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白果村(一抹茶香伴幸福)

  “除草追肥管理及时,来年春茶才会发得旺盛。”岁至深秋,茶园冬管在贵州省铜仁市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中寨镇的山岭间越演越烈,志强村的王晓蓉似乎每天都在和时间赛跑。

  乡亲们都说她像是“打了鸡血”的女强人。这不,刚从茶山施肥回来,卸下背篓还没休息几分钟,马上又钻进厨房生火做饭,匆匆做完饭菜后便扛着锄头朝茶山赶去。

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白果村(一抹茶香伴幸福)(1)

  “茶叶管护好了,往后的日子才更有奔头嘛!”面对大家的赞许,王晓蓉黝黑的脸庞展现着浅浅的笑意。她心里明白,幸福日子是辛苦奋斗出来的,有产业才有希望,有付出就有回报。

  重峦叠嶂,坡陡谷深。地处沿河自治县西南部的中寨镇,曾是全县深度贫困乡镇之一。以前,当地农民多在小块坡地种植玉米土豆等作物,收入微薄。

  比起过去“磨骨头养肠子”的苦日子,王晓蓉对现在的生活倍感满足和珍惜。她说,以前种玉米土豆要靠天吃饭,一年到头也赚不了几个钱,遇上不好的年头还要倒贴。自从发展白茶产业后,日子一天比一天好。

  时间回到2018年4月,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20名党员联名给写信,汇报黄杜村种植白茶致富情况,提出捐赠1500万株“白叶一号”茶苗,帮助贫困地区群众脱贫。

  收到来信后作出重要批示:“‘吃水不忘挖井人,致富不忘党的恩’这句话讲得很好,增强饮水思源、不忘党恩的意识,弘扬为党分忧、先富帮后富的精神,对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很有意义。”

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白果村(一抹茶香伴幸福)(2)

  经过在武陵山区实地考察,黄杜村发现中寨镇的海拔、土壤十分适合种植茶叶。随后,便捐赠中寨镇“白叶一号”茶苗360万株,在大宅、三会溪、志强三个村建成茶园1200亩。王晓蓉家所在的志强村获赠发展500亩。

  四年多来,在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群众的精心管护下,这些茶苗扎下深根、枝繁叶茂。昔日荒凉的土家山寨已是佳木葱茏,茶产业经济效益凸显。王晓蓉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白果村(一抹茶香伴幸福)(3)

  “跟着指引的方向走准没错。”王晓蓉说,前段时间在村办公室收看了党的二十大开幕会,在会上说的其他话没听懂,但“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这句话她听明白了。

  以前在合作社务工挣零花钱,现在自己当老板挣得更多。王晓蓉今年从村合作社承包5亩多茶园,卖茶青收入了1.6万元,最近又增加4亩。她说,等以后积累的经验多了,管护出来的茶叶效益还会更好。

  登上志强村山顶,逶迤茶海尽收眼底,茶农星星点点散布在各自承包的区域躬身忙碌。为让茶产业更大程度惠及农户,中寨镇去年底探索出“返租倒包”茶园管理模式,把7000亩茶叶租给当地群众自行经营。

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白果村(一抹茶香伴幸福)(4)

  “‘返租倒包’其实就是农户前期将土地集中流转给村集体合作社发展茶产业,现在合作社又以每年200至500元每亩不等的价格‘网格化’切块租给他们。”中寨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周应学说,租户享有自主经营收益权,这样更能提高茶园管护质量和效益。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强脱贫地区和脱贫群众内生发展动力。记者观察发现,中寨镇的茶园“返包倒租”便是激发群众内生动力的重要举措,但这也并非一租了事。

  该镇采取“党组织 合作社 农户 信用社 企业”的发展模式,引导村集体组建合作社,村党组织和党员带头承包、带头入股;鼓励农户根据家庭劳动力情况承包茶园;联系信用社予以金融支持;引进省外企业负责收购茶青做深加工和销售。

贵州铜仁乡村振兴白果村(一抹茶香伴幸福)(5)

  周应学告诉记者,为保障农户能快速学到种茶技术,镇里面还定期邀请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浙江省安吉县黄杜村的技术专家团队和贵州省内专家、业务部门技术骨干到中寨实地调研指导,打消茶农的后顾之忧。

  “新的经营管理模式实施后,大家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非常高。”志强村党支部书记张勇介绍,目前全村已有39户农户像王晓蓉一样从务工群众转变为茶园主人,大家对茶产业发展格外上心。

  据了解,近年来通过以“白叶一号”茶产业项目建设为引领,中寨镇已建成茶园10800亩。今年全镇春茶下树4.5万斤,产出干茶1万多斤,实现产值1000万元。茶产业让3150多户14000多人受益,带动1300多人实现就近务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田勇

编辑 郭睆秋

二审 胡锐

三审 田旻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