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壮士断腕伟大的通心力)

在中国历史上,有太多值得发扬的智慧。这些智慧,如果从通心理论、人格三要素理论的角度进行诠释,有助于更充分地闪耀光芒。

“壮士断腕 ”就是其中之一。

所谓“壮士断腕”,是指一位壮士的手被蝮蛇咬伤了,他当机立断地用斧头把手从腕部砍掉,以免毒性扩散全身,危及生命。

一般把此成语理解为做事当机立断,不可迟疑。

该成语出于唐朝历史学家窦皐的《述书赋下》:“君子弃瑕以拔才,壮士断腕以全质。” 前一句的含义是指君子要摒弃自己的缺点,才能轻装上阵,振拔与施展自己的才能。

从通心理论看,“壮士断腕 ”首先体现了一种透彻的通心力:1、清晰自己 ;2、换位体验;3、有效影响。——这通心的黄金三要件之运用历历分明,毫不含糊,毫不拖泥带水。该壮士首先清晰了自己的处境,体验到了若不断腕,蛇毒扩散的后果,作出了果断的决策。

从人格三要素理论看,该壮士体现了光辉的智慧力、情感力和意志力(行动力),尤其是那最后拿起斧头,砍下去的行动力。

就我们一般人来看,这成语的意义在哪里呢?

我们很少有被毒蛇咬伤的遭遇,但我们经常都会面临“两害相权取其轻”的抉择。我们应该迅速判断孰轻孰重,当机立断。在很多情况下,并不是我们没有想清楚,而是我们患得患失,瞻前顾后,懦弱不能够承担责任。这样的结果,只会导致麻烦越来越多,损失越来越大。

再早一点,耶稣说:“若是你的右眼叫你跌倒,就剜出来丢掉,宁可失去百体中的一体,不叫全身丢在地狱里。”《圣经·新约》——我认为,这可以从心灵成长的角度来理解,成长总是有一个不断更新、舍弃多余,大道至简的过程。——进一步,这句话可以帮助我们理解耶稣钉十字架之辉煌,舍弃个体能够舍弃的终极的生命存在,通过牺牲获得再生……

佛家的“断舍离”也是这样的含义。所谓“断舍离”,说指放下执着,活在当下。有三种情况常常使人们不能够活在当下:1、逃避现实;2、执着过去;3、担忧未来。

解决这些问题,通心理论的理论与方法是处理相关的心理情结,情绪障碍,解放和提升智慧 与能量。

注:《述书赋》,概述历代书家及其书品,上篇所述由上古至南北朝,下篇则由唐代高祖、太宗、武后以下,而终于其兄窦蒙及刘秦之妹。所注全凭史传,典切精当,颇为扼要。其印记一章,同时画印模于句下,不但为后来记书画者并载印章所取法,实开鉴识印谱之先河。窦蒙等称此赋精穷旨要,详辨秘义,无深不讨,无细不闻。窦臮卒后,窦蒙以《述书赋》注有未尽,意有未穷,另作《语例字格》附于文末。《语例字格》120字,并注240句。今只存100字,注110句。(百度百科)

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壮士断腕伟大的通心力)(1)

拿出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壮士断腕伟大的通心力)(2)

霸王别姬,是悲壮的断舍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