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作为中国先秦时期发起,延续几千年的贸易交流方式之一,它的存在与发扬为我国经济、文化等方面带来了很积极的影响,那你知道都有哪里是这条海上交通线的起点吗?它们的存在又是由哪些因素决定的呢?今天就以秦汉时期为例,浅析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起点。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1)

何为海上丝绸之路

把自己国内生产的丝绸,香料,茶叶,瓷器等产品运送到亚洲乃至欧洲,并购回相应奢侈品的海上运输线,即我们公认的海上丝绸之路。先秦时期海上航线确实存在,但人们对丝绸之路的概念完全没有,第一次提出这个说法的还是普鲁士的李希霍芬在《中国亲程旅游记》的总结,不过他主要概括的是陆路,而海上丝绸之路还是由沙畹主要描述的。

所以从历史文献记载或者人们的认知当中,人们更容易接受的最早的交通线主要以陆路为主,但是随着后期的战乱,陆路交通受阻,海上的贸易航线受到极大的促进,也就加速了国际贸易的交流和发展,海上丝绸之路带来的利益与影响力也就与日俱增,但现阶段认为的秦汉海上航线起点都有哪些呢?

以下为《中国大百科全书》解释“丝绸之路”的内容:“中国古代经中 亚通往南亚、西亚以及欧洲、北非的陆上贸易通道。因大量中国丝和丝织品多经此路西运,故称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2)

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起点

起点一:番禺(广州)

公元前207年,在秦灭亡之际,赵佗作为掌管南海郡的长官,他改变了去救亡秦的想法,选择自立为王,建立起南越国,番禺作为南越国的国都,成为后来商业的发展中心,所以番禺作为一大起点也是必然性。而且岭南之地自古以来皆是被称之为充满瘴气的地方,最初生活着少数民族,他们也有自己的渔业文化,据历史学家考证在广东发现了载重量达25到30吨左右的造船遗址。

但自秦始皇统一六国,并派驻赵佗平定百越,引进中原的先进农耕文化和大量百姓移居岭南后,才让南越国有了更高层次的文化与经济交流,所以先进文化与原本的渔业思想也为后来海洋经济贸易形成提供了基础与影响。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3)

起点二:徐闻(雷州半岛)

徐闻位于我国大陆的最南端,在西汉初期是归南越管辖,而南越国又是西汉的附属国,之后在西汉国力强盛的汉武帝时期被踏平,设立徐闻县,之后由合浦军管辖,所以徐闻作为汉朝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也是名正言顺的。

起点三:合浦

对于徐闻和合浦他们的存在时间要比番禺晚一点,因为徐闻县和合浦郡是在汉武帝时期建立的,而番禺早在南越时期就已经成为了经贸中心。

《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合浦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在马来半岛);又船行可四月,有邑卢没国(在缅甸沿);又船行可二十余日,有谌离国(在缅甸沿岸);步行可十余日,有夫甘都卢国(在缅甸蒲甘城附近);自夫甘都卢国船行可二月余有黄支国(在印度) ...黄支之南,有己程不国(今斯里兰卡},汉之译使自此还矣。“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4)

为何这三处会成为始发港人口迁徙

岭南之地最初虽然有原始居民生活,但赵佗在统治岭南地区后曾上书要求迁入居民,一来补充人口稀少的问题,二来为戍边将士找妻子,更利于统治,并能够实现汉化传播,但在这部分移民百姓当中有些是当时受到排斥的商人和流放的囚犯,因为在秦汉时期讲究的是重农抑商,所以这些商人被“贬”到蛮夷之地也是对当时政策的一种见证。

人有了也就有了资源,本身这些商人就懂得做生意,再加上岭南地区特有的海上文化,更为海上丝绸之路的发起做出了贡献。

《人口志》

中原汉人首次较大规模南迁入粤,是在秦代。秦始皇三十三年,在岭南设置南海、桂林、象郡三个郡县,并迁来数十万的汉族军民及流放犯,推动了广东的开发。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5)

地理位置

从“海上丝绸之路”这个名称就可看出,这条经济线最重要的是海,而番禺、合浦、徐闻皆是靠近海边的地区,所以这一先天优势为后期的启航提供了必备条件。

番禺

古番禺即今天的广州市,它所处的地理位置为珠江三角洲的中心,南临南海,对于海上航行占有得天独道的地理优势。再加上海面上固定时间会刮起适合航行的风,这为古代以帆为主要动力的大型船只提供了极强的动力,所以这方面也促进番禺能够成为起点之一。

徐闻

徐闻与汉中期相同,皆为县级制,而且徐闻县位于大陆的最南端,三面靠海,南边紧邻琼州海峡,东边与南海相隔,西边靠近北部湾,这先天的地理优势让徐闻成为汉代丝绸之路的起始港口也是必然,而且苏东坡评价徐闻为“四州之人以徐闻为咽喉”。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6)

合浦

合浦在汉武帝时期为郡,管辖着徐闻县,现为我国广西南部,广东雷州半岛西部,及靠近海南岛的一个海湾。海湾的独特性为帆船的停靠与物资补给提供了便利,所以这一得天独道的地理优势为后期海上的大航行提供了基础。

上层阶级对奢侈品的需求

自秦始皇建立起封建专权的王朝开始,历代统治者对于奢侈品都格外喜欢,所以上层阶级对这些昂贵物品的需求更加大了海外贸易的发展。而且在赵佗建立南越国后与汉朝有附属关系,所以每年会进行朝贡,而很多稀有物品皆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从国外获取的。

《淮南子》:“又利越之犀角、象齿、翡翠、珠玑。乃使尉屠睢,发卒五十万为五军。一军塞镡城之岭,一军守九疑之塞,一军处番禺之都,一军守南野之界,一军结余于之水。三年不解甲弛弩。使监禄无以转饷,又以卒凿渠而通粮中,以与越人战。”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7)

岭南渔业文化的铺垫

在新石器时代岭南就有人类居住,而且他们习惯于水上活动,所以良好的先天习惯为后来港口航行的发展提供了基础。而且经现阶段对广州秦时期的造船遗址发掘,加上对遗址的规模、造船木料的分析以及造船台结构的重新检查,证明早在秦时期就已经有足够先进的水平去供给航海业的发展。

《汉书.严助传》:“习于水斗,便于行舟。”对越族人民用船的记载


丝绸之路的发展史(从秦汉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8)

结语

现在广为人知的泉州被称之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则要从唐宋时代的航海史开启,而且它被承认只是对海上丝绸之路的一种认同,是对其在航海业发展中历史地位的一种肯定,泉州并非是学术上公认的历史起点。

海上丝绸之路的初始起点应为番禺、合浦、徐闻,之所以这三处能够有如此高的地位,也和其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根深蒂固的渔业文化和造船技术息息相关。而且海上丝绸之路的存在不但是海内外贸易的交换基础,同时也让文化与制度等得到发扬,比如后期的指南针与罗盘发明传达到异域,为他人带去先进的技术。所以丝绸之路带来的不但有经贸交易,更深层次的是文化与技术的传播。


参考文献:

《论秦汉时期岭南海上丝绸之路的三大始发港》周敬阳

《汉书.严助传》

《汉书·地理志》

《人口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