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谣的表现手段(民谣遇上选秀后)

这个国家的大众审美,不应该停留在《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的水平上,应该有更多的元素去走上主流平台让大家听到原来还有这样那样的音乐。

民谣的表现手段(民谣遇上选秀后)(1)

新生代民谣,被称为最势利的一代,先是前辈李志炮轰好妹妹乐队和马頔,骂这帮“后起之秀”纵容粉丝傻逼。最近痛仰乐队也在微博开撕民谣,骂道:“去你妈的狗屁民谣,我只认半个冬子半个郭龙,赵老大,阅历过的万晓利,曾经的野孩子,霍营的IZ,当然,能见到最势利的民谣一族,也是我的荣幸。”

前两天读到一篇文章,又在讨论《南山南》被刷屏后,乐迷要崩溃的痛苦,叹:“有一种心爱之物被夺走的心酸”。原因是在7月31日播出的第四季《中国好声音》里,学员张磊演唱了马頔的一首《南山南》,此曲在网上迅速蹿红。这种被选秀节目唱红一首歌后,乐迷感叹“心事被大街小巷扒开了那种难受”的论调并不新鲜。

有人说《南山南》火了,马頔也火了,就犹如当年被“快男”左立唱火的《董小姐》和宋冬野。不过如果你本身就喜欢民谣,恐怕这些早已是被单曲循环过无数遍的作品了。《南山南》被称为民谣界的小苹果,所以说“被”唱火恐怕不准确,说在《中国好声音》这个平台被“二度”唱火更为合适。

有毒舌评论说《南山南》“.歌词生硬造作空洞无味有生搬硬凑装逼之嫌”, “‘你在南方的艳阳里大雪纷飞,我在北方的寒夜里四季如春’一听到这句我就觉得他在讽刺南方没暖气.......”还有评论讽刺马頔是个只配睡睡“果儿”的诗人,也有粉丝说:“现在小公举火了,我很开心,啪啪也要生活,不是总说唱民谣毁一生嘛。”

很多人说张磊版本的《南山南》更好听,赵大格的《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真不错,也有持反对意见觉得左立唱毁了《董小姐》。很多人觉得小众音乐不该拿到选秀节目中去包装和运作,把小众歌曲唱成大众流行就失去了他小众的意义,就不再那么纯粹。如果小众音乐被唱成烂大街,还不如直接去听烂流行......

这些年,《中国好声音》、《快乐男声》之类的选秀节目确实唱火了不少民谣歌曲。当然势利与否,见仁见智。对于这个时代到底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艺术家?知名DJ张有待的回答是:“他们生活的年代,中国文化和社会处于空白和拜金主义时期。现在很多乐队,即使给他们更多的机会也没有用,因为这一代人的创作力已经被阉割了。”

不可否认的是,新生代民谣歌手比起历尽沧桑、音乐道路坎坷的前辈们,确实显得很肤浅,他们从小生活在物质宽裕的时代,他们从小顺风顺水,他们可能更关心如何在互联网上经营自己的品牌,不掩饰自己对金钱和物质的贪慕,喜欢研究怎么和粉丝互动讨他们喜欢。艺术来源于生活,创作只是如实的反映了这个物质时代年轻人的所思所想,尽管我们无法解读音乐性到底哪家强,但至少每个时代的音乐都带有特定时代的烙印,这并不可耻。这代年轻人没有经历过文革,又怎么能指望他们唱出《一块红布》那样带着历史感、伤痛和反思的深刻作品?甚至他们可能对生于70年代末的前辈李志歌里唱着的那句疑问:“XX主义在茁壮的成长,社会XX靠得住吗?”一样没什么感觉。

我们曾在一篇名叫《为何那么多优秀的“赵牧阳”没有出头之日?》里提到:“那些不一样的音乐类型或不一样的艺术表达形式,在国内没有面向大众更多的出口机会,这些音乐人的生存空间被压缩了。”这里的出口机会,指的是“传播渠道”。一方面,传播渠道正在碎片化,你的音乐放到互联网上后,会有一定自然发酵的结果,能够吸引部分粉丝;另一方面,主流传播渠道依然有放大效应,电视台播放的节目,要符合主流的价值观,表演什么的也要符合电视台的要求。

曾经接受媒体采访时,《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的阿肆是这么说的:“好的音乐被推广是好事,因为好音乐值得被更多人了解。有独特品位的音乐渗透到我们的生活中,或许能改变华语乐坛的趋势。”

马頔的观点是真正的乐迷不会心胸如此狭窄,他说:“自己喜欢的音乐经由主流媒体传播出去,就如此不能接受,以致破口大骂,比如‘玩独立音乐的人,居然向主流妥协了,让人感觉再也不会爱了’。这是在享受音乐,还是享受听独立音乐的优越感?”

我个人特别认同阿肆马頔的观点。民谣的粉丝和偶像歌手的粉丝有一个很大的不同,那就是前者乐迷的逼格相对较高,喜欢小众音乐里唱着自己的心事,带着文艺青年的小矫情;而后者的粉丝则“相当不理智”,他们盼望着自己喜欢的偶像大红特红,最好全世界的头条都在报道他/她家“偶像”,这也是为什么每一次民谣歌手的某一首歌要大红时,会有一帮粉丝出来“骂”,而像华晨宇这类歌手的粉丝却在骂天娱的宣传不给力,自发组织要求换宣传团队,给华晨宇提供公关宣传建议,做粉丝调查,专业性堪比经纪公司。再联想下前几年TFBOYS待红时的粉丝们,居然会去感谢骂TFBOYS的媒体和作者,这是一种什么真爱?这么一看,这些孩子们的粉丝初心更纯粹一些。

当然,我们这种谈不上资深粉丝所无法理解的一点,就是好音乐要藏着掖着,最好全世界不知道就我在享受的逻辑。比如我喜欢李志,就希望他能再上一个台阶,他当然可以向主流做某些方面的妥协,比如去掉脏词、配合演出审查、不再介意媒体多元化去解读他,鲍勃.迪伦披头士迈克尔.杰克逊养活了多少乐评人和书商,给媒体贡献了多少版面,这有什么不好呢?

这个国家的大众审美,不应该停留在《小苹果》和《最炫民族风》的水平上,应该有更多的元素去走上主流平台让大家听到原来还有这样那样的音乐,主流审查是一个原因,但是“自我审查和拒绝主流”就是一种“画地为牢”了。民谣歌词里唱着真情实感,小矫情也好,独立思考也好比起流行工业体系里制造出来的歌曲,即使制作粗糙,但细腻、真实,当然能打动普通人的情感。

热播剧《北京爱情故事》火了侃侃的《滴答》、天后王菲在春晚唱火了李健的《传奇》、快男主题曲火了Gala的《追梦赤子心》,这是传播平台的重要性。在好声音播出之前,马頔的微博粉丝有近50万人,豆瓣关注人数近10万、南山南播放次数30多万;好声音从开播以来,收视率不断破5并且还在不断升温,QQ音乐播放器《南山南》的播放次数已经突破千万。可见一个有效的传播平台和渠道是至关重要的,即便之前马頔和他的《南山南》是有一定影响力的,但有了主流节目的推波助澜,他的传播范围可谓是成网状般大幅度扩散。

显然,马頔、宋冬野还有阿肆都是幸运的,从某种程度而言,他们绝对是民谣界里的赢家。况且《南山南》和《董小姐》再火,也不会火过《最炫民族风》和《小苹果》,所谓的烂俗之说,也只是一定的范围和受众群,还真达不到烂大街的地步。

其实像《南山南》《董小姐》这样的作品不胜其数,很多小众歌手的歌很好听,但因为歌手本身名气不大,推广平台不够,所以没能被广泛传唱。《南山南》在好声音上火了,《董小姐》在快男上火了,证明作品是好的作品,但是由于民谣在国内是小众音乐,缺少一个有效的推广平台,而选秀节目受众面更广受众群更大,当一个好的作品在更广的舞台上展示出来的时候,还是能展现出作品的价值。

不要小瞧 “我们广大人民群众”的审美和情趣,只不过他们被“主流传播渠道”过多地指引在了偏娱乐的聚光灯下,打动人心的好音乐依然能够被人民群众所欣赏认可和传播。

《南山南》、《董小姐》虽然不是原作者唱火的,但是由于这些作品的广泛传播也会增加人们对于民谣或是更多独立音乐的关注。听《南山南》你知道了马頔,那你就会去听他的《孤鸟的歌》《傲寒》,并知道了麻油叶,甚至知道了李志和他的《梵高先生》;听《董小姐》你就会知道宋冬野,然后爱上他的《莉莉安》《年年》和那些像青春一样回不来的夏天。

近年来,因为选秀这个平台而被大众更加了解的独立音乐和独立音乐人其实不在少数,《中国好歌曲》这一档节目就让我们见识了马条、赵牧阳、赵照、赵雷、杭盖等一系列独立音乐人和他们的作品,当他们选择来参加节目的时候,就已经表明他们希望自己的音乐作品能够通过这个平台被更广泛的传播和被更多的人喜爱。莫文蔚在春晚舞台上翻唱了赵照的《当你老了》,李健在《我是歌手》上也再次翻唱,当这些好的音乐作品被拿到更加广阔的平台,让更多的人听到,何尝不是音乐人真正希望的事呢。小众音乐并不是只给小众群体听的,刘欢就曾说过:真正好的音乐有权被所有人听到,民谣也好、摇滚也好,我们所有的好音乐,都有权让所有的人听到。

相信在不久的某一天,现在那些所谓小众的被叫做独立音乐的作品,会被更多的人所接受、欣赏和喜爱,没有所谓的独立和流行之分,也没有所谓的地下与地上之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