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大棚的茄子种植方法(冬暖大棚茄子栽培技术)

冬暖大棚茄子栽培技术

_李雪等

汶上县是设施蔬菜生产大县,设施蔬菜年播种面积为 3533hm 2 ,主要设施类型为日光温室、大中拱棚、小拱棚等,形成了日光温室、大中拱棚与小拱棚配套栽培种植模式。其中茄子是主要栽培作物之一,现将冬暖大棚茄子的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茄子的植物学特性

茄子根系发达,成株根系可深达 1.3m,主要根群多分布在 33cm 内的土层中。茄子根系木质化较早,不定根的发生能力弱,伤根后根系再生能力差。在起苗定植时,应注意避免伤根,以防定植后的植株生长迟缓,影响早熟丰产。

茎圆、直立、粗壮、色泽为紫色或绿色。茄子茎和枝条木质化程度比较高,从幼苗期开始,茎轴及枝条的干物质逐渐增加,但对结果期起主要输送养分和水分的主茎来说,在苗成龄期至结果初期,木质化程度才逐渐增强。因此,在冬暖大棚栽培时,采用二杈留枝法,必须吊秧,1 株 2 条吊绳,以防植株增高、茄果加重而造成枝权劈裂。

单叶互生,卵圆形或长椭圆形。叶紫色或绿色。温度低时肥料充足,叶色深;温度高时,湿度大则叶色绿,叶小、叶薄、上部茎亦绿色。

花为两性花,单生或簇生,花冠紫色,花瓣 5~6 片,基部合生成筒状。开花时花药顶孔开裂散出花粉。花萼宿存。根据花柱长短,可分长柱花、中柱花和短柱花。中、长柱花为正常花,有结果能力,花柱高出花药,能正常授粉。短柱花一般不能坐果。茄子为自花授粉作物。果实为浆果,卵圆、圆形或长筒形。

在发育过程中,茄子果实由于种种生理障碍,常出现畸形果、裂果和僵果。

冬天大棚的茄子种植方法(冬暖大棚茄子栽培技术)(1)

2 茄子生长发育过程及其特性

茄子生育期可分为发芽期、幼苗期和开花结果期。

2.1 发芽期

从种子吸水萌动到第 1 片真叶破心为发芽期。茄子发芽要求较高的温度,出苗前,白天控制在25~30℃,夜间 16℃左右,发芽期间,温度若低于 20℃,则发芽率降低,且发芽慢。出苗后,要防止温度过高或过低,以免造成植株徒长或生长受抑制。

2.2 幼苗期

从第 1 片真叶显露到门茄现蕾为幼苗期,约50~60d。幼苗期温度白天控制在 22~25℃,夜间控制在15~18℃,主茎具 3~4 片叶时开始分化花芽。在适温范围内,温度略低,花芽发育略慢,但长柱花多;反之,如温度略高,花芽发育快,但中柱花及短柱花增多,尤其是夜温高影响更加显著。因此,在培育壮苗过程中,从出苗至全幼苗期应适当控制夜间温度。在 9~12h 短日照和强光照条件下,则茄苗发育较快,花芽出现早。

2.3 结果期

门茄现蕾后标志着幼苗期结束,进入结果期。但在门茄瞪眼之前的阶段还是处在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过渡阶段,这时应适当控制营养生长,促进养分向果实 内 运 输 。结 果 期 适 温 为 白 天 25~30℃ ,夜 间16~20℃,一般情况下,果实生长 15~18d 即可采摘。

3 茄子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3.1 温度

茄子具有较强的耐热性,性喜高温,生长发育的适宜温度为 20~30℃,气温降至 20℃以下,受精和果实发育不良。17℃以下则易导致落花,低于 13℃时生长停止。7~8℃茎叶受害,1~0℃即受冻害。茄子在花芽发育及受精期易受高温危害,温度高达 35~40℃,易出现畸形果。气温高达 45℃以上时,可使茎叶发生日灼、叶脉间叶肉和部分茎坏死,导致植株死亡。

3.2 光照

茄子属短日照作物,喜强光。若日照延长,则生长旺盛,尤其在幼苗期,日照延长,花芽分化快,开花早。茄子光饱合点为 4 万 Lx,光补偿点为 2000Lx。栽培过程中,茄子群体的光强分布变化较大,一个茄子群体最上面叶层的自然光强在露地夏季晴天的中午能达 6万 ~7 万 Lx,但是距上层 2cm 叶层的光强仅有 1 万Lx。因此,茄子在冬暖大棚栽培时对设施的采光性能要求较高,在植株的调整上更为严格。

3.3 水分

由于茄子分枝多,叶片大而薄,蒸腾作用强,开花、结果多。虽然茄子根系较深,但它的耐旱性较差,因而在栽培过程中不仅要求土壤含水量大,而且空气湿度要稍大,以保持根系吸收水分和叶面蒸腾间的平衡。不然,则生长缓慢;但空气湿度长时间在 80%以上,易导致各种病害的发生和蔓延,而且开花、授粉困难,造成落花落果。另外,茄子正常生长时对土壤含水量的要求也要求很严格。结果期缺水坐果少,且易出现僵果,果实硬,表面粗糙,品质差。如果结果期田间积水,加之排水不良,土壤通气性差,易造成茄子烂根。因此,土壤含水量以 15%~18%为宜。

3.4 土壤营养

茄子适应性较强,但以土质疏松肥沃的砂壤土为好。较耐盐碱,pH 值 6.8~7.3 生长良好。茄子对氮肥要求较高,苗期氮素营养不足,长柱花减少,花的质量差,结果初期氮素缺乏,易导致植株基部叶片老化、脱落。结果中后期缺氮,容易造成开花数减少,花的质量差,结实率下降,产量明显降低。茄子生育周期长,根系发达,需肥量大,因此,应尽量多施、深施底肥。在苗期,如果地温偏低或者土壤肥力差的情况下,可采取叶面追肥的方法,改善幼苗的营养状况,如用 0.2%磷酸二氢钾和 0.3%尿素,在傍晚进行喷施。

4 培育优质壮苗

优质壮苗是冬暖大棚茄子栽培丰产的基础,是 1月进入结果期、2 月进入盛果期的关键。所以,在定植时必须培育出优质壮苗。茄子壮苗的标准是:具有 8 片左右真叶,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茎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完整,株高不超过 20cm,花蕾长出待开。

4.1 播种期

冬暖大棚茄子丰产栽培,以 9 月中下旬播种为最佳播期,棚外育苗期 30~35d,10 月中下旬进行大棚内分苗,分苗期 35~40d,11 月下旬定植。

4.2 苗床建造

50m 长大棚需准备 10m 长、1.5m 宽的床面。备好腐熟圈粪和无菌肥沃土各 1m 3 ,过筛后加磷酸二铵2kg、50%多菌灵 150g 掺匀,铺在床面上(留出一部分)疏松土壤,提高地温。

4.3 苗床管理

分苗床幼苗生长中期,白天温度 25~30℃,夜间不低于 15℃。白天敞开拱棚膜,增加光照,满足茄苗强喜光的要求。遇到阴雨雪天乍晴时,要盖棉被,防止“闪苗”;中午出现高温时,也要由小到大逐渐通风,防止大通风“闪苗”。同时注意防病和叶面追肥,分别喷 1 次75%百菌清 600 倍液、1 次植物动力 2003(1 袋兑水15kg)、1 次糖氮液(白糖∶尿素∶水 =0.4∶0.4∶100)。定植前,喷 1 次“民多收”1 袋兑水 10kg。

当茄苗叶片长到 8 叶左右时,定植前 7~8d 进行定低温炼苗。白天温度控制在 18~20℃,夜间 10~12℃。白天揭开小拱棚膜,夜间也不覆盖,在大棚内生长,以适应大棚内环境条件,最后达到壮苗标准。这样的幼苗定植后缓苗快,能保持不间断地生长,获得早熟高产。

若管理不善,分苗床出现弱苗、生长缓慢的现象。要加强温度的管理。傍晚放下棉被,提高夜温。每个苗床于晴天上午浇施磷酸二铵(0.5kg 兑水 15kg)15kg,促使弱苗升级、植株顶部绿茎出现,然后再进行低温炼苗,最后达到植株叶色浓绿,叶片肥厚,茎粗壮、节间短、根系发达完整,株高 18~20cm,门茄花蕾长出待开,并经低温锻炼的幼苗。这样的幼苗定植后缓苗快,能保持不间断生长,获得早熟、高产。

5 冬暖大棚茄子定植

5.1 定植前的准备

茄子分苗时间一般在 10 月中下旬,茄子分苗畦建在大棚内,10 月中旬前后要对冬暖大棚半无滴膜进行扣棚,提高棚内气温和地温。同时大棚地面造足底墒,进行整地施肥,深翻 25cm 左右。结合深翻施入底肥。50m 长大棚施腐熟鸡粪 4~5m 3 、圈肥 4~5m 3 、磷酸二铵50kg、硫酸钾 50kg。深翻 2 遍,土、粪混匀。然后耙平耙细起垄,垄高 20~25cm,垄底宽 50cm,大小行定植,大行 70cm,小行 50cm,株距 40cm。50m 长大棚定植 1400余株。

5.2 定植

于 11 月下旬,把大棚温度升至 25~30℃,地温20℃以上,选晴天上午进行定植。从垄中间开穴,穴深12cm,穴内浇水,待水渗下后,将带坨大苗栽入穴中,埋土稍高于土坨 1~2cm。随后覆盖地膜,从南往北盖50cm 的小行,地膜幅宽 1.3m。拉紧地膜时,在苗埯处用刀割一东西方向切口,将茄苗从膜内取出。地膜两边扯紧,压在 70cm 的大行内。定植结束后,于晴天上午膜下浇缓苗水,一次浇足,浇满沟,湿透土坨。

5.3 定植后的管理

5.3.1 温度管理。茄子喜温、耐热、怕霜冻,茄子定植后的缓苗期正值寒冷季节,应重点掌握提高棚温,白天保持 28~30℃、夜间 15~20℃,促使秧苗尽快缓苗。约5~6d 秧 苗 新 叶 开 始 生 长 之 后 , 白 天 温 度 保 持26~28℃,超过 30℃通风,降至 25℃关闭通风口。如果遇连续阴天,至 20℃时打工通风口通风 1h 左右,排除棚内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这时的保温措施是夜间棚内每间加盖一层拱棚膜,每间拉 4~5 道 20 号铁丝,南边拴在横扦上,北边拴在后立柱 1m 高处,于下午盖棉被之前上边盖上白塑料薄膜,次日拉上棉被后揭去薄膜。紧贴横梁从东至西挂 1m 高的白薄膜,做防寒裙,紧贴后立柱从东至西挂 1m 高的白薄膜。进入 2月中旬,大气温度开始回升,门茄已经采收,对茄及以上茄果开始迅速生长,需要进行植株吊秧。这时的白天温度 25~28℃,夜间 15~17℃,一般 28℃开始通风,22℃关风口。进入 3、4 月份,一般上升至 20℃开始小通风,控制温度不能超过 28℃,以 25~27℃为宜,下午20℃时关闭通风口。

5.3.2 光照管理。棉被拉放,一般年前太阳照射到全棚拉棉被,在 15:30 棚温 20℃时放棉被,以保持夜间最低温度不低于 15℃。拉起棉被后紧接着拉开大棚内小拱棚薄膜。下午盖棉被时,先盖小拱棚膜,再放盖棉被。2月中旬之后,棉被要适当早拉晚放,延长光照时间。遇到阴雨天气,也要拉起棉被见光,以防植株叶片萎蔫。

5.3.3 湿度管理。棚内湿度要求在 70%~80%,土壤含水量 15%以上。棚内空气干燥,生长缓慢,紫茎到顶,顶尖及叶片黑紫色,叶片小。可以掀开大行内地膜,中耕松土,释出土壤潮气,增加棚内空气湿度。

5.3.4 水肥管理。当门茄开始膨大并长到小鸡蛋大小时,于晴天上午进行第 1 次浇水,闭棚浇水,浇满小沟。浇水后提温到 32℃以上,然后通风排湿,防止病害出现。半个月之后浇第 2 次水,667m 2 施磷酸二铵 20kg、硼镁肥 2kg。进入 2 月份每 10d 冲施 1 次混水,3 月份后 7~8d 冲施 1 次混水,2、3 月份每次浇水 667m 2 施磷酸二铵 20~25kg、磷酸二氢钾 4kg。5 月份 667m 2 施磷酸二铵 20kg、尿素 5~10kg。1 次带复合化肥,1 次带腐熟鸡粪或大粪 500kg。共冲施混水 16 次左右,667m 2 施尿素 100kg、磷酸二铵 200kg、磷酸二氢钾 12kg、硼镁肥 6kg、腐熟鸡粪 23m 3 。

5.3.5 植株调整。茄子栽培多采用二杈留枝法,即保留主枝和第一花序下第一叶腋的一个较强壮的侧枝,将多余的侧枝去除。进入结果中期后植株封行,其下部老叶变黄,逐渐失去光合能力,且易感病,还影响通风透光,要及时摘掉并带出棚外深埋。每株 2 个枝条并列生长,用 2 根吊绳吊起。从 2 个枝条生长出来的杈子都要及时抹除。每 1 个花序只留 1 果,摘去其余花蕾。大棚南边植株顶棚时要往北倾斜吊秧。

5.3.6 涂抹 2,4-D 保花保果。冬暖大棚茄子在生长过程中常常碰到低温阴雨、高温高湿引起花蕾败育,或留果过大或涂抹的 2,4-D 激素失效也引起落花落果。除加强管理、改善植株营养状况外,要正确使用 2,4-D 激素。在花蕾含苞待放或刚刚开放时使用,以当日涂抹、次日开花为宜,使用浓度为 20~30mg/L,温度低时用高浓度,随着温度升高降低浓度。使用方法:在 2,4-D 溶液中加入白粉土,用毛笔涂抹茄花蕾梗部(柄部),可全天进行。加入白粉土是做白色标记,防止重抹;还可以加 0.1%的速克灵,预防病害。注意 2,4-D 药液不宜浓度过大,以防裂果,也不要溅在叶片或茎上,以免发生药害。

5.3.7 采收。茄子应适时采收,如果门茄留果过大,易造成二层茄生长缓慢、三层茄落果。因此,要及时采收门茄,门茄达到 200g 时即可采收。门茄及以后茄果生长过程中,观察萼片下不露白时,即茄果停止生长或生长非常缓慢,应立即采收,达到二层茄生长较大、三层茄带花生长、四层茄开花大而鲜艳的标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