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存和出库率(究竟用哪个指标来表征价格)

除了季节性,库存也是实际研究中非常关键的指标经常听大家讲:这个品种库存很低,供需还不错,大方向应该买入,但是不是只要看到库存低就买入,库存高就卖出的胜率就高呢?,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库存和出库率?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库存和出库率(究竟用哪个指标来表征价格)

库存和出库率

除了季节性,库存也是实际研究中非常关键的指标。经常听大家讲:这个品种库存很低,供需还不错,大方向应该买入,但是不是只要看到库存低就买入,库存高就卖出的胜率就高呢?

回溯行情,你会发现,很多时候并不是这样。

库存的意义

关于库存,首先我们需要有一个认识:库存是供需的结果,与价格(基差)负相关。要区分理论意义的库存与能获得的库存数据的差异。

库存和库销比,哪个更能表征价格?

产业研究对价格的研究主要是研究供需,即研究价格与供需的对应关系。通常供需表征指标是用库销比,在需求相对平稳的情况下,用库存亦可。

库存就是供需对比后结余的量,消费就是日常的需求表征,库存除以消费,表示当前的供需情况下,有多少天可供消费的量,这是一个比较直观的表征,直观反映供应松还是紧。

我们在大豆研究上普遍使用库销比这个指标。

从实际验证情况来看还是很好用的。但是除了大豆这些品种研究以外,在其他品种研究上,大家都是直接看库存,为什么?其实有两点,第一点是因为需求相对不太好评估,容易获得的数据主要是库存,所以从方便的角度,大家就是简单看库存;第二点主要因为大部分商品消费都比较平稳,像豆粕这种消费增速异常高的品种在商品里是不多见的。

若单看库存,可能还存在一些问题:一般情况下,大宗商品的消费是比较平稳的,但遇到某些商品的消费增长特别快,这时仅看库存可能会有问题。比如,今年消费是10,明年是100,同样是100的库存在去年是10天的可供消费量,到明年可能就够1天消费,所以,直接看库存来表征供需的松紧是有明显差异的。在大豆上研究上,若大家仅仅看库存其实就很不合适。

我们在油脂品种研究中,选用库存指标来表征价格。

我们知道,油脂是由全体油脂一起定价的,特别是棕榈油和豆油,前者所占的比重更大。那么,在研究中,我们用什么来表征油脂价格呢?考虑到油脂消费比较稳定,所以,我用库存指标来替代库销比。

在我们去找表征油脂供需指标—库存数据的时候,很自然地会去找主产国的库存。

棕榈油我们用马来西亚棕油局MPOB库存来表征棕榈油的供需情况,豆油,我们用中国、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的豆油库存来表示豆油供需情况,通过用库存数据和价格进行相关性对比,发现马来棕榈油库存、国内豆油库存和价格的相关性很强,其他国家豆油库存对价格的解释力特别差。这个问题该怎么解释?

豆油库存和价格的相关性来看,像美国、阿根廷,特别是阿根廷比较典型,其豆油库存增加的原因比较多,可能是豆油出口需求增加、也可能是豆粕出口需求特别好促使豆油库存被动累积 。所以,用美国、阿根廷的豆油库存来表征豆油供需情况时存在不确定性。

但换一个角度来看,若这些生产国面临豆油出口压力,可能会选择减少压榨,就是以大豆库存的形式来表现豆油供给的压力。从这点出发,我去拿美国大豆库消比油脂价格做回溯,发现美豆库销对豆油价格的解释力更好

而国内通常就不太存在这个问题,主要是因为国内豆粕消费增速比国外高很多,国内的大豆压榨是完全取决于豆粕需求,豆油供给确实是不断被动增加,所以,国内豆油库存能代表供应压力,即国内豆油库存对豆油的解释力更好。

就棕榈油库存与其价格的相关性来看,棕榈油方面用的数据是马来西亚棕油局MPOB库存,这个数据每月10号前后发布,其权威性和持续性都比较好,通过回溯棕榈油历史价格与该库存数据,发现它们的负相关性很好。

但最近1-2年,国内棕榈油库存对价格的解释力在下降,我觉得这跟系统性变化有关。随着国内大豆压榨的不断提升,国内豆油被动增量,这中间会存在一个长期的挤出效应。所以,我个人觉得在棕榈油研究方面,还是把马来库存放第一位,国内库存结合看下就好。

本文源自扑克投资家

更多精彩资讯,请来金融界网站(www.jrj.com.cn)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