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原赤壁之战的真相和历史影响(赤壁之战中发生了三件子虚乌有的大事件)

在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知名战役,在三国时期就有两个。一个是官渡之战,另一个就是赤壁之战。不过对于赤壁之战,我们更多的是从三国演义中知道的。三国演义的赤壁之战成就了一个牛逼人物,就是诸葛亮。从某种程度上来看,罗贯中设计这场战役的目的似乎就是为了凸显诸葛亮的牛逼。他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借东风,最后火烧曹营,取得了巨大的胜利,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但是,现在有人提出质疑:赤壁之战是否真的存在?那么,历史上的赤壁之战真的存在吗?这场战役是否真如人们印象中那样传奇呢?

还原赤壁之战的真相和历史影响(赤壁之战中发生了三件子虚乌有的大事件)(1)

一、" 草船借箭"真的是诸葛亮的谋略吗?

我们都曾在课本中读过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也正是因为这篇文章,诸葛孔明料事如神的聪明才智在大众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理想是美好的,现实是骨感的。纵观三国时期的历史记载,以及后来的历史学家们做出的合理推测,我们不得不承认,"草船借箭"这个故事只是一个借来的故事!

所以说,这只是发生在孙权身上的一个故事, 起初他没料到船身会中这么多箭,使得船要倾覆,仅仅是急中生智之举罢了。他也没有计划要"借箭",史书中也没说是草船。时至今日,由于多数人只熟悉《三国演义》这本小说,不研究历史,便想当然地认为"草船借箭"的主角就是诸葛亮。因此,我们才说,"草船借箭"是赤壁之战中最典型的一个虚构。

二、" 周瑜打黄盖"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为了使得曹操深信黄盖不是诈降,而是真降,特地行了一番"苦肉计",然而事实的真相是,真实历史上黄盖并不曾吃过这个苦。不过,黄盖诈降这件事是真的。

还原赤壁之战的真相和历史影响(赤壁之战中发生了三件子虚乌有的大事件)(2)

当时,黄盖为保证无武装的火船不被截击而能够顺利地接近曹军水寨,便向曹操投书诈降。《江表传》记载了黄盖的诈降书,他在诈降书里说自己认为以江东地区六个郡的兵力,不能够抵挡中原的一百多万兵力,但是孙权、周瑜执迷不悟,妄想抵抗。所以,他为了避免与孙权、周瑜一起被消灭,情愿向曹操投降。而曹操也如黄盖所愿,很容易就相信了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这就令人感到疑惑了:曹操不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吗?为何这么容易就被黄盖迷惑呢?其实,曹操并不是被黄盖迷惑,而是他有充足的理由觉得黄盖会投降。首先,曹操的兵力比孙刘联军的兵力多,而黄盖不愿与周瑜同归于尽,这在曹操看来是很合乎常理的;其次,黄盖曾经做过孙坚的部下,资格比周瑜老,却屈居在周瑜之下,曹操认为其心有未甘;最后,十几年来各方的将领背弃原主而投降曹操的太多,曹操受降成习惯,因此对于黄盖之降,虽然仍有怀疑之心,但更愿相信是真。于是,曹操才接受了黄盖的投降。

还原赤壁之战的真相和历史影响(赤壁之战中发生了三件子虚乌有的大事件)(3)

一直以来,人们都以为黄盖要火攻曹军沿江停靠的船队,必须要借助东南风,否则他的火攻绝不能成功。然而,事实的冷水又一次无情地泼向我们,告诉我们这个结论是很片面的。

据《三国志·周瑜传》记载,武锋校尉黄盖向周瑜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那么,曹操船队的"首尾相接",到底是一个怎么样的状况呢?据说,曹军的战船之间并没有像课文中说的那样用铁链相连,而是首尾相连、衔接紧密,看上去好像连成一串。曹军的船舰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用木板把船只两两钉在一起,会使船身的晃动幅度大大减小,北方兵在船上可保持战斗力。同时,两大船一体,可以及时进行接舷战的步兵数量增多,特别令江东军头疼,使孙刘联军均无计可施。于是,就在这个时候,黄盖提出了火攻方案。

还原赤壁之战的真相和历史影响(赤壁之战中发生了三件子虚乌有的大事件)(4)

但是,黄盖在建议长途火攻突袭时,并没有提及风向问题,只是提到曹军的船只是首尾相连,就可以进行火攻。以三国东吴万震撰写的《南州异物志》中对帆船技术的记载为证,这里面详细记载了可利用侧向风力的、用卢头木叶制成的帆,这种帆可以"其四帆不正前向"。因此,当时东吴水军战船装备有可利用侧风的帆是可以确定的。所以,黄盖的火攻船,并不是必须正好沿风向开进,而是可以利用侧向风。加之周瑜、黄盖多次在长江流域进行水战,周瑜十分清楚这个季节的风向均可以进行火攻。

退一步说,没有风力的作用,火攻的计划依然可以实施。黄盖完全可以把装满干草的船,由南岸的上游之处,斜对着向北岸的下游之处行驶,倚仗水力,而不是风力。

三、"借东风"是子虚乌有。

根据以上的分析,已经得知,根本不需要借东风。另外,风也不是靠诸葛亮穿上道服就能借得来的。

因此,以史为镜,可以知真伪。

愿我们以理性态度爱三国,爱历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