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八岁学会懂事(血淋淋的听话懂事)

听话,懂事,顺从,不惹事如同带血的铁链,魔咒般死死捆住女孩一辈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十七八岁学会懂事?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十七八岁学会懂事(血淋淋的听话懂事)

十七八岁学会懂事

听话,懂事,顺从,不惹事。如同带血的铁链,魔咒般死死捆住女孩一辈子。

老祖宗定的规矩,就是家长挂在嘴边的训戒规条。“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家长奉天条行事,小小孩子岂敢质疑?

“我是为你好。”可怜天下父母心!粉饰后的“传统孝道”,把这无往不利的利刃交到家长手里,让他们在家里威风八面,跷起的脚比孩子的头都高!

呆妹很幸运,生活在家风最正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和“我是为你好”式为孩子“操碎心”的家庭里。努力把自己活成“听话、懂事、顺从、不惹事”的人。

最终如何呢?不过是拿自己最宝贵的青春年少,满足别人的私欲,惹得一片讪笑而已。

小呆妹打上小学起,就常常衣着古怪,头发蓬乱。不整洁的形象,小小孩子自己不懂,家人也不管,没人管的小孩总是要吃亏些的。这没办法,她抬头望望苍白的天,委曲地流了一点泪,再悄悄抹去。

受尽老师同学的白眼。

别误会,小呆妹可是独生女!双亲健在三代同堂,爸妈国营单位正式职工!那已经是不愁吃穿的80年代,托计划生育的福,她成为了中国的第一代独生子女。生在红旗下,长在繁华的市中心。可独生子女的优越性并没体现在她身上。

满大街独生子女幸福生活中,唯她永远像个难民。父母每天上下班只关注工作,遵照传统由古稀之年的爷爷奶奶照看,20年代的老年人带孙女,有限的认知中,给吃饱喝足,有衣蔽体,更不嫌弃是女孩,绝对是天大的宠爱了!

呆妹的奇装异服成了学校里一道扎眼的景观,大多是父母捡别的亲戚或者同事或者熟人什么的旧衣回来。样式?新旧?想多了。哪怕逢年过节家里也并没有一分闲钱为她买一件新衣服的天花板级别“奢侈”预算,没有,从来没有。于是只见小呆妹,今天穿中年堂姐的旧衣(胳膊肘跐毛),明天穿年长十多岁的另一亲戚的裙子。甚至实在找不到衣服穿 ,盛夏季节把不知道来自谁的毛呢裙子翻出来凑合,引起同学一片围观。两年后初中,女孩身体开始发育,过分“显身材”的裙子,弄得呆妹很尴尬。于是迫不得已,小心翼翼向父亲提出买一件合适的新衣服。父亲疑惑地看了半天,这裙子没破没烂,为什么要浪费钱去买?你个不懂事的孩子,不知道家里很穷,爸爸工资低,一家老小还要靠妈妈养活吗?!小呆妹只好不再提。每天弯腰驼背,拼命遮挡已经发育的身材。十分惧怕路人的眼光。过得怎样辛苦也只能忍着。要听话,要懂事,要为家里省钱!

小呆妹怂,是真的怂。

她为什么不找妈妈?她不敢!妈妈是家里的经济支柱,要挣钱养家,忙得脚不沾地,压力巨大,没精力管这些小事。就好象世上从来没有这回事一样,从没问过一句。妈妈唯一唯独仅仅只关心一件事:考试分数。象个强迫症病人。加之强势喜欢骂人,小呆妹向来只能小心地观察她的脸色判断她的心情,从来不敢跟她多说一句话。

小呆妹很怕妈妈梳头,可是自己也不会梳,妈妈是没耐心教的!一把大白铁梳犹如刑具,哗哗只管拉,管你疼不疼。为了少梳几次,每次都用橡皮筋把头发扎得牢牢地,睡觉也不解。几天梳一次,有时一个星期梳一次。于是女孩的头发就没理顺过。这门细致活,还是上初中后,终于胖胖的班主任看不下去,才来教的!至今怂妹还记得班主任嫌弃无奈的神情,呵。

在满班级的独生子女里,她没朋友。谁愿意跟这样没人管的孩子一起玩?受欺负也是家常便饭。

可是小呆妹不敢给父母说。他们不会理睬的。爸爸信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妈妈一辈子记着被剥夺上学读书机会的仇,心心念念只有分数。分数成了三人之间唯一话题,唯一“正经事”。父母的心愿很重要!读书是天大的事!任何情况不允许请假!

爷爷去世,回老家下葬,全家族的人都去了。十岁的小女孩被单独留在家里三天。不能请假,要上学!女孩忍着害怕,一个人在黑咕隆咚的家里,吃了三天剩菜剩饭!父母的钢铁意志就是这个家里的秩序和规则!害怕父母脸色,时常被威胁不听话就要被赶出家门的呆妹,根本不敢说一个字。

到如今,30多年过去,爷爷在哪呢?她常常盯着那个巴掌大的玩具小铁锤想。那是慈爱的爷爷为她做的小玩具。木柄已开裂。不管是父母还是亲戚,没有一个人想起来,她是爷爷最喜欢的孙女,没人带她去见爷爷,没人告诉她爷爷的坟朝哪个方向。她在这个家庭里太没存在感,家族祭拜,从没有人想起她。

已年逾40的她,用一个绒盒,仔细地收藏着小铁锤。那是她对爷爷唯一的,珍贵的思念。

小怂妹再怂也是个人,成年的她变倔了。倔姐就咬死不问父母亲戚这回事,倒是看这帮天天自吹有人心的,有没有一天想起来?!

小呆妹是很被父母嫌弃的。他们辛苦挣钱交学费,这蠢笨孩子死活成绩提不起来!投资得不到回报的父母相当火大。小呆妹只悄悄疑惑:投资做生意都有失败的时候,怎么就要求她一定要赚?!可她实在挣不来分数,怎么办呀?

恼火的父母不打人,可是他们骂。尤其是妈妈,骂得那叫一个狠!撕作业本折笔,什么难听的话都往外突噜,上打天下捶地,吓得上下楼邻居瑟瑟发抖,生怕楼板被震穿了! 怂妹就算穿上钢盔,唾沫星子也能砸出洞!场面如此劲爆,不由得四邻不暗笑。呆妹躲无可躲,被迫练就了装蘑菇的本事。呆妹妈不分时问地点场合,当着老师,同学,亲戚,邻居各种人的面,一边狠骂一边诉苦。不听话,不孝顺,不努力,balabala......她自已有多辛苦,当年上不了学有多痛苦遗憾......顺便把小呆妹生活里各种令家长不满意的琐事一起添油加醋公然咒骂,总之是就是不满意不顺心,小呆妹令她难过了不爽了不舒服了。只要令她不满意,她就一律归结为:不听话,不懂事,偷懒....仿佛这女儿不是她生的,是专门来给她添麻烦的。有时实在找不出事儿来说了。为了搏得关注,为了起个话头,编也要编些事来说呆妹又不听话不懂事了,以便继续下面的话题。呆妹妈在各种朋友圈亲戚圈邻居圈里咒骂加抱怨,私心里觉得解气,也希望搏得关注同情和尊敬,亲友们说不定可能出手帮她,一起骂呆妹,一起管呆妹,让呆妹听她的话,顺从她的意志,去努力,为她挣分数挣面子。如同一个行走的炸药桶,生活中的压力与憋屈,通过这种方法得到了释放。奈何听众们并不耐烦。大家直接围在一起把小呆妹一顿数落,就算交差了帐,快速安抚往炸药桶怨妇,既全了大家的面子,又不费力。于是大家就都很满意地散去。

唯余犹如犯了天条,被公开处刑的小呆妹一人。

这样的戏码随时上演。呆妹妈乐此不疲。她大概觉得这是女儿用得最顺手的时候。在社交圈倍受冷落的她需要这个话引子,背锅侠。

小呆妹被一天天的“家训”训得锋芒尽敛,小小年纪就象打磨千百年的鹅卵石,呆滞愚钝,无棱无角,不求进取,但求偏安,仿佛已提前老去,在家总想把自己伪装成小蘑菇,谁也别来打扰。尤其害怕亲戚聚会之类的场合,那必是她的刑场。

豆蔻年华,孩子们无忧无虑,结伴出行,朗朗笑语洒在阳光下。小呆妹不行,她门都不敢出。万分害怕邻居异样的目光,恨不得永远不用白天出门。她知道自己不象其它孩子,可以自由生活在阳光下。只敢在天黑以后出门走走,权当放风。呆妹打十来岁起就练就一项技能:可以连续一整周不出门。

她孤独地躲在冷冰冰的屋子里,羡慕地看着别的孩子意气风发,语笑晏晏。

十几岁的孩子,令父母恼火地拥有了自主意识。这根“反骨”,他们是誓要折断的。“自已的孩子,我还说不得了?你人都是我的,你敢长反骨?!”妈妈训斥她。

“打是亲骂是爱,老话没错的!”呆妹爸如是说:“你妈是爱你的,她为什么骂你不骂别人?因为你是她女儿,她才劳神费力地来骂你啊!”爸爸自认是个文化人,教育呆妹:“古话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妈妈批评你,你就听着!哪怕你没做那些事,你也要引以为诫!”

毒药一剂剂灌下来,呆妹已无力反抗。

一本书都不读的爸爸走温柔路线,决定亲自辅导。每天绞尽脑汁出一大堆千奇百怪的计算题,力争把女儿永远捆在书桌边,一分钟也不要浪费地挣分数。数学老师看到小呆妹总是吭哧吭哧,蚂蚁爬的速度做那些题,好象很努力的样子,成绩却丝毫不见起色,十分疑惑。拿过来一看她爸出的练习题,表情古怪,欲言又止。毕竟呆妹爸表现得很负责任,还会劳神费力亲自辅导孩子。这是个正能量,她不方便多说什么。于是淡淡放下练习本飘走了。呆妹爸不知哪来的自信,初中都没毕业的他很敢讲。就很瞧不起小学那点知识。老师要求写记叙文,作文体裁都分不清的爸爸,大马金刀地指导出来一篇议论文.....老糊涂带着一个小迷糊,终于在课堂提问环节,走上邪路的呆妹回答问题引得哄堂大笑......

“我是为你好!”呆妹爸如是强调。

生存规则。不容许有意见。

呆妹更沉默了.

你能相信吗,在家在校都被忽视嫌弃的小呆妹,竟然在某一天爱上学习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

因为有幸,搬来一个收废品的邻居。灰色的废品框里总有别人家淘汰的各种书,甚至成套的小说 。天地忽然变大了!从来没有零花钱的女孩,从废品框里得到了精彩的故事,看到了井口以外的天地。冰封的大门,终于颤巍巍打开一道门缝。门外光彩耀眼,映亮了女孩的眼底。

她背着家长,如饥似渴地读,不分种类,不分时间,走路看,课间看,课桌下看,躲被窝里看....诗词中的春花秋月那么美, 思念故人的词句那么伤感,山川河流如此壮阔,武侠江湖如斯热血......世界很精彩,人们各各不同,同龄人的生活出乎意料地丰富多彩,呆妹心里的黑暗仿佛被冲淡了一点。

诗词歌赋,武侠奇幻,旧闻新闻,来者不拒。眼界开了词汇量也噌噌上涨,各类描写得心应手。

直接后果就是,语文成绩飞速提升,作文稳定成为全年级老师轮流宣读的范文。

处境稍微好了一点。自信仿佛也回来了一点点。

一点点也好。毕竟以前从来没有。

文学仿佛一个玻璃花瓶,美丽而纤弱。她小心地把它护在怀里。

好不容易熬过了高中肆业,不出意外没考上大学。小呆妹的成绩除了语文,其它实在没药可救。深感没面子的父母不服气,命令小呆妹读自考大学。

小呆妹弱弱升起一点小希望,可以读汉语言文学专业吗?我只有这个最强,而且我真的喜欢!家长如九天佛祖的嘴,轻轻一启:“学什么文学,去学xx!工作都要好些!不懂事!我是为你好!”要知道你就是爸妈的新房子,大彩电,以后得赚钱孝敬爸妈!你肩上的责任很重!别整那些有的没的!

呆妹很怂,是真的怂。一向不敢反抗的她竟然凭本能开始争辩!家长瞬间觉得天都要塌了!

怂妹很着急,很难过。16岁的大孩子已经有自已的想法。她不愿意,她必须抗争。但家长的权威和高傲容不得这种反叛,父亲好笑又轻蔑地问:“你还敢顶嘴?你吃饭穿衣都还要求着父母呢!”怂妹登时一怔,原来得求着你们,你们才养我?“再说了,”温柔的爸爸开始讲道理:”你那语文能好到哪里去?全靠我把你的成绩提升起来的!你忘了?当年我天天讲天天教,费了多大劲?你自己说!你是我女儿,我笨,你更笨。做人要脚踏实地,好好去学物理,将来工资都要高些!”一向不爱好好说话的妈也跳出来帮腔:“就是,那么简单的语文,都要你爸费劲来教才有点进步。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将来找个好工作,才是实际的。”

........

花瓶碎了。

........

亲生父母拿走了它,砸得粉碎。

........

听不见的碎裂声,在虚空中回荡,一直响,响到现在,伤心的怂妹仍在屏幕前泪流满面。

热爱与努力一切归0.显得那么可笑,愚蠢,和不值一提。伤心的怂妹知道爸妈一直苛求一份学习成绩,但最终一场空,他们急需一点点成就感来证明自己的努力没白费。可那真是不是你们的功劳!此事伤心妹无法让步。她感到自己的热情和努力象个笑话。

家长拒绝听,拒绝就此事再多说一句。一点小事,小孩子懂什么?你纠结个啥?!

纠结个啥呢?

家里容不得伤心妹发出声音。她必须保持安静和顺从。

爸爸妈妈,我真的听话了。我真的努力了。努力去达到你们的要求。我真的很听话很努力了。你们为什么不相信呢?为什么看不到呢?

听话和努力,得到了什么呢?

为上大学的事,小伤心妹竟然获奖了!

一向老实的爸爸在单位上,声称孩子是自己考上的国家统招大学生。90年代中期,能高考上大学,还是很有点本事的。

领导震惊,立即发了一笔奖金!爸爸老实人的形象太深入人心,根本没人怀疑过。爸爸拿回奖金,教育伤心妹:好好去读书,大学毕业再考研究生。哪怕考上了不去读都行!

亲戚们也震惊,这是什么丑小鸭变天鹅现场版。于是一片恭维之声,父母表示很高兴,心不心虚就不知道了。

伤心妹更震惊,老实的父母这是怎么了?!好多年都想不明白。

上了成人大学,伤心妹就算半只脚跨入社会。开始独立接触亲戚、面对同学。相对自由了一点点。被管制了十多年的伤心妹,一个听话的孩子,一个没一丁点主见,一张白纸,一下被抛入泥潭世间。恐惧社交,不知道如何应对欺凌保护自己,更不知道前路何其苍茫。

另一段笑话开始了。

————————————————

没有考上大学,就读成人大专。母亲亲自押解伤心又郁闷的女儿,办理好入学手续。就读长辈官方指定专业。

家里仍然是经济紧张,交完学费就余不下什么钱。赶上90年代下岗潮,家里日子难过,郁闷妹也懂事地管好自己,绝不提一丁一点“过分”要求。

旧衣烂衫地在这个高等学府里,低着头匆匆来回。尽量让自己没有存在感。可是那些穿了七八年的二手旧衣也着实破旧不堪。大学校园很大,除了本校学生,还有留学生,外教。十七八的女生正是爱美的年纪,一个赛着一个地漂亮。她就如同美丽花瓣上的一个黑点。

身处这样的环境下,郁闷妹痛苦,尴尬,无奈。于是鼓起勇气向慈禧太后妈提出买几件合适的衣服。太后和蔼教育:“你知道妈妈小时候吗?就那一两件衣裤,无论春冬。一条手绢用了很多很多年,有一次烤干时,打瞌睡不小心烧着了,你外婆差点把我勒死!哪有你幸福,生在福中不知福 。”

大概贫穷的生活,已经把母亲对衣着的概念限定在“有一块布遮身”。那是中国飞速发展的90年代。身边千变万化,唯独父母,像磐石般万年不变。下岗后他们死守单位不走,铁了心要成功混到退休。他们把自己关起来,也没有朋友,不再关心外界的信息。如被冰块包裹,把他们冻在了几十年前。

幸好,有同学送她一件旧衣服,郁闷妹才得以在校园里有件替换衣裳。十七八的女孩谁不爱面子?一点点小小自尊心是为人之本。但为这衣服,郁闷妹哪怕遭到同学调侃,也只能忍着。

不然就没得穿!

毕竟郁闷妹已经上大学,父母有点鞭长莫及。她接触到了同学,室友,亲戚。不用再“坐穿牢底”式7X24小时学习。自由的空气令她恢复了一点点少年人应有的鲜活。

首先走进生活的是一个同龄小堂嫂。小堂嫂青春靓丽,家中独女。很受父母宠爱。读书不行,父母也没有相逼。职高起就开始“混社会”,一毕业就与堂哥处对相。标准的社会通。这完全不同的同龄人,多么新鲜,多么自由,多么令人不可思议的家庭,她真幸运!郁闷妹很羡慕,各各方面的。

堂哥的母亲感叹那位小堂嫂:现在的孩子”醒事“得真早!

一张白纸的郁闷妹,好象听懂了,又好象没听懂。

这个小堂嫂给她上了社会学的第一课。

小堂嫂看到郁闷妹的衣着,着实有点不可思议。转念一想,干脆把自己那些穿个几次就不想再穿的时装倾销给这个小妹子好了!解决了她的形象问题,也顺便给自己赚点小钱,两全齐美。

小堂嫂自来是个小太妹,生活优渥,衣着亮丽,有目共睹。比灰姑娘还灰,整天在夹缝中痛苦挣扎的郁闷妹动心了。条件谈好。郁闷妹此生第一次有合适的衣服可以换,终于可以不用低头进教室。

坏就坏在,生活费非常非常拮据。郁闷妹存钱还款的速度实在太慢。小堂嫂很生气。于是直接将此事捅到郁闷妹父母面前。父母无比震惊且火大。一向依赖家族的二人带着郁闷妹直奔大哥家。召开家庭批斗大会。捅了天窟窿的郁闷妹在众人围堵之下,噤若寒蝉,浑身筛糠,只会掉眼泪,脑子里一片空白。

只是这一次,郁闷妈明确感受了婆家的不侍见。亲戚们似乎找到一个发泄口,光明正大地怼,把母女俩一通好说。并没有出现她殷切期望的,大家理解了她的难处,一起来帮她管教女儿的美好场景。

郁闷爸默不作声坐在一边。就象一直以来那样,无所谓,无动于衷,等着哥嫂侄子侄女们代劳解决。生活琐事,他向来能躲就躲。麻烦,讨厌。男人是不管这些事的。

他坚信,自己不行,找优秀的侄子侄女来帮他管教女儿,齐抓共管,错不了!

他毫不犹豫地把小小女儿推到众人面前,遭受众人的挞伐。

就如同一直以来那样。父母俩人都需要这个女儿,从家族里捞取某些他们需要的好处。

名义上,郁闷爸是年龄最小的父辈,属于幺房出老辈。行动上,他象孩子一样依赖哥嫂。他的心依然生活在大家庭里。并不认为自己已成家,应该自己去齐家立业。他一生亲近哥嫂子侄,妻女反而是累赘。遇到烦恼,尽量找哥嫂家帮忙解决。若不是应付社会任务,大概他一辈子都不会自找麻烦娶妻生女。

可是侄子侄女们似乎并不这么想。他们对这门总是带来麻烦的亲戚颇有微词,能不跟这一家三口说话就不说。尤其大堂哥从来看郁闷妈这个小婶母不顺眼,平时还要勉强维持个大面儿,只敢明里暗里损小郁闷妹,偷偷欺负小孩子出气。这下可算是叔婶家自己递来一把刀,那还能不用?怼得那叫一个痛快,那叫一个欢实!哪痛打哪,恨不得把这门亲戚怼没了,省得以后碍眼!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算盘。

脸色苍白的小妹只是安静地站在他们中间。

她的父母很需要这门亲戚。大家庭至少要维持表面的和谐,代价则由郁闷妹付出。小小的她最是柔弱好欺,父母也不管。她是妈妈吸引注意力的话引子,父母的背锅侠,亲戚们不方便直接怼郁闷妹爸妈,拿小郁闷妹当撒气的靶子,白眼都快翻到天上去。父母自动理解为自己得到了想要的理解与尊重,反正火又没烧到自己身上,冷漠得好象那不是他们女儿,是街边的孤儿。所以面子维持得很好。大家继续满意着。

父母只管到处惹气,家和万事兴靠女儿。

女儿不能诉说委曲。她必须”包容“大她20岁的堂哥堂姐。因为人总有缺点嘛。郁闷妹必须懂事,必须包容。再敢说委曲生气,父亲会直接端出父威训斥她,亲戚们都很友好,不许编造,撒谎!不懂事!

呵呵。

整个家族的人踩踏她,父亲视而不见。以换取亲戚们的”亲近“与”和平“。以全他身为”父亲“的面子。

就这样,郁闷妹在亲戚圈里被毁得彻底。

没人把她当成一个正常的人。

一通吵闹,郁闷妹退回所有的衣服。

从此后,郁闷妹有多大能力办多大事。绝不贪任何小便宜。

郁闷妹室友六个妹子,同龄人总是容易走近的,几乎每晚都有热火朝天的寝室卧谈会。郁闷妹偶然提起爸爸名言:你还敢顶嘴?你吃饭穿衣都还要求着父母呢!瞬间安静。半响,一顶蚊帐里幽幽飘出河南小妹子的声音:“你可能不是亲生的吧?”

灵魂拷问,郁闷妹选择沉默。

大学已是九十年代未。大家都用固定电话。宿舍一楼小卖部阿姨,每天都扯着嗓子喊:那谁谁谁,下来接接电话啦!这天中午刚开始吃饭,郁闷妹被喊下去接家里电话。昨天才回校,有什么事周末在家里不说,要打到学校来?妈妈那么心疼电话费,从来不给女儿打电话的。一定是有重要的事!担心的郁闷妹飞奔下楼接起电话。“你是不是把家里的存折拿走了?”妈妈语气里充满怀疑,还有那么一点点笃定。郁闷妹莫名其妙,存折?什么存折?这些东西你不是一向收得好好的,我从来没见过!“你老实说,是不是你拿的?周末只有你回来,咱家没其它人来呀!”妈妈提高了声音。郁闷妹当然不能承认。妈妈满是不信地挂了电话。

郁闷妹脑袋嗡嗡响。走回寝室都还没缓过神来。见她脸色不好,河南小妹子问,家里出事了么?郁闷妹把事情说了,她理解不了这通电话的来由。河南妹子默了一下,问,“该不会是你真的拿了吧?”其它人也一齐望过来。在大学生有限的人生里,不能相信世上还有亲妈不信任女儿到这个地步的。郁闷妹浑身乏力。连解释都觉得没说服力。这世上其它人无故冤枉你,你可以打回去骂回去,大声维护自己。可冤枉你的是至亲的人呢?你再无辜,也抹不掉别人疑惑的目光。

事情总不能成了个无头悬案。这么大的事,总得弄个清楚。

周末,郁闷妹回到家里,问妈妈东西找到没有。妈妈随口答道,在自己某个衣兜里找着了,放忘了而已。

就没有然后了,就很无所谓,压根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郁闷妹很生气:那么我呢?我白背的黑锅,白担的名声呢?

然而并没有人管她。一切都那么理所当然。

郁闷妹忍无可忍,愤怒了!

妈妈吼回去:你个蠢丫头!问你一句怎么了?我是你妈,我问得着!

爸爸和稀泥:”你为啥要生气?妈妈找东西,是理所当然的啊。你还是见识太少了,有些不讲理的家长遇到这种事,直接去学校抓人的!“,自认一家之主的爸爸,换上领导人的口气:”你妈妈是很温和滴。也不要说冤枉不冤枉的问题,我们是一家人嘛,这本是很平常的一件事,不要那么上岗上线嘛。家和万事兴,赶紧去给妈妈认错。”

“不,爸爸,为什么,为什么你们会怀疑我????”真真想不到,万万分伤心,在亲生父母眼里,居然一贯地恶意揣测自己的女儿!而他们还觉得没有问题!

这不是第一次了。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因为自己钱放失手,或错放进衣柜或掉到床下,不是先自省,而是等小嫌疑犯放学回家,进门就抓起来狠狠审问,见小嫌疑犯不承认,还上了手,当天晚上没饭吃。

当年郁闷妹虽然小,虽然只会哭,但她不傻,从那时起,她就知道自己身边是没有亲人的,小小孩子,只能靠自己,象野草一样生长。这个“家”等级森严,没有她说话的地方。对于“亲人”这个词的感受,终生摆脱不了一股血腥气。

当年的结果,仍然是妈妈自己找到了钱。象什么也没发生一样。只不再提。全家人也没放在心上。

一只暴雨中的小猫,浑身湿透,瑟瑟发抖,却不知道躲藏。并没有人要它,无处可躲。

此时妈妈怒气冲冲,黑着脸坐在一旁,准备再一次接收母女战争的胜利。

一次次地确认她的权威和主导地位,这种在单位上、家族里得不到的尊重感,她必须在家里等级最低的人身上得到。

女儿她最容易控制的成员,诡异地令她有安全感。“你人都是我的!冲上天也只是颗豆芽菜!”不要妄想飞出她掌心。

这个“家”的规则之一:女儿永远是错的。父母永远是对的,错也是对。

打大一起,郁闷妹就尽量不回那个沉闷压抑的家。刺眼的白墙围住一屋子幽暗冰冷。没有温度,只有守不完的规矩,听不完的命令。远不如宿舍里亲切,自在。

父母依然冷漠。只要一回家,他们抓紧难得的机会施展家长威严。管天管地管空气,恨不能连呼吸都管制。美其名曰:“我是为你好!我们为你操碎了心!”面对已成年的女儿,他们一如对待三岁小儿。言行举止必须掌控。

反而对青春期的女儿,应该注意什么,需要了解什么,女孩子该怎么样自保,如何交友,等等一系列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一概不闻不问。简单直接往学校一丢了事。

用郁闷妈的话说:”我们花钱送你上学了!你应该自己去学校里淘见识,为什么埋怨我们?“

学校:??????我还可以如此全能?

郁闷妹并没有顺利大学毕业。也许是真的笨吧,也许是忍不住要厌恶这种被拿捏被逼迫被忽视的人生吧。两年的大专课程,她生生吭哧了四年。

第四学年的时候,家长糟心地发现,光是发火、逼迫、辱骂,这些手段越来越无力。女儿的叛逆已不可压制。

母亲的权威受到挑战,暴怒无比,无法忍受。吼骂,哭闹升级。打开大门从家里泼到大街上,恨不得全天下的人都来看这个不孝不顺不听话不服从的女儿。恨不得女儿出丑到全世界面前,以解心头之恨。

邻居们看笑话看表演,并没人搭理她。

无论她表演得多么激烈,一转头,要不了多久她就会唱起歌来!

女儿是多用途的。不但要给她带来尊重和满足感,还要当情绪垃圾桶,是她最主要的发泄渠道。

她很害怕失去这个小丫头。原话就是:“你就是家里的丫头啊!”真正意义上的丫头,要孝顺,要把老辈子侍候好。否则,小时候罚饿肚子,长大了就威胁没有遗产。

想要她手里的一点帮助,得拿命去换。

郁闷妹出门都低着头,绕边走。她知道,无论自己多努力,多严格要求自己,都没用。

有这个妈,邻居们不知道会怎么看她。打小就没有邻居的小孩子跟她交好。

她就这样在邻里圈里被毁得彻底。

她不敢想以后。

郁闷妹其实从小清楚,长年被生活压迫,却得不到理解,无处倾诉,母亲的精神早已出现问题。

她不相信爸爸没看出问题,只是他采取了一贯的回避政策。只要火没烧到他头上,就一概视而不见。

妈妈作为家里的经济支柱,爸爸不大方便表现出反对意见。他对女儿解释道:妈妈只是脾气急躁了一点,话多了一点而已。他也一直这样反复对自己说。

遇事躲边,装聋作哑的本事,也是一流。

但凡遇到任何母女矛盾,只要压制往女儿,不准女儿生气,开动他“聪明“的脑筋,编些理论,和女儿”沟通“一下,女儿就必须接受。这一招省心省事。

孩子嘛,懂个啥?随便说说就好了嘛。郁闷爸很为自己这点”以理服人“的本事沾沾自喜。

----------------郁闷妹也一直困惑,父母为什么理所当然地认为,她是孩子,她就傻?

就明晃晃地欺负孩子年少无知!

面对女儿学业,郁闷爸有点无力:你看你的同学都毕业工作了,你总不能一直呆在学校啊!温和态度 ,郁闷妹终于听了进去。再说,同学们都已毕业工作 ,自己浪费两年的学费,也确实不对。心怀愧疚,拿出打小练就的“整周不出门“绝技,发奋图强。鏖战到底,一气补足拖欠三年的学业,顺利拿到毕业证。

在亲戚圈邻里圈,甚至家里都不被待见的怪人横空出世。一张白纸被揉成糊涂的团,一下抛进社会旋涡。

#面对子女的冷漠,老年人该如何安度晚年##父母老了,你会送他们去养老院吗##世界上最近的关系是父母还是夫妻#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