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

你或许也听说过千岛湖的“净水鱼”,它们是经过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认证过的“有机鱼”,曾在2016年的G20峰会上出尽了风头。

据悉,早在新安江水库建成时,如今的重要有机鱼种“鲢鳙”就已经生活在那里了,被放养了60多年之久。那么,如今千岛湖中的“鱼王”到底有多大?为什么说它们是“净水鱼”呢?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1)

新安江水库里的鱼被认证为“有机鱼”

千岛湖的基本情况

提起杭州的湖泊,大家率先想到的应该都是西湖。不过,随着千岛湖景区的名声越来越响亮,这个人造湖泊也渐渐被人们熟知。千岛湖就是新安江水库,它位于浙江省杭州市的淳安县。

上世纪时,人们计划在钱塘江上游的新安江主流上建设发电站,在这种情况下,自然就要建一个大型水库。

根据资料来看,该水库大坝的开建时间是1957年,2年之后水库就正式建成并且开始蓄水。而千岛湖,就是新安江水电站建成之后形成的人工湖。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2)

新安江水电站的建造能够调节千岛湖的水位

之所以有“千岛”这个名字,主要是因为在水库水位处在108米的时候,一些没有被彻底淹没的山峰依旧有露出水面的部分,成为了岛屿。而水面上面积在3亩以上的岛屿依旧有1078个,这些岛屿点缀在湖面,形成了“千岛之景”。据悉,湖中岛屿的总面积约为409平方公里

在水位正常的时候,千岛湖的流域面积约为580平方公里,蓄水量则为178亿立方米,平均水深为31.13米,最大水深为100米。虽然是人工湖,但是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影响,还是能接收到来自大自然的馈赠的,库区的平均降水量在1489毫米。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3)

千岛湖的流域面积很广,属于人工湖

虽然千岛湖是一个人工湖,但是因为位置很特殊,成为了重要的旅游圣地,还有着多重功能。所以,人们对于这里的生态还是非常关注的。尤其是在湖中生活的鱼类,毕竟这里还是杭州市淡水鱼养殖基地之一。

湖中鱼王有多大?

作为人工湖泊,这里的鱼基本都是“外来”的。比如在建库初期,人们就从长江沿岸地区购买了大量的鱼苗,其中有青鱼、鲢鱼、鳙鱼、草鱼等等,共计13科94种,因此有着“鱼跃千岛湖”的美誉。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4)

千岛湖中有“四大家鱼”

当然,别看放养在其中的鱼种类非常多,但是主角依旧是“鲢鳙”,因为千岛湖水体在初期的生产力主要仰仗水中的浮游植物,而鲢鳙刚好就是以浮游植物为主食的。

那么,到底什么是鲢鳙呢?

鲢鳙其实就是鲢鱼与鳙鱼的合称,它们的别名有很多,比如胖头鱼、花鲢、包头鱼等等,且有一个典型的特征就是嘴很大。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5)

鲢鳙就是鲢鱼和鳙鱼的合称

总的来说,千岛湖渔业的发展,一直是以鲢鳙放养为主体的,这种鱼的产量在总产量当中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每到合适的时节,人们就会开始捕捞放养在湖中的各种鱼类。

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年人们虽然会在千岛湖中进行捕捞,但是肯定有一些“漏网之鱼”。这些幸运的漏网之鱼,在湖中吃吃喝喝多年,从未被捞起,身材自然也长到了很恐怖的程度。

比如在2015年,杭州千岛湖发展集团公司的捕鱼队就偶遇了“鱼王”,这条大鱼的体长为175厘米,体重达到了180斤,是迄今为止千岛湖出现的最长、最重的鱼。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6)

2015年人们捕到的180斤鱼王

人们在将其捞起来之后,都十分震惊,因为这家伙实在是太大了,甚至需要三人合抱才能将它举起来。值得一提的是,别看这家伙的个头这么大,在水中游动的时候却是相当灵活的,这导致大家费了不少功夫才将其抓住。

这个“鱼王”在被捕上岸之后,还活着,直到当晚才开始失去活力,最终不幸死亡。原来,由于当时它急于逃脱,身上的鱼鳞受到了渔网的刮蹭,并且即使上岸以后,也挣扎了很久。正因如此,人们推测它是因为伤情过重死亡的。

不过,因为能达到这种个头的鱼实在是太少见了,所以人们依旧将死去的“鱼王”制成了标本。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7)

目前只能找到2005年的鱼王标本照片,这是第一条千岛湖鱼王

除此之外,需要注意的是,千岛湖中的大鱼是不仅限于“鲢鳙”的,像青鱼、鳜鱼之类的,都曾出现过体型特大的代表。比如咱们上文中说的这个“新鱼王”其实就是青鱼,它用体型击败了前面两任千岛湖鱼王。

实际上,千岛湖不仅凭借一己之力养出了多个鱼王,这里渔业的发展还十分特殊,人们称其为“保水渔业”,而鲢鳙就是这一环节当中重要的“净水鱼”。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8)

千岛湖“保水渔业”中鲢鳙是重要的“净水鱼”

千岛湖的“保水渔业”

随着上世纪我国在各地兴修大坝和水库,导致全国水库的水量已经是自然湖泊水量的2倍了。这些水库不仅会用来养鱼,还需要为全国供水,截至2013年,我国水库的供水量约为1355×10^8立方米,约占全国供水量的26%。

而千岛湖作为华东地区的特大型水库,当然也兼顾着以上的功能,是钱塘江关键的水源涵养区,更是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战略水源地。在这种情况下,千岛湖水质和生态必须要处在健康状态。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9)

千岛湖的水库资源对于长三角地区极为重要

但是大家都知道,由于水库是人造的,它本身与天然水体的交流比较差,所以水质很容易出现问题,这些问题有水体透明度低、藻类异常增殖、营养盐及有机物污染负荷变大等等。

资料显示,千岛湖的突出问题,是藻类异常增殖引起的水体透明度下降以及异味物质问题。1998、1999年新安江水库中心湖区和威坪水域发生了大面积的季节性蓝藻水华……2010年发生较大范围的鱼腥藻异常增殖,严重影响水体透明度。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10)

千岛湖湖心藻类时空变化研究

针对这一情况,千岛湖采取发展保水渔业,毕竟通过研究就能看出,渔业捕捞量和水体平均透明度有着密切的关系。为了能够进一步分析“净水鱼”与水体质量之间的联系,华东师范大学的刘其根博士还专门对水华发生前后,千岛湖水层区鱼类的群体结构进行了研究。

最终发现在诸多鱼类当中,对藻类生物量影响最大的鱼类就是鲢鳙,因为它们的主食就是浮游生物。分析的结果显示,当鲢鳙的捕捞量上升或者库区当中鲢鳙数量明显减少之后,就会发生水患灾害,最终影响到整个水体。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11)

鲢鳙的数量变化太大会影响水体

不难看出,被人们放养60多年的鲢鳙早已就成为了千岛湖生态链当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水体中浮游生物和其他鱼类的群落都受到了鲢鳙的影响。毫不夸张的说,它已经成为了千岛湖水体食物网结构当中的主导。

研究结果显示放养鲢鳙,使水体中的多余营养物质通过藻类和浮游动物这一食物链环节,将营养物质转化成鱼体蛋白。然后再通过合理捕捞,将营养盐带走,以保护水质。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12)

人们放养的鲢鳙是千岛湖生态链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就改变了千岛湖的渔业发展机制,在维护生态的前提下再去进行捕捞,尤其是要确保湖中鲢鳙的数量不能低于既定限值,大约是480万公斤左右。毕竟只有水体保持正常的生态,才不会影响千岛湖发挥其他功能。

为什么武汉野河里那么多鲢鳙(千岛湖的净水鱼)(13)

千岛湖的捕捞是会在维护生态的前提下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