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

☟本周问题☟

我经常自己哼着哼着就唱出了一段旋律,但是我并不会乐理,这种算是创作吗?我看到据说有些作曲家也不会乐理,有点震惊。所以乐理是写歌的前提和基础吗?

网络上关于这个问题的热议与讨论也时刻在发生。前两年,《隐形的翅膀》的曲作者王雅君在微博上公开表示:自己就不懂和弦也不会识谱,并且认识很多圈内创作人也不会乐理,但不妨碍他们创作出“好作品”。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1)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2)

她还分享了自己从三年级开始就写歌的方式:将旋律录制下来,并慢慢完善,之后给到编曲来处理。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3)

了解了一下她创作《隐形的翅膀》的过程,据说也是有一天晚上,她随口哼出了这段旋律,觉得特别适合张韶涵,就将旋律记录了下来。

所以,能靠灵感哼出旋律,等于会写歌吗?掌握乐理到底是不是创作的基础和前提呢?

以下是对于这个问题的解答:

一、本能的音乐表达≠音乐创作

我们先来说随口哼出旋律这件事。

其实这一点都不奇怪。有很多人天生旋律感较强,乐感较好,灵感迸发时脑海里会浮现出好听的旋律;还有一些人处理自己接收到的信息能力比较强,能把听到的音乐更好地转化成自己的输出,于是脑海里也能产生新的旋律。

这些都是正常且本能的音乐表达。

严格来说,这样本能的表达并不等同于会音乐创作。这里依然可以对照文学来理解:我们每个人都有本能的表达欲望,都会说话,或者写一些文字,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每个人都会写作,都有完整的文学创作能力。

而音乐创作比起文学创作涉及到的元素更复杂一些。众所周知,音乐必须具备的四个要素是:音色、和声、旋律和节奏。旋律仅仅是音乐创作中的一部分,能哼出一段旋律或许并不是特别高门槛的事,但音乐创作本身不仅仅是旋律这么简单。从一段旋律到一首完整的音乐作品,还需要一个漫长且复杂的过程。

二、职业分化导致作曲门槛降低

至于为什么如今有些作曲家不会乐理也能写歌?

首先,不排除真正有天赋的天才,可以单凭乐感就哼唱出非常优秀的旋律。

这样的例子不多,但并不是没有。比如爵士大师Caser Mariano,就曾在不会乐理时写出过很多自由优美的爵士乐曲;张国荣曾在厕所里哼出过《沉默是金》的旋律;而还有一个时间比较近一点的例子,苏运莹通过哼唱的方式,写出了《野子》。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4)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5)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6)

所以,这些例子可以证明,不懂乐理确实是可以写歌的,甚至可以写出特别优秀的旋律。但还是那个问题,一首歌只有旋律还不够,要成为一首完整的作品还需要编曲、制作人等一系列的努力。

没错,大家或许已经发现了,在流行歌曲的介绍上,署名往往就有一大串。除了词曲作者,还会写上编曲、制作人等等。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7)

要知道在古典音乐时代,哪里有编曲、作曲之分?作曲家必须要有足够强的综合能力,主导音乐作品创作的全部流程。而现在,因为音乐创作中的职业分化,作曲人承担的职责被大大分解了。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8)

这就不免让某些人钻了空子,比如一些流量明星、网络歌手。哪怕只是凭乐感哼唱出了一段普通的旋律,也可以在编曲与制作的加工下,被包装成一个完整的作品,然后在作曲人那一栏署上自己的名字。

所以很多时候,大家不必觉得现在的作曲人多么厉害,或许他们的水平跟我们身边那些有点天赋的普通人差不多,只不过背后多了一个团队来包装。更多时候,编曲和制作人更值得被关注(这也是为什么乐坛很难产出好作品的因素之一,真正有实力的人被隐藏在幕后,付出少的人却占有了绝大部分利益)。

当然,随着如今技术的进步,也有很多不太懂乐理的人,可以利用软件完成一整套音乐的制作流程,比如15岁的UP主萱萱半小时就完成了一首歌的制作。但这些作品的创造力与生命力又是值得商榷的。这类情况比较特殊,我们这里就不多说了。

三、音乐创作的前提与基础是表达能力

所以,说了这么多,我们来解答终极提问:乐理是否是音乐创作的前提和基础?

如果将前提和基础理解为没有这个东西就没办法来做这件事,那么音乐创作的前提与基础并不是掌握乐理。

乐理作为基础知识,作为技术层面的支持,它确实非常重要,可以从理性层面上帮助我们认知和理解音乐的规律。但如果说离开了乐理是不是完全没办法做音乐了,前面很多例子证明并非如此。

音乐领域如何创作(每周问答能哼出一段新旋律算是音乐创作吗)(9)

▲歌手苏运莹

那么音乐创作前最不能缺失的是什么?是音乐表达的欲望。它可以是一种故事的讲述、情绪的宣泄、情感的流露……只有存在这样的欲望,才有音乐创作的动力。

乐理作为技术层面、具有实操性的东西,如果每个人愿意认真去学,其实都可以学会;但掌握了乐理,却无法灵活地用这些知识、技术表达自己的情绪,依然还是没有创作能力。

所以,在我看来,音乐创作的前提和基础,是每个人独特的表达能力,而乐理是漫长的、理性创作过程中的辅助工具。

当然,我这里说的乐理,绝对不是希望所有创作者都去死记硬背乐理的定义和规律,并以这种固定的方式来理解音乐。比如刻板地认为大三和弦一定代表着明亮,小三和弦一定代表着灰暗。而是希望大家能够通过了解乐理,理解音乐的本质与规律,灵活地运用这些规律,真正掌握音乐这门语言。

当你的表达风格足够独特,并形成一套自己的表达体系,所有的乐理知识也将会为表达服务。正如当鲁迅成为文学大师时,他在语法上的独特表达已然成为了鲜明的个人风格,同时也并不妨碍我们理解他的表达意图。当音乐表达到了这个境界的时候,也不再需要用乐理来限制或评判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