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肝救人病人可以活多久 不治之症

割肝救人病人可以活多久 不治之症(1)

分享身边的感动,欢迎推荐最美武汉人。

作者:长江日报记者黄莹 通讯员聂文闻

二胎宝宝出生不久,就发现患有不治之症先天性胆道闭锁,活不过两岁。来自河南信阳农村的90后父母,不顾长辈反对,毅然决定割肝救子。

昨天,长江日报记者在协和医院见到已换上母亲肝脏的宝宝,持续半年的黄疸终于退了,见到生人还会咯咯笑。

割肝救人病人可以活多久 不治之症(2)

范晓龙夫妻在隔离病房探望孩子。通讯员刘坤维 摄

新生儿的不治之症

25岁的范晓龙和妻子闫露常年在天津打工。

他们的大女儿今年两岁。闫露生了孩子后就不再工作,目前一家人都靠范晓龙制作纱窗、遮阳棚,一个月3000元的收入维持生活。

去年9月15日,二儿子范明辉出生了,全家都沉浸在儿女双全的喜悦中。然而,小明辉出生一周后,黄疸一直没退,吃药也不见好转。

2个月后,皮肤和眼睛越来越黄,范晓龙夫妻带孩子四处求医,都没得到明确诊断。今年春节,小明辉病情加重。2月14日,还没过完年,家人就把他送到武汉协和医院,做了腹腔镜和造影,终于确诊是先天性胆道闭锁

这种病被认为是新生儿的不治之症,通常患儿会因为肝功能严重受损而活不过两岁。然而发病率却并不低,每5000至8000人中就有一人,湖北省每年有100例。目前最合适的根治方法就是肝移植。

突然,病情急转直下

原本医生考虑先保守治疗,让小明辉长大点再做手术。可他病情突然急转直下,成天嗜睡、腹胀,一天连100毫升奶都吃不了,有时痛得哇哇大哭。3月中旬,父母又把孩子抱到协和。医生决定尽快进行肝移植。

孩子年龄太小,找到合适的肝源非常难,只能亲属间移植。只要血型相同,从父亲或母亲身上割下一部分肝,就能救宝宝。10年以上生存率能达到80%,今后很可能能像正常人一样结婚生子。

割肝救人病人可以活多久 不治之症(3)

换肝儿小明辉。 通讯员刘坤维 摄

当然,除了十余万的手术费和今后每月2000元的药费外,风险也是巨大的。

此前,湖北省内医院还从未给这么小的孩子做过活体肝移植手术。

长辈反对 夫妻俩却争着要捐

听了医生的方案后,和宝宝同样都是AB型血的夫妻俩,争抢着要捐肝。可小明辉的爷爷奶奶知道后,坚决反对。

长辈认为,家里经济情况太差,而且已经有一个女儿要养育。年前,爷爷在工地从脚手架上摔下来,小腿骨折,现在还在为治伤筹钱。家里现在只有一个劳动力,无论谁捐肝,如果对身体造成损伤,都是这个家庭承受不起的。“父母劝我们放弃,说以后还可以再生。可我和老婆都舍不得啊。”范晓龙说。

长辈的顾虑并没有动摇夫妻俩的决定。

考虑到孩子爸爸是家里唯一的劳动力,自己的肝脏说不定能跟孩子更匹配,闫露最终说服了丈夫,决定割肝救子。

“医生说捐肝对人影响不大,很快就能恢复,我相信医生。不管成不成功,这是现在唯一能救孩子的方法了。”闫露说。

多出一点血 都可能造成病人死亡

3月26日,经过13个小时,肝胆外科专家万赤丹团队成功为小明辉进行了活体肝移植手术。母亲1/4的肝脏被植入儿子体内。

“必须零失误,多出一点血都可能造成病人死亡。”万赤丹介绍,在肝脏移植领域,1岁内的患者对技术要求是最高的,半岁的小明辉更是如此。

他体重只有6公斤肝脏只有280克,大小仅是成人的1/5至1/8,同时有肝硬化导致的多种并发症,手术耐受力差。而且孩子血管细而密,手术操作空间非常小,很多地方需要借助显微镜和放大镜。术后护理也十分讲究,每天白天和晚上,都要各安排两名护士专职看护。

割肝救人病人可以活多久 不治之症(4)

范晓龙夫妻在隔离病房探望孩子。通讯员刘坤维 摄

先救孩子,以后走一步看一步

目前,小明辉身上持续了半年的黄疸基本已退,身体各项指标均正常。

恢复得不错的闫露昨日告诉记者,“我去病房看他时,他还会主动抓我的手。今天是大女儿过生日,我们打电话告诉她弟弟快要回来了,她高兴坏了。之前把弟弟带走时,她哭得老凶。”

现在,小明辉手术费已达13万元,范晓龙夫妻花光了积蓄仍有7万元缺口。而且,孩子需终身服用每月2000元的免疫抑制剂。

除去在天津的房租和女儿的开销,范家在经济上难以承受。“只能先救孩子,以后走一步看一步吧,大不了我们夫妻俩自己省着点。”范晓龙说。

同类患儿湖北每年百例 九成以上未接受肝移植

武汉协和医院肝胆外科专家熊俊介绍,先天性胆道闭锁在新生儿中发病率并不低,5000至8000人中就有一例,湖北省每年约有100人发病,患儿通常活不过两岁。

病因复杂,或与母亲孕期轮状病毒感染有关,出生前无法通过B超发现。目前医学界认为肝脏移植是最佳治疗方法。但由于经济问题或没有及时确诊,90%以上的患儿没有进行肝移植。

祝福这一家,期待小明辉能茁壮成长!

活动:评论赢好书

割肝救人病人可以活多久 不治之症(5)

《武汉印象•2015》由武汉市委宣传部、武汉市文联、长江日报报业集团、武汉农村商业银行联合出品,武汉出版社出版,一套四本,分别是散文、摄影、书法、美术,收录了近年来创作的关于武汉文学艺术作品。作者中有作家、画家、书法家、摄影家、院士,也有普通市民、中小学生及国际友人,他们从自己亲身感受出发,表达对武汉这座城市的印象和观感。

想得书,很简单!只要每天在长江日报(ID:whcjrb)推送的微信下留言评论,就有机会赢取“武汉印象”系列丛书中的一本。先到先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