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西夏区能发展起来吗(银川从边陲小镇)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不过,黄河母亲似乎也有偏亲偏爱,大家熟悉的两个说法,“黄河百害,唯富一套”“天下黄河富宁夏”。银川更是黄河的宠儿,在黄河的哺育下,11至13世纪,银川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镇,崛起成为西夏王朝的都城。

成吉思汗因征西夏而亡

成吉思汗所率领的蒙古铁骑曾横扫我国北方的草原地区,但一世英名的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倒在征服西夏的战斗中。

西夏是我国西北地区羌族的一支——党项族建立的政权。公元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史称西夏,都城在兴庆府(1205年后改为中兴府),也就是今天的银川。西夏曾经长期与宋、辽、金周旋,在夹缝中求得生存。但随着蒙古崛起,西夏王朝的命运便岌岌可危了。

据史书记载,从1205年到1227年的23年里,成吉思汗曾5次征伐西夏,不过,前4次都没有成功。1226年春天,成吉思汗再次出兵,亲自率领数十万蒙古铁骑,准备彻底荡平西夏,为将来征服金和宋扫清障碍。

成吉思汗先出兵攻打银川的外围,先后占领了河西走廊以及银川南部的六盘山地区。在付出了惨重的伤亡代价后,蒙古军队终于包围了西夏王都。但由于银川城有坚固的防御工事和7万多精良的守城部队,粮食储备也充足,蒙古大军围攻半年之久,银川仍然岿然屹立。

银川西夏区能发展起来吗(银川从边陲小镇)(1)

西夏王陵。视觉中国 供图

不过,到了1227年6月,银川已是外无援兵、内无粮草,守城将士疲惫不堪。正在此时,奄奄一息的银川又发生了一次天灾——“地大震,宫室多坏,王城夜哭”(《西夏书事》卷42)。强烈地震让西夏末帝李睍感到再无抵抗之力,只好选择投降。

为了拖延时间,李睍提出:投降是投降,但请求蒙古军队宽限他一个月的时间,让他准备好礼物,亲自献给成吉思汗。蒙古军队也不想再付出伤亡,于是答应了这个请求。没想到的是,当年8月,成吉思汗因病在六盘山的清水河行宫去世。

在出征西夏以前(1225年11月),成吉思汗曾因围猎野马不慎从马背上摔下来,但仍然抱病出征。蒙古军队攻打西夏长达一年半之久,这使成吉思汗忧心忡忡,病情逐渐加重,终不治而亡。成吉思汗留下遗言,秘不发丧,等到李睍投降后再安排自己的后事。李睍并不知道成吉思汗已经去世,到了9月初,出城投降。蒙古大军占领银川,西夏灭亡。

成吉思汗因征西夏而亡,蒙古军队为了发泄愤怒,杀害了末帝李睍及其皇族成员,然后一把大火焚烧了豪华的兴庆宫殿。他们还对银川西南郊贺兰山中段东麓的西夏王陵进行了毁灭性破坏,这使得哪座陵墓对应哪位西夏皇帝,至今也无从分辨。

黄河与贺兰山造就“塞北江南”

西夏偏居西北一隅,先后与宋、辽、金、蒙古对峙。在上述诸政权中,西夏的综合国力最弱,但是从1038年立国至1227年被灭,存在了189年,比北宋(167)、金(119)都要长。这是为什么?

一个政权要长久发展,必须拥有强大的经济实力。西夏统治的疆域最大时,大致包括宁夏的全部、甘肃的大部、陕西的北部,以及青海、内蒙古的部分地区。这个区域基本处于干旱、半干旱状态,沙漠、荒漠占了一半以上,环境条件可以说非常差。但智慧的党项人作出了一个智慧的选择——建都银川。

首先,银川背山面水,形势险要。银川的西北30公里处是南北走向、绵延200多公里的贺兰山,当时的贺兰山森林茂密、虎豹成群,不仅阻挡了来自西北的寒流,而且构成天然的军事屏障。银川的东南,则是自南而北流过的黄河,构成一道防御的天堑。

其次,银川地势平坦,灌溉便利。银川的自然降水无法满足农作物生长需求,但便于引黄灌溉。利用这个有利条件,在秦汉时,已经修建了秦渠、汉渠,唐朝又修建了唐徕渠,发展灌溉农业。

晚唐诗人韦蟾曾作一首《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灵武位于银川东南,是今宁夏的吴忠市,与银川隔着黄河相望。内蒙古的河套平原也被称为“塞外江南”,但那是在明清时期,宁夏的银川平原获得这个美誉,比河套平原早了600年。

西夏建都银川后,元昊又组织开挖了昊王渠,使银川平原的农业灌溉系统更加完善。这里盛产五谷,尤其适合种水稻、小麦,而且得益于引黄灌溉,年年都旱涝保收。“天下黄河富宁夏”的说法也逐渐传扬开去。

最后,围绕银川部署军事防卫。党项人骁勇善战、耕战结合、全民皆兵。按照规定,凡60岁以下、15岁以上的西夏男子,皆服兵役。西夏骑兵非常有名,尤其令人生畏的是“铁鹞子”军,都身着由铁甲和皮甲组成的双层重甲。打仗的时候,这些铁骑数十匹一组,用铁钩绞索连接,组成方阵为前锋,冲击敌方阵营,骑兵即使死在了马上,也不会立即落马。

西夏的步兵也非常有特色。党项人长期生活在山间,善于奔走,蹿高走低,如履平地,非常擅长在山地作战。所以,遇到开阔平野,用“铁鹞子”冲击;遇到山谷险要,则用“步跋子”突袭。

西夏的军事部署和经营是围绕银川进行的。以银川为中心,西夏把全国的兵力四面铺开:贺兰山驻兵5万,以防西部;银川平原北部贺兰山口驻军7万,以防辽、金;黄河以东诸州驻军10万,以防北宋;银川以南六盘山、固原驻军7万,以防西蕃、回鹘。银川驻军7万,防卫京城,总兵力在30万以上,构成环绕银川的重重防卫线。

北宋、辽和金都曾和西夏之间多次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但结果几乎都以西夏的胜利而告终。黄河和贺兰山造就的特殊地理环境,为保障西夏和银川的长期安定,发挥了无法估量的作用。

唯一一位身兼状元的皇帝

银川平原良好的经济基础和以银川为中心的严密军事防卫,为西夏在竞争激烈的大环境中持久生存提供了坚实的保障。银川因此获得近200年相对和平的发展环境,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逐渐发展成为西北地区新的政治、军事和人口中心,并形成与中原文化非常近似的两种文化现象。

一是佛教文化繁荣。西夏历代帝王、后妃都崇信佛教,并把佛教作为国教。同时,河西走廊属于西夏疆域,西夏就控制了丝绸之路,来往于丝绸之路上的佛教僧侣云集银川,讲经说法,银川俨然成为西北地区佛教中心。

二是儒学兴盛。西夏建立后,一方面保持了党项族的民族传统和习惯,并创造了西夏文字;另一方面,在官职、礼仪、法律等各个方面都向宋学习,设立太学、尊奉孔子、实行科举制度等,大量吸取儒家文化的精华。

西夏还出了我国历史上唯一一位身兼状元和皇帝的人物——李遵顼。李遵顼,元昊直系后代,“遵顼端重明粹,少力学,长博通群书”(《西夏书事》卷39)。1203年,他参加西夏的进士科考试,一举夺得头名状元,8年后,他成为西夏的第八位皇帝。

李遵顼在位13年,在政治上没有多大作为,但他以身作则,推动了西夏儒家文化的发展,为都城银川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成为我国文化史、科举史上的传奇。

(作者系河南大学教授,《百家讲坛》“六大古都”“黄河上的古都”“丝路上的古城”主讲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