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

在建水巡游,突然就喜欢上了建水紫陶,从诸种颜色里,抽出并提炼出紫,恋上紫了,源于建水紫陶。

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1)

紫,是那么的安静,单单薄薄,紫得纯洁,紫得安祥。

那疏淡的紫色,从紫陶里一点点的渗透出来,悄悄地生长,不招眼,不浮浪。一副与世无争的外表,容易被遗忘。

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2)

罩在一片恬静的紫色里,闲寂清美。我在那些紫陶间,仿佛像是一小尊紫陶,微微摇曳在紫风里。

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3)

翻开色谱来看,看紫的位置。赤、橙、黄、绿、青、蓝、紫,紫应该是排名最后了,但却衍生出来一种特别的颜色,它包含于色谱大系里,却不甘居人后。从泥中来,在朝暮的烟霭里沉淀下来。紫是未老的紫;紫一老,就是变色了。即使老得明媚些,也是逼近蓝了罢。

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4)

置身在这紫色的陶世界中,徜徉着那份浪漫,如轻风拂过,袭来淡淡的幽香。天地间是那迷人的色调,铺满了我的视野,这紫色温馨,雅致,仿佛异域风情,令人惊奇,惊喜……

紫陶中那一抹紫色,令执着、痴迷。有种另类般的怪异,却又是紫陶制作人的情感寄托,那紫中凝聚着爱的力量,缤纷并诠释着制陶人对它们的爱。

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5)

那一抹紫色,飘落在作品中,萦绕在身体内外,大方展露,尽显其迷人风韵。半遮半掩,方展它们娇羞的情怀。

那一抹紫色,飘在作品间,展示着它们强健中的娇柔,你不见远处眺望的衷情脉脉深情的双眼?飘在城市,彰显出干练中的柔弱,你可见人们怜香惜玉的柔情目光?

那一抹紫色,婉约仙子一般,轻挽云鬓,环佩叮当,曼纱罗裙,清新雅丽,给人视觉的安宁,内心的恬静祥和。

那一抹紫色,如结着丁香愁怨在雨中女子,忧郁中尚显浪漫和寂寞。一意孤行,注定要在滚滚红尘中追寻那一抹紫色的唯美与优雅,喋喋诉说那一抹紫色的浪漫。

清逸紫陶(方寸之间话紫陶)(6)

即将结束建水临安文字之旅时,读到:云南建水昔称步头、临安,建埠已有千余年历史。境内名胜古迹繁多,人文风物棋布,素以"文献名邦"、"滇南邹鲁"著称。在这方美丽而富饶的土地上孕育出了建水陶瓷,加上江苏宜兴陶、广西坭兴陶、四川荣昌陶并称中国四大名陶。建水陶瓷历史悠久,经专家研究考证认定:"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细陶"。清道光年间,细陶工艺突显,窑匠们选用建水当地红、黄、青、紫、白五色土,泡水搅浆过滤成绛红色陶泥,通过取泥制坯,写字绘画,刊刻雕填,烧造磨光等工序制成花瓶、花盆、茶具、酒具、文房用具和汽锅等,因器物色泽多呈紫黑色,故称建水紫陶。在建水紫陶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大量书画名家的参与,这也是建水紫陶在中国四大名陶中最为显著的特点,或许是出于文人的考虑又将建水紫陶所具备的儒雅气质比喻成玉,因故"滇南琼玉"成了建水紫陶的雅称。紫陶烟斗子虽是旧时烟器,但由于将传统书画艺术搬上了方寸之间,紫陶烟斗的独具匠心,使其实用价值和审美价值兼备。名家书画于烟斗而言,经制陶高手的潜心雕刻,呈现自然斑驳、浑朴古拙的金石韵味,给人以艺术美的享受,为紫陶之极品。随着艺术品收藏的升温,紫陶烟斗的艺术价值和经济价值与日俱增,倍受关注。存世紫陶烟斗书画不乏大家手笔,如王定一的残帖书,就是摹仿断简残篇,以真草隶篆行书刻于其上,更显古朴雅致;向逢春的山水、人物、梅兰竹菊;刘光烈的板桥体书;王式稷的金文;王克敏、王受之的花卉翎毛等,把建水紫陶烟斗的紫陶艺术推向极至,令人爱不释手。

正所谓,紫陶无边萧萧浪,盖地铺天紫陶浓。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