▲高阳公主剧照

李世民与房玄龄之间深刻的君臣关系还不仅如此。李世民御驾亲征辽东,房玄龄留守后方,主持朝政,当时有人嫉妒房玄龄受重用,便派遣小吏到辽东前线向李世民污蔑房玄龄想要谋反。李世民在中军升帐,接见小吏,并斥问是谁想要谋反,小吏回答是房玄龄,李世民大怒,命左右刀斧手将其斩杀,一旁随行大臣们无比惊讶,就算是捏造歪曲事件,皇帝都不事先审理就杀之,竟有如此信任房玄龄?事后,愤慨的李世民直接修书一封寄到房玄龄处,说及事件经过,并说若还有告发你者,可先斩后奏。

房玄龄什么情况下到李世民身边的(房玄龄临终留下诚挚遗言)(7)

▲军营进谏剧照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房玄龄病危,将不久于人世。为了国家安定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房玄龄竟上书皇帝请求停止劳民伤财的辽东之战,并将儿子房遗爱叫至病榻前,让其把这几千字进言书,亲手交到皇帝李世民手里,然后流着老泪,真情地说了八个字:“知而不言,含恨入地!”皇帝李世民在收到其劝谏书后,感动得流下眼泪,并对高阳公主说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李世民随即下旨:“朕将亲往其病榻前探望,封其子房遗爱为右卫中郎将,房遗则为中散大夫,使其在生时能看见二子显贵。”

结语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七月二十四日,一代贤相房玄龄与世长辞,终年七十岁。李世民感念房玄龄功劳,辍朝三日,并追赠其为太尉,谥“文昭”,陪葬昭陵。

参考资料:

《旧唐书·房玄龄传》

《新唐书·房玄龄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