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你回忆高考的那些日子(听607080)

6月7日,我省44.2万名高考生奔赴高考考场。与往年的考生相比,今年的他们,很不一样。他们是第一批参加高考的00后。

自1977年恢复高考,一转眼41年过去了,高考也从“独木桥”逐渐变成了“立交桥”。时光走远了,然而,那一段叫做“高考”的青春,却在无数人的心里生了根,在漫长的一生中被反复提及。

6月7日,记者走近“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五个时代的高考参与者,听他们讲述那些回不去的旧时光,忘不了的那些人、那些事。

60后:改变命运的考试

人物:胡琴

出生年份:1968年

参加高考时间:1986年

录取学校: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现任职务:大学教师

带你回忆高考的那些日子(听607080)(1)

1986年,胡琴在贵阳二中读高三。高考对于现如今的学生而言,已经不再是唯一的选择,而在上世纪80年代,胡琴坦言那时高考才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当年高考作为很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根本没有选择。”

胡琴的父母,都是贵阳玻璃厂的工人。“如果不是高考,我可能毕业了就会去父母的工厂顶替工作,始终在这个小圈子里。”

在胡琴的记忆里,自己当时只知道努力读书,满脑子就只想着考上好学校,因此,高中三年,她绝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度过的。晚上,回到家中的胡琴特别用功,一直要学习到凌晨一两点钟。但尽管如此,她的成绩进步缓慢。多年以后,胡琴已在大学任职,她把自己的经验告诉学生们,“一定要珍惜课堂上的45分钟,不然课后的10倍努力都挽回不了。”

在班上,她有3个很要好的朋友,她们总是形影不离,嬉笑打闹。“也是因为有了她们,缓解了我当时因为高考倒计时不断变小的数字带来的焦灼。”胡琴说,这份中学时期珍贵的友谊一直走到现在,从未走远。

那时候,考试时没有家长送考,就像平常上学一样,父母也没有给她压力。“高考那天,我本来想独自坐公交车去考试,但哥哥坚持要送我去考场。”胡琴回忆说,进校门的时候,哥哥悄悄塞给她两颗巧克力,说考前吃这个可以让人心静。

当时的她,心里美滋滋的,要知道,在那个年代,有一颗巧克力吃都会让人高兴大半天。最终,胡琴差7分考上本科,她选择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现贵阳学院)的中文专业,那是哥哥的母校。“理由有点好玩,哥哥说食堂的饭菜好吃。”

70后:考试时一整夜睡不着

人物:陈坤支

出生年份:1976年

参加高考时间:1995年

录取学校:贵阳中医学院

现任职务:医生

带你回忆高考的那些日子(听607080)(2)

70后是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的第一代人,他们知道学历对人生的重要性。“我们高考时,虽然对不少人来说意义已经不再那么沉重,但我当时觉得高考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只有考上好的学校才会有铁饭碗。”陈坤支说。

对于每一个有过高考经历的人来说,高三都是刻骨铭心的。陈坤支做过很多个相似的梦,梦里慌慌张张地找考场,铃声响起,答题卡还是一片空白。“那个时候,还是太紧张了,做不完的试卷作业,巴不得一脚踏入梦寐以求的大学。”

父母也深知高考的苦与累,所以,高三冲刺阶段,家里为陈坤支准备食物时,也非常用心。为了提高复习效果,会多准备一些增强记忆力的食物,比如鸡蛋、鱼等。那个年代流行功放机,而且几乎都配置了卡拉OK功能,陈坤支还记得,爸妈总是跑去隔壁敲门:家里有高考的娃娃,小声一点。

彼时的高考定在每年的7月6日、7日。与大多数家长一样,陈坤支的爸妈没有送考,到达考场后,陈坤支印象最深刻的是,自己的班主任老师守在考场门外为大家打气,祝大家好运。

“因为想得太多,一整夜没睡着,第二天醒来整个人昏昏沉沉的,进了考场拿到卷子都很紧张,以至于最后根本没有发挥出自己应有的水平。”陈坤支说,当年高考成绩几乎是参加考试以来,成绩最差的一次。

在那个最年轻却最困惑的年纪,高考发挥失误令陈坤支如鲠在喉。然而,23年过去了,陈坤支不再是那个在考试时不知所措的少年,生活的每一步都走得顺利平坦又有希望。“在那之后才会明白,人生中有太多事比考试更重要。”陈坤支说。

80后:上清华北大才是我的梦想

人物:陈浩

出生年份:1987年

参加高考时间:2005年

录取学校:北京大学

现任职务:某基金公司部门总经理

带你回忆高考的那些日子(听607080)(3)

2005年,陈浩以701分的成绩成为贵阳市高考理科状元。“我们当年选择的面较小,是高考让我站在了较高的起点。”陈浩说。

高三时,陈浩拿到了保送上海交通大学的资格,他放弃了。用他的话来说,“那时,考清华、上北大,才是我从小的梦想。”

他的梦想并不难实现。高中阶段,他因为在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和生物竞赛中,分别夺得贵州省一等奖,高考时获得20分加分。2005年,陈浩如愿拿到了北京大学数学系的录取通知书。

有些记忆在陈浩头脑里慢慢开始模糊,但他忘不了高三冲刺那一阵,为了节约时间,一个班差不多60个同学,每天都会从家里带午饭去学校,“中午把饭菜混在一起蒸,就都成‘怪噜饭’了。”一吃完饭,大家就掏出试卷,每天中午抽出40分钟做一套试卷,然后一群人围在一起对答案,讨论题目。

“考前头一天晚上还是有点兴奋,很早就躺在床上了,但一直到凌晨才睡着。第二天,为了让自己保持清醒,我还喝了当时一款叫做‘红色尖叫’的饮料,网传四大难喝饮料之一,红色的里面有西洋参成分,据说提神醒脑,实际上自己也没有很明显的感觉。”回忆起来,陈浩哈哈大笑。

陈浩说,现在回过头来看,其实高考只是人生路上的一个站点而已,错过了,还有下一站,赶上了,也还有下一站。如果能回到高中的课堂,他更想告诉自己:珍惜在学校念书的每一刻。还有,最要紧的,他还不曾告诉高中的老师,他很爱他们,一直爱。

90后:进了大学却常怀念高中

人物:吴倩洁

出生年份:1996年

参加高考时间:2014年

录取学校:华东师范大学

现任职务:某培训机构老师

带你回忆高考的那些日子(听607080)(4)

2014年6月6日,高考前一天,是吴倩洁的生日。“那一年有世界杯,我妈‘斥巨资’买了件世界杯限量T恤当礼物,帽子是网兜状的足球样子,说是我的高考战袍。”

那一天,好友们都在考场门口等她,上前给她拥抱,祝她成年快乐。“送了很多不贵但好看的生日礼物,调侃我高考完可以直接去酒吧,足球衣战袍和礼物现在都还留着,许多高中好友现在都还记得这件衣服。”

高考就像预想过无数次那样开始了。学校所有高三班主任都站在考场门口,拥抱、祝福每个考生,考场里都是一片“西红柿炒鸡蛋”的海洋,吴倩洁套着贵阳一中红白黄三色校服,露出世界杯“战袍”的足球帽子。

“试卷比想象中简单,比我们每一次月考都简单,一下子就如释重负。”2014年6月7日,之前燥热的天气变得温和,阳光淡淡的,风里有细细的花的香甜,首日告捷的吴倩洁心情大好,和好友站在马路边吃冰淇淋,看着同学争先恐后与门口守卫的小肚子警卫小哥合影。

“高考结束后,有一种全部倒空的轻松感。”吴倩洁说,过了几天才觉得高考就这样过去了,“我很多事情都后知后觉,离别伤感、毕业伤感在当时感觉不是很强烈。”

直到过了几天回学校拍毕业照,校园里草木茂盛,清甜的桂花香飘来。仿佛展现出最好的姿态迎接他们,像是最郑重其事的告别,也像是包含期望的期许。这时,她才突然意识到,大家就像被风吹散的蒲公英种子,就要各奔东西了。

“好不容易进了大学,却又常常想念高中。”吴倩洁说,高考不只是两天,它是一场人生经历,很难忘。

00后:不着急,人生才刚刚开始

人物:郭江琴

出生年份:2000年

就读中学:贵阳八中

带你回忆高考的那些日子(听607080)(5)

6月7日中午考完语文,郭江琴迈着轻快的脚步走出考场,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今天语文科目的考试,发挥得挺好。”

不过,在早晨出门参加考试时还是出了点小插曲。“距离考试只有半小时了,一直没打到出租车,最后是由警车护送到达考点的,感谢警察叔叔。”郭江琴笑着说。

“考上大学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但考好大学依然很难。”按照这个年轻人的人生规划,她希望自己能考上重庆大学设计专业,认识一群志同道合的同学。

谈到未来的打算,她言语里有着略带自信的轻松:“不着急,人生才刚刚开始,会有很多事情发生呢。”

阳光洒在郭江琴的脸上,她的笑容宛如一朵徐徐绽开的花儿,一天舒展一点儿,就要完全地盛放。

文:记者 王奇 实习生 余茂菊 图:除“00后”郭江琴由本报记者邱凌峰摄影之外,其他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来源:贵州都市报 编辑:皮亚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