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1)

汉 / 玉工字佩 / 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

工字佩是战国和汉代独创的一种新的玉器器形,与司南佩,刚卯一起作为避邪之物。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2)

汉 / 工字玉佩 / 故宫博物院藏

工字佩是四方形,中间开线且有穿孔,外形像“工字”的玉佩。其特点是在四方形的玉佩上,左右打出两道缺口,形状看起来像“工”字,在左右中间穿孔,以用线佩戴。其雕刻方法是,先雕出一块方形玉,然后再在一面雕出凸起的小弧面长方体。工字佩的雕工好坏,主要看上面那个方形,四边与底面高低落差棱线是否顺畅,左右两旁所碾出的两道缺口是否成V字型,缺口最好是一次切磨成功,中间有无顿挫停滞感等。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3)

汉 / 工字玉佩 / 徐州博物馆藏

战国和汉代时的工字佩一般较小,边长多在3厘米以下,最初为实用的佩珠或长袍上的挂件,不可能是司南佩的简化。在汉代时,司南佩与工字佩同时流行和使用。汉以后,每个朝代都有仿制的两种玉佩。从大小看,战国和汉代时的工字佩较为规范统一,较小。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4)

明 / 青玉工字佩到了明代以后,工字佩长短开始变大。宋代和清代时,部分工字佩出现了装饰纹和瑞兽等,但是,“工字”的总体样式变化不大,只是大小发生变化。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5)

明 / 青玉工字佩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6)

明 / 青玉工字佩

收藏工字佩,首先要明确各个时代的制作特点和玉质。清代以前,全部使用上等的和田玉,其沁色和包浆鲜明。明代以后,多为青海玉等,战国和汉代的样式统一,明代雕工刚劲有力,有汉八刀特点。宋代以后,工字佩向多样性装饰发展。至于当代仿制的工字佩较多,其玉质更差,在玉的质地方面,无法与高古玉相比。只要细心观察和对比,新仿件与高古工字佩差别很大。

郑州拍卖总行 / 明代工字佩(含微观图)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7)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8)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9)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10)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11)

辟邪奇物(馆藏避邪之物)(12)

这是一件汉代风格和田玉工字佩,也是汉代厌胜器中的标形器,与司南佩、翁仲并称为辟邪三宝。形如工字,中间有孔,便于穿系,整体有明显的玻璃光泽,局部有古玉应该有的侵蚀状态,这种沁色我们称之为水沁,这是一件厌胜器的标形器重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