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

在西方文化中,人都是神变出来的,上帝创造了他们的祖先亚当和夏娃,两人有了智慧之后,亚当与夏娃被赶出伊甸园,从“天国”坠落“凡间”。所以,人一生受苦受难向上帝忏悔赎罪,在最终审判时由上帝决定他上天堂还是下地狱。总之,西方的“神”是世间的一切创造者,人类是他照看的羔羊,需要绝对服从上帝的安排,否则就会下地狱,因此西方人神关系中的人是神的附庸,属于工具性的存在。

与西方大不同,中国长期是一个世俗化的社会,那么中国的人与神有何关系?以重鬼神的商朝来看,当时就已经与西方大不相同,乃至截然相反。

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1)

甲骨文中的人

甲骨文中的“人”字,像侧面俯首的人之姿态(见下图),相比今天的“人”字字形没有本质的变化。不过,字形变化不大,但含义却大相径庭。商朝之“人”,是以人为牲的通称,身份较低,多为平民和奴隶之属,处于社会的底层。简单地说,商朝贵族统治者不是“人”,被统治的对象才是“人”。

《春秋》中说:人就是夷,都是古代的贬称,随着时代发展,春秋时期被征服之夷在服役且同化后称之为“人”,未被征服的外族为夷。所以,甲骨文中“人夷一字,最初之人即夷,夷即人”。

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2)

甲骨文中的“大”字,在字形上也代表人,不过与“人”字字形有些不同(见下图),昂首挺胸正面站立,代表的不是普通人,而是统治阶级。甲骨文中含有“大”的文字,其中的“大”几乎都代表“人”——有一定地位的统治阶层。后世,人们称呼有地位的人叫“大人”,就源于此。

因此在商朝时期,“人”不代表生物学上的一个物种,而是底层百姓或奴隶才被称之为“人”,统治阶级或根据官职或根据爵位称呼,最高统治者称“王”或“我”,死后的商王称之为“帝”。

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3)

甲骨文中的神

甲骨文中以“申”为“神”,“申”的古字形是天空中闪电的形象描绘,因为古人的认知能力有限,他们常常把各种自然现象当作神灵看待, 以“申”为“神”说明了古人将闪电看作神迹。

不过,商朝人将刮风、下雨、打雷、闪电等自然现象的统管者,与死后的商王或对商朝有过巨大贡献之人,混在一起称之为“天帝”。其中,甲骨文用在“受我祐”等文辞的一般指祖先神灵,比如“甲辰卜,争贞:我伐马方,帝受我又(祐)一月”,祈祷历代先王保佑伐马方成功。因此,商朝祭祀的“神”主要是两个类型,即自然现象掌管者与祖先神灵。

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4)

甲骨文中还记载了一位特殊神灵,“辛亥不,至伊尹,有一牛(帝王级祭祀规格)”、“甲戌卜,其执伊,侑,岁”等,即建商功臣伊尹享受与商王同等的祭祀规格,说明伊尹成了“神”。同时,这一现象也破除了《竹书纪年》中“伊尹篡位”的传言,如果伊尹篡位的话,后代商王不可能如此尊崇并祭祀伊尹。

周朝之后,“申”字被借用为地支的第九位,于是加上“示”组合成“神”字。周朝金文中,“神”字字形(见下图)由一个供台或祭台与一个下跪之人组成,意为跪拜祭祀神灵。

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5)

中西方人神区别

通过上述分析不难看到,中国的神是曾经存在过的大人物——或有功德、或有权位,但如今已经去世,历代商代先王都是死去之后升天,商代后人奉之为帝(神)。也就是说,“神”代表的是死去的人,死后才会成神,已经盖棺定论之人,所以只留精神的“神”仅能显灵,肉身尚存的“仙”才是下凡。

需要注意的是,中国的神比较“憋屈”,远没有西方那么高大上:一方面神是凡人册封而来,比如姜子牙、岳飞、关羽忠义勇武,后人就先后册封他们为武圣,说到底某人死去之后能不能成“神”,凡人说来算;另一方面中国之神升天后,并不意味着能与凡间脱离,彻底凌驾与人间之上,甲骨文中的“受我祐”等卜辞显示,殷人希望祖先之神能保佑他们,到了后世就更为功利,一旦神不能保佑,很快就会被抛弃,从古至今中国出现过很多“神”,但如今很多已经彻底被遗忘,说到底中国的神是为现世之人服务的,平时没事时基本不会把“神”放在心上。

相比中国的人神关系,西方的人神关系非常简单,基本上是两个不同物种,神高高在上,人卑微在下,人要服从于神的安排,最终是为神服务的。可见,商朝人神关系就已经与西方的大不相同了。

商朝早期有没有甲骨文(商朝人与神的关系)(6)

商朝时期,由人变神的难度还很高,但到了周朝之后,几乎每个人通过修行都可以成神,即便平凡的普通人也可以“高尚情操”而封神,因此后世中国的神不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主要不过是人生更高境界的先行者、功勋卓著者、某一行业的领路人等罢了,需要的时候拜一拜,平时不太放在心上,如果拜了没有效果,还可抛弃不信,无视神的感受。

值得一提的是,上古时期人类极其愚昧,于是塑造了各种神加以崇拜,宗教就由此慢慢出现,但与世界上其他文明大不一样的是,中国似乎很早就脱离了神的束缚,开始了世俗化社会的进程,主张“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也就是艰苦奋斗自力更生,所以遇到大洪水时,大禹父亲鲧窃天帝息壤治水故而被杀,最终只能靠凡人双手治水。这种不靠神的民族特性,让中国人在灾难时、逆境中、危机时有直面现实的勇气,有自力更生的准备,有自强不息的动力。一个民族强大一时,说明不了什么,但一个民族强大几千年,必然有其内在原因,对待神的态度或许就是中国一直强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