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里有姓肖的吗(正本清源百家姓之赵)

中国人是世界上最有寻根意识的民族。人们相信,顺着同一姓氏往前追溯,那个最古老的同姓之人便是该氏族的祖先。每个宗族将逝去的或在世的族民按出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成谱,即族谱。每个家庭将逝去的或在世的家人按出生时间的先后排列成谱,即家谱。其实族谱和家谱并不靠谱。中国人好面子,总是将同姓中混得最好的先人奉为祖先,至于此人是不是自己真正的祖先,似乎并不重要,面子比真相更重要。比如《百家姓》,本应该按姓氏的古老程度或每个姓氏常住人口数量的多少进行排序,可编者为了顾及皇上的面子,却将宋朝皇帝赵氏、吴越国国王钱俶、正妃孙氏以及南唐国主李氏排在了百家之姓的前四位。这样一来,百家姓的真正源头就成了不解之谜。本以为季羡林先生的弟子钱文忠会对百家姓来个正本清源,没想到他也只是照本宣科地用京腔对着镜头草草地解读了一番。想来想去不是滋味,遂决定从甲骨文着手,顺藤摸“根”,还大家一个清清白白的祖宗。

赵•肖

《百家姓》编于宋朝,宋朝的第一个皇帝姓赵,名匡胤,所以赵姓“当之无愧”地排在了第一位。正史上说,赵姓的祖先为西周的第五位君主周穆王的驾车大夫(马车司机)造父。周穆王造访西王母,因迷恋其美色流连忘返。徐国国王徐偃王乘机造反,造父驾车日驰千里助周穆王迅速返京,及时平定叛乱立下大功,受封赵城(今山西洪洞),自此造父一族就以赵为氏,为赵姓始族。破绽就出在《史记·赵世家》里的一句话“乃赐造父以赵城,由此而为赵氏”,说明赵城在造父受封之前已经存在。既然赵城(赵姓之人聚居之城)在造父受封之前已经存在,赵氏的祖先怎么可能是造父呢?

诡异的是,甲骨文里没有“赵”字。金文里的“赵”从“走”从“肖”,楷书为“趙”,其造字本义为封于肖地的善走之人,指受封于肖地的善走之人造父。造父由此姓趙。其封地(肖)的原住民肖人因此从造父之姓改姓为趙(赵),肖姓从此不复存在,“肖”后来沦落成为“萧”的简化字,土著肖姓被萧姓合并,从此不知其源。

百家姓里有姓肖的吗(正本清源百家姓之赵)(1)

那么土著肖姓的祖先又是谁呢?

《山海经》《神异经》里记载,中国曾经有个小人国,名“焦侥国”或“鹄国”。焦指古焦地(今河南焦作),侥指尧人,即尧帝的子民生活的地方,指尧都(今山西临汾),所谓“焦侥”,指的是统治今焦作至临汾之间范围的古老方国。“鹄”为古告国的图腾天鹅。夸父的后裔被封于焦侥之地建国,名鹄国。所谓“造”,即善走(辶)的“告”人。显然,造父的祖先即迁徙至告地(今山东成武)的夸父的后裔。据《太平广记》记载,鹄人行走如飞,日行千里,完全符合造父的形象;然“鹄国人身高只有三寸”,显然不符合造父“驾车大夫”的身份。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百家姓里有姓肖的吗(正本清源百家姓之赵)(2)

原来,甲骨文时代的肖国名小,即《山海经》《神异经》中记录的小(人)国。小国国民因为身材矮小而名小,其赖以生存的河流亦名小,即小河(汾河支流)。小国国民以小为氏,姓小。后来,由于人们习惯了以“小”作大小之“小”,金文故另加义符“月”(肉)造“肖”以示区分,表义肉体(躯体)矮小之人。小国由此更名为肖国,其国民以肖为氏,姓肖。周穆王时期将肖国封给造父,取“善走的告人”之义赐姓趙(赵),肖国之民随之改姓为趙(赵),从此成为趙(赵)姓之人。郜国之趙造父被封肖国,后人误以为郜国即肖(趙)国,便有了“鹄国人身高只有三寸”的说法。

百家姓里有姓肖的吗(正本清源百家姓之赵)(3)

百家姓里有姓肖的吗(正本清源百家姓之赵)(4)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