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画虎(洛阳成语演绎画虎类犬)

成语画虎(洛阳成语演绎画虎类犬)(1)

文/竹杖芒鞋

这个成语也来自东汉的名将马援。完整的形式是一句话,叫做“画虎不成反类犬”。因此,“画虎类犬”并非是一个规范的成语。在中国的文人画中,画虎的常有,因为虎有威势,外形漂亮且易入画。但画狗的很少。无论是从审美的角度还是社会习俗的角度看,将狗作为写意画的对象,都不能带来较好的效果。因此,在古代,画虎是一种高雅的艺术,画狗却是一种无趣且无品的行为。

根据《后汉书·马援传》的记载,马援是在一封劝诫子侄的信中,提到了这句话的。这封书信,就是著名的《诫兄子严敦书》。当时,马援率军远征交趾,即现在的越南一带,与征侧、征贰二夫人的军队和作战,他的家人留在京都洛阳。马援的哥哥马况早亡故。他的两个儿子马严、马敦跟随马援生活,随着年龄的增长,马严、马敦也逐渐有了自己的朋友圈子,经常结交一些侠客与豪杰,还在喜欢在人前口无遮拦地谈论国家大事。凭借马援的名声,在他们的周围逐渐聚集了一些形形色色的人物。马援在交阯听说了这些事情后,非常担忧。怕这两个年轻人走上歧途,更怕他们因此获罪。

马援是一个军事天才,也是个性格豪爽的人。但在立身处世方面却相当谨慎。他赶快写信回家,训诫两个侄子:“我想你们听到人家过失,要像听父母之名一样。耳可以听到,口不可说啊。喜欢议论人的长短,乱讥刺时政,这是我最厌恶的,我是宁肯死也不愿听到子孙们有这种行为的。”

成语画虎(洛阳成语演绎画虎类犬)(2)

马援在信中提到两个人,一个是龙伯高,是当时有名的贤人。曾做过零陵太守,史书称其:“孝悌于家,忠贞于国”,马援说他“敦厚周到谨慎,口无异言,谦约节俭,清廉公正”,是一个谨慎而有忠厚的人;另一个是杜季良,也是马援的朋友,此人豪爽,讲义气,忧人之忧,乐人之乐,好人坏人都合得来。马援告诉两个侄子,龙伯高好学,杜季良不好学。

马援是经历过大事,见过大世面的人,在他看来,学习学龙伯高不成,还不失为一个老实谨慎的君子,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意思是,雕刻一只鹄,即使雕刻的不象,总还象一只鹜,也都还象老鹰一类的鸟;而学杜季良,如果不能学习他“忧人之忧,乐人之乐”的品行,只是学了他的豪爽不羁的表面,就会成为一个轻薄的人。这就像“画虎不成反类狗”一样,效仿别人不成,最终得到一个不伦不类的结果。

据说马援很善于讲故事,即使皇太子、诸王听马援讲故事,也从不感到厌倦。他通过形象的比喻,列出学习两种人不同的结果,不仅为马严、马敦听从,也为后来的人接受。从此,这句话就成为与“弄巧成拙”相近义的一个成语。事实也证明马援的谨慎是有道理的。像他这样一个战功卓著,淡薄功名的人,死后也不免遭人诬陷,削去爵位。何况其他人?

成语画虎(洛阳成语演绎画虎类犬)(3)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