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学习资料硬核(我的英语自学笔记)

5、思维模式

--理性与感性、逻辑思维 与形象思维

语言是左脑负责的,但一般认为学外语是右脑负责。

开发右脑有助于外语的学习,同时学外语也助于开发右脑,所以有研究表明,学习外语能大大减少患老年痴呆的几率。

右脑负责形象思维、感性思维。右脑发达对语言学习有利,所以感性、形象思维强的人会学得比较轻松,女生外语相对来说学得好,除了女生比较能坐得住板凳外,或许就是形象思维较男生发达一些。

而有些理科、数学好的学生英语较差,大概就是左脑太发达,理性太强,感性思维、形象思维不足引起的。

形象思维有助于快速、牢固记忆。 它是一种以图形、图案的方式进行记忆的,很生动。一次记住终生难忘。

语感是什么?有的人虽然外语学的时间不长,就能比较正确地听懂、表达,我们说他语感好。我觉得应该是在他右脑里存储了相应的(或类似的)文字、读音、语句,在使用的时候他能很顺利地把它调出来,直接使用或进行必要的代换而已。而不是通过逻辑推理,临时造出来的。

这些都是感性思维、形象思维的功劳。

有人说右脑是创新的源泉,建议那些理科生、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人,好好学学英语,锻炼一下感性思维,对你的学业、创新能力一定是大有帮助。

这一点我也有过体会。有问题在绞尽脑汁解决不了的时候,睡觉休息到后半夜醒来,突然就有了创新的解决方案。早上起来后,经整理验证,证明其方案确实有效又新颖,如我大学期间的课程设计某个试验机机构的设计方案就是这样得来的注。

右脑是一个有待开发的巨大宝藏,要想办法发掘利用。

理性思维在探索英语词汇的根源、单词间的相互联系,迅速扩大词汇量方面很有优势。这在后面单词的小节里再详细讲。

有道教育有一个产品叫“逻辑英语”,是讲英语也有有其严密的逻辑的,感兴趣的同学们可以做些了解,看看是不是适合自己(我也只是看了公开课,了解不多)。

左右脑相结合,也就是理性思维和感性思维相结合对学习英语更有利!尤其是对成年人学习者来说。

我本人可能左右脑比较均衡,哪方面都说得过去,同时也都不突出,可能是把两者都尽力发掘了,英语学习才比较顺利。

Tips:

锻炼形象思维的一个方法就是图形化!学英语更要利用好图形化。

对初学者建议:

1. 使用英英(或英汉双解)图解词典,不要用英汉词典;

2. 使用带图片的单词软件,如罗赛塔;看带图的书;

3. 记单词时尽量把它和图形相联系,哪怕抽象的单词也尽量形象化;

如:proposal 头脑中要想象单膝跪地求婚的画面。

On/Off 很常见了,中文叫开/关。有接触/断开的意思。

Take on 有穿上的意思(头脑中有画面);

Take off 有脱下的意思(头脑中有画面);

Take off 还有起飞的意思,第一次知道的时候还真有点惊奇。

Off 有离开,分离的意思。如 See sb. Off.是给某人送行,直译是看某人离开。(比中文直白多了,不是吗?)

那么Take off就是某种看不见之手把飞机拿离了地面,不就是起飞吗?或者理解为off就是离开地面,take做一个虚义词。总之,头脑中有飞机离地起飞那一刻的画面就对了。

Episode:

多年以前,我买了美国日裔女歌手宇多田光(Utada Hikaru)的专辑First Love(不得不说、这专辑很好听),其中一首歌 Time Will Tell,其中一句歌词:

この長いRunawayから青空へTake off !

是我第一次在实际上看到Take off的使用(虽然是日文英文混用的),并且100%记住了。

(注意take on没有着陆的意思,着陆是 land)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中间省去了英文转换成中文,或中文转换成英文这一步,加快你阅读、听力、翻译的反应速度,便于培养英语思维。

Episode:

我国的图书出版有这样一个问题,无论教材还是其它读物,图少、形式呆板、死气沉沉。

随手翻开几本之前买过的几本英语单词书,都是一个插图都没有,甚至编排格式都一成不变。

我买过一本《漫画XX词汇》,结果书里除了很敷衍地画了几张卡通外(和单词还没太多关联),也是通篇文字,跟我从书名对它的预期相差千里。

要知道读英文书是很痛苦的,密密麻麻的都是些抽象符号(还不像中文,中文是一种具有图形性质的文字)更容易引起阅读障碍、或者引发密集恐惧的。

所以我们的作者和出版者们要体谅一下我们这些英语的学习者,把书做得不说赏心悦目,至少让我们能读下去吧。

Tips:

很多人英文学不好,或者来源自阅读障碍(dyslexia)。

甚至学中文也有人会因阅读障碍而无法读书、识字。如台湾歌手萧敬腾,就自爆阅读障碍而没读过什么书,识的字也少,甚至读不了剧本。

我国对此问题重视不够。

阅读障碍需要矫正治疗,一些人无法读书而并不知道自己患有此症,而单纯认为自己学习不好,不去治疗而耽误一生。

而我们的教材或学习材料内容上过于学术化、严肃化,形式上呆板、面目可憎。使读英语变得更加痛苦。

学英语,首先要有用、有趣,寓教于乐,国内的英语图书从内容到形式上都需要有所改变。

参考日本的书籍你会发现有很多插图,至少在排版上下了很多功夫,颜色、字体都有变化、不单调。日本的漫画最发达,并且漫画很多是给成年人看的。有人说这是不是显得幼稚? 但日本并没有少出大师,诺贝尔奖也没少拿。

Episode:

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隔阂是非常大的。

我的逻辑思维不太发达,思维没那么严谨和有条理、容易跳跃;而我的形象思维会好一些(或者两者比较平均吧)。

我们通常所说的学霸,多指那种逻辑思维很强的,对数学、物理等理科课程极为优秀的人。

他们是世界可能不是我这样的人能懂的。

我爱人就属于这一种,脑子好使、接受知识快,大学时理科课程无论基础课、专业课门门优秀。有时我们聊起来,我说“高数多难啊,不理解你们怎么听得懂” 。她就会说“高数很简单啊,不理解你们怎么听不懂。”

但是两者不是完全不可融合呢。逻辑思维差一些的理解逻辑问题会慢一些,但借助于形象思维,他可以理解的理深刻、牢固。而逻辑思维强的人如爱因斯坦,他的创造性发现主要得益于形象思维。

Conclusion:

总之,学习外语,最好把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都开动起来,两种思维都得到锻炼,对你将来发展是绝对有好处的。

注:

大学时机械原理课的课程设计题目是“汽车车锁疲劳试验机设计”,实现钥匙插入、左旋、右旋、拨出这样的运动并循环进行。同学们都早早着手了,运用课本上讲的杆机构来实现。

我性格里有些不愿随大流、喜欢标新立异的东西,所以我不想这样做,想出一点新花样、新点子。

于是就绞尽脑汁地想,那时刚好讲过汽车的差速器原理,觉得很神奇。冥冥之中觉得在这儿也能用得上。但怎么用还没有头绪。晚上躺床上睡不着,过了后半夜才迷迷糊糊睡了一会,又突然醒了。脑子里好像就有了思路,

汽车的差速器是将一个运动分解成两个(左右车轮)的运动,那么这里完全可以逆向使用它的原理,由两个运动(由凸轮完成)来合成一个运动(钥匙插拨旋转),于是方案明确下来,兴奋的再也没睡着。

用这个方案完成课程设计非常简单,只需设计一个凸轮,其它都是标准件(齿轮、齿条),所以我很快就完成了。

英语学习资料硬核(我的英语自学笔记)(1)

方案的仿真验证

老师给我的成绩只是中等,我是有一些介怀的。我的方案很新颖,至少应该给些鼓励不是吗?

前两年我接触到了创新设计的一些理论,包括TRIZ。TRIZ意译为发明问题的解决理论。它是前苏联发明家、教育家G.S.Altshuller(根里奇·阿奇舒勒)和他的研究团队,通过分析大量专利和创新案例总结出来的,揭示了创造发明的内在规律和原理。

在TRIZ中,也把“差动”列为创新的一种技法和原则。如差速器、差动放大器、信号的差动传输都是它的典型应用。

而我正是无意中使用了这一原则。我觉得这是右脑创造性的一个体现。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