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

对今天很多年轻观众来说,你若当面提起一部老电影《红牡丹》,恐怕知道的寥寥无几。

但若提到蒋大为演唱的《牡丹之歌》,不知道的恐怕也是寥寥无几。

而这首歌曲,正是电影《红牡丹》的主题歌。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

四十多年前,也就是八十年代,这部电影和这首歌一样,红遍大江南北。

01 离奇的故事

《红牡丹》这部电影所讲的故事如果放到今天,肯定会被一些观众喷为“狗 血”。

但如果放到八十年代初,则让绝大部分观众都感到新鲜、离奇。

特别是故事最后女主人公身世的揭开,几乎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2)

它的主要情节发展线索是这样的:

这一天,马戏班老板皇甫义来到大街上,看到一个长相清秀的小姑娘头上插着草标在叫卖自己。

皇甫义问她为什么,小姑娘说娘死了,没钱买棺材。

于是皇甫义便出钱将她买下,被娘临死前托付照顾她的赵大爷赶来,虽然不想就这样卖掉孩子,但自己也确实没办法。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3)

可是赵大爷放心不下,于是便也跟着小姑娘进了马戏班,负责帮着打杂。

转眼十年过去,这个小姑娘出落成漂亮的大姑娘,而且技艺高超,老板给她起了个艺名叫红牡丹。

就这样,红牡丹和从小在马戏班一起长大的师兄五龄童、师姐九月菊一起,辗转各地演出卖艺,给老板挣下一大笔一大笔血汗钱。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4)

这一年,皇甫义带着马戏班来到香港。

演出非常成功,轰动港九,引起了进步人士注意。

他们建议几个演员为抗战义演募捐,红牡丹等人深谙民族大义,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可皇甫义说什么也不同意。

恰在这时,当地大佬张德仁看上了红牡丹,要她去参加晚宴。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5)

红牡丹说什么都不肯去,皇甫义连哄带骗,以答应义演为条件,红牡丹这才前往。

谁知,张德仁将红牡丹骗进客房欲图谋不轨,红牡丹将他痛打一顿后跳窗逃离。

恼羞成怒的张德仁第二天看演出时竟然开枪打死了代替红牡丹上场的九月菊。

不仅如此,还丧心病狂地要求红牡丹必须亲自出场。

红牡丹悲愤至极,纵马扬鞭冲向主席台,想要马踏张德仁。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6)

被踢伤的张德仁慌乱中下令开枪,五龄童飞身而起跃上骏马,替红牡丹挡住了那颗罪恶的子弹,不幸死去。

在进步人士的帮助下,马戏班从香港顺利逃回到内地。

眼看人财两空,皇甫义又气又急,想出一个毒计,他想要迎娶红牡丹为妾,这样就能牢牢将她控制在自己手心,继续为自己演出赚钱,以便东山再起。

红牡丹起初誓死不从,皇甫义命人将她捆绑看管起来。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7)

赵大爷赶来劝说红牡丹,让她将计就计。

洞房花烛夜,皇甫义醉酒归来,红牡丹虚与委蛇,趁机出洞房来到后院,骑上赵大爷提前为她偷偷准备好的马逃出马戏班。

皇甫义意兴阑珊,正做着美梦,忽然从床上发现一只遗落的银簪。

他马上认出这正是当年自己留给亲生女儿王莲的。

而那时候,为了追求荣华富贵,他撇下妻女外出闯荡,害得妻女沦为乞丐,贫困交加之下,妻子早亡,女儿则被自己买来当成摇钱树。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8)

从醉酒中清醒过来的皇甫义赶紧起身去追,在亡妻坟前,他见到了来此祭别母亲的红牡丹。

他说出真实身份想跟女儿相认,红牡丹悲愤交加,鞭笞生父,然后跨上骏马绝尘而去,消失在茫茫旷野之中……

02 成功的制作

这部电影1980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拍摄,导演是薛彦东和张圆,编剧阎丰乐。

为了真实体现马戏班,剧组曾到著名的杂技之乡河北沧州吴桥采风并体验生活,并以当地一位著名的杂技班班主作为原型。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9)

但为了突出悬念设置,制造矛盾冲突,这部剧却创作出了一个冷漠无情、贪婪成性的马戏班班主形象,同故事原型人物大相径庭。

这样一来,剧组也感到对不起那个善良的杂技班班主,多年之后想向人家道歉,可班主已经离开人世。

不过,抛开这些,单纯从剧情来讲,无疑是成功的。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0)

至少在那个年代,故事的冲突效果令很多观众称奇。

《红牡丹》公映后立刻引起轰动,在农村,露天场次放遍全国。

绝大部分对这部电影有记忆的农村观众,差不多都是搬个小板凳在露天看的。

《红牡丹》最大的亮点,一是捧红了主演姜黎黎,使她成为八十年代初中国电影屏幕上最有影响力的女演员之一;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1)

二是留下了一首经典名曲《牡丹之歌》,至今蒋大为还在不同场合经常将这首歌唱响,很多人也是经常将这首歌的旋律挂在嘴边。

接拍这部电影之前,姜黎黎还没有什么名气,而她能接到这个角色,却纯属意外。

当时剧组为了找到适合主演红牡丹的演员可谓大伤脑筋,因为这个演员不但要长得漂亮,还要符合红牡丹那种洒脱利落、坚韧刚强的性格。

找了半年,剧组都没发现合适的。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2)

恰巧这一天,姜黎黎在外面拍了大半年戏后回厂,在大门口遇到了导演张圆,谁知,张圆看到姜黎黎后眼前一亮,她不正好正好符合红牡丹角色形象吗?

就这样,姜黎黎很快进组,经过一番训练和指导后,完美地将红牡丹演绎成一个数十年来都令观众难忘的经典艺术形象。

凭借《红牡丹》走红之后,姜黎黎的演艺事业发展得顺风顺水,两年后,她凭借电影《赤橙黄绿青蓝紫》夺得得第六届大众电影百花奖最佳女配角奖。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3)

1984年,姜黎黎更是一举成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主持人。

这份殊荣,有多少女演员梦寐以求而不得。

03 番外话

平心而论,若说《红牡丹》达到多高的艺术境界其实倒也未必,今天回头再看,无论是故事情节,还是人物设定,都显得很粗糙。

这部电影最大的问题就是人物脸谱化,这可能也是那个年代许多电影的通病。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4)

由于当时WG刚过,故事展现的旧社会情景基本都是书本教材上的套路,格式化、类型化、脸谱化。

比如人物非黑即白,坏人必定满脸猥琐、阴险奸诈,好人必定满脸正义、气质凛然,一出场就能被判定个八九不离十;

再比如对有钱人的丑化,实际上就是对资本的丑化,还没有跳脱WG留下的后遗症。

五龄童飞身挡子弹:五龄童飞身挡子弹(15)

故事情节虽然敢于大胆想象,但街市买人恰巧买到自己女儿、簪子掉落又恰巧被生父看到,这些其实说到底都没能跳脱出影视创作的套路。

不过有意思的是,今天观众看到的很多剧目,仍在沿用这些创作手法,只不过八十年代观众直呼新鲜,而今天观众直呼狗 血罢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