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

作者:陈玉哲2019年11月20

驱车从丰润(丰润人把丰润县城叫丰儿县)沿还乡河畔的津丰公路向西华二十华里即是白官屯镇(丰润人把白官屯叫做白儿屯),这是一个具有百年历史的老镇。据我查证,应该与鸦江桥镇、窝洛沽镇一样,因还乡河水运而生,名声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展到鼎盛,之后随改革开放,周边乡镇的崛起,其名声日渐衰退。

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1)

那时的白官屯村东有十几座白色圆顶的粮库,每到夏收和秋收时节,全镇各村生产队都要派人赶着马车、牛车来这里交公粮。粮食是否符合收储标准,需经绝对敬业的检验员用大长铁钎插入粮袋抽样取出,并经观、捻、嗑之后,由检验员作出最终决定。白色的大库,屯放了各种官粮,我便以为这就是“白官屯”的由来。其实白官屯地处古幽州之地,应该是南宋和辽国开兵见仗之前沿地带。地处丰润县城与白官屯村之间的大令公庄村和小令公庄村,我一直没有任何根据的认为他们肯定是南宋抗金英雄大令公杨继业和小令公杨六郎屯兵扎寨之地。故丰润境内有着如此之多的白官屯、苏官屯、詹官屯、新军屯这么多的屯也在情理之中了。

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2)

我的故乡雷庄子在白官屯南八华里,小时候步行来一次白官屯,也算得上远行。其实我村属于石各庄镇而并不属于白官屯镇,只因那时的白官屯各方面都要先于石各庄,以致于嫌贫爱富的我会乐此不疲的舍本逐他,经常北上逛一逛白官屯。在我小时候的视线里,白官屯可是个大地方。这里村南有我仰慕的高等学府白官屯高中,村东有气势恢宏的白官屯大水闸,街里有宽阔油亮的沥青路,繁华的大集,宽敞明亮的供销社,村北是名声显赫的还乡河,还乡河北岸坐着历史悠久的净觉寺。还有就是村西的赵家烧饼,村东的倪家肉饼.....

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3)

白官屯高中坐落于白官屯村南,白墙围绕这院內四排平房。院内绿树成荫书声琅琅,看似历史底蕴丰厚,学术氛围浓郁。每每路过白官屯高中,我都心生敬意,梦想着长大后也能进入这么大的学校来读书。那个年代,孩子多,办学规模小,村里谁家孩子能在白官屯上高中也都是了不起的事情,够得上村里的秀才。事实也是这样,那时候村里在白官屯高中上学的孩子,日后很多吃了俸禄,更有的混上了一官半职;经商的也都高人一筹,日子基本殷实;坚守在村里的也都弄了个村委、支委。我小佬老师,基本毕业于白官屯高中,几经周折没能考入大学后回村、乡当了代课老师,后优先转为民办教师。教书之余,凭着扎实的高中文化功底又都考入了师范进修学校,在培养了一代又代优秀学生之后,如今大多也以国办教师身份光荣退休了。长大后我才知道,让我如此仰慕的白官屯高中,其师资排名在丰润县应属于“三高”,一高当属车轴山高中,二高应为丰润城关高中,三高就是诸如与白官屯高中齐名的王官营高中、丰登坞高中、七树庄高中等遍布于每个镇的高中了,所以长大后我也就没去白官屯高中学习。再后来因国家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适龄青少年锐减,为整合教育资源,白官屯高中与白官屯初级中学、田富庄初级中学合并为白官屯中学并停止了高中内容的教学。听到此消息,我心里着实难过了好长时间,真乃心有伤而戚戚焉。

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4)

白官屯大水闸修建于村东还乡河之上,应是为了治理还乡河水患而修建。大闸长度足足50米,宽度两三米,在我童年眼里蔚为壮观。据母亲讲,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还乡河每年都要发大水,洪水来时,水流湍急,波涛汹涌,水面漂浮着牛羊猪,柜木檩等,河岸村民便自发组织抗洪。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河面上隐隐约约的会出现锅盖大的甲鱼,几十米长的蟒蛇等水仙类怪物,人们便把家中最好吃的炸饼、排骨、年糕等纷纷投给河里的水怪,同时敲锣打鼓,烧香磕头,跪在河埝上祈求水怪的保护,水怪得到了人们的美好敬奉,便发法力使洪水逐渐退去。这些神说据母亲讲其也是听我姥姥讲给她的,其也没有亲身经历,至于我姥姥是否是不是听她妈讲的,也因母亲去年的离世,让我无从考证了。每次和伙伴来到大闸,先是钻到大闸底下享受闸板缝隙滋水的喷洗,之后便要来到大闸上游,上游河道百余米宽,河水碧波荡漾,温柔恬静。我们会逐一下水,从河的北岸游到南岸,再从南岸返回到北岸。游泳比赛结束,我们便会绕到大闸下游,下游河水清澈,水草丰茂,鱼翔浅底,天黑之前必会虾满篓鱼满罐,尽兴而归。

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5)

当然,最让我步伐北上的还有白官屯的“赵家烧饼”和“倪家肉饼”。八十代中期,每每奶奶从炕席底下拿出两三毛钱给我,我必会择周日约上小伙伴来一次白官屯了。赵家煷饼一毛钱一个,倪家肉饼两毛钱一块。拿三毛钱,买两个烧饼就不能买肉饼,买一块肉饼就只能买一个烧饼。何况同来的小伙伴可能带的钱比我还少甚至是纯来沾光的。能把烧饼和肉饼这两个天下第一美食兼顾且让腹内饱满是何等的奢望啊!从那时候起,我就暗下决心,一定努力上学,长大挣钱,总有一天一定要把肉饼和烧饼一起吃个够!白官屯远近闻名数十里已有百年,赵家烧饼和倪家肉饼应更早一些。奶奶活着的时候常跟我讲,我爷爷去白官屯赶集,在收成好的年月,也要惠顾一下赵家烧饼,如果再颇费一些,也会去倪家肉饼转一圈,倘肯多花一毛钱来碗羊汤,那便是何等的滋润了。赵家烧饼外酥里嫩,芝麻遍身。大葱和肉藏于饼中。贴于炉顶,果木碳烤,小火慢工,岀炉的烧饼,外黄里软,肉化于面皮而成渣,一口咬下,夹杂着西北风中轻微的驴屎马尿的土腥气味,嗨,那叫一个香!倪家肉饼在缺少佐料,猪肉稀缺的年代,用十三香开路,以猪头肉和大葱打底,粘于砖炉,上下齐工,焖锅烤皮,敞锅煲馅,皮焦而不糊,脆而不干,肉鲜而不厌,香而不膩,一口尝尽天下食,留香十日而不散,真是最好的解馋食品了。拿着三毛钱,如果中午到了白官屯,自不必说,烧饼肉饼自会全有,如果下午到了白官屯,则只能去还乡河北岸的净觉寺,把寺庙的犄角旮旯转个透,把寺庙的神佛拜个遍,然后打道回府路过赵家烧饼店,遍将全身的盘缠买了烧饼,因为下午时分已经没了倪家肉饼,这是多少留有的遗憾。

民国老课本中的雾景(老同学笔下的老镇白官屯)(6)

时过境迁,物是人非。现在的我已经猖狂到不再是从前的我,河流干涸的也不再是从前的河,高中当然更不是原来的高中了。可古朴厚重的净觉寺、蔚然壮观的大水闸,美味绝伦的赵家烧饼和倪家肉饼,依然坚挺着我内心的初衷。这些年,我虽然亲临了大山名川,拜访了名寺古刹,观摩了三峡大坝和北大清华,品尝了保定的驴肉火烧、西安的肉夹馍,但我依然不能忘记白官屯的还乡河,还乡河上的大水闸,还有白官屯高中,白官屯街里的赵家烧饼和倪家肉饼啊!

编辑:老同学程玉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