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手机的未来之路(在战略失误中诞生的)

1999年,中国移动从中国电信中拆分出去,移动通信时代到来。

国内GSM网络发展迅猛,2G用户增长速度令所有人都羡慕不已,当时做手机几乎就是一个暴利的行业。

中兴在全面拥抱小灵通之后,到2002年,前前后后赚了100多亿元。

与此同时,诸如诺基亚、爱立信等国外品牌也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一个松下GD88彩信手机都能卖到8000多块,并且还是一机难求的局面。

在这种行业风口来临之际,任正非却对此无动于衷,甚至于对公司内部提议成立手机部门的高管大发雷霆。

华为手机的未来之路(在战略失误中诞生的)(1)

如果华为是任正非“一言堂”的局面,也许就不会有后来的故事了。

不过历史总能造就英雄,2002年,众多高管联合“逼宫”,任正非在听取了报告之后,语气平淡的说:“拿出十亿来做手机”。

从2003底成立终端公司到2010年,华为在手机业务上处于一个摸索学习的阶段,主要业务是和运营商合作推出定制机。

做定制机赚不到什么钱,而且经历过定制机时代的人们也都知道,这种手机的整体水品都是极其低端的,令人难以接受。

华为手机的未来之路(在战略失误中诞生的)(2)

促使华为从定制机走向高端品牌的动机,在于中国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智能手机销量日新月异,2012年的涨幅达80%。

在这种情况下,任正非选择了余承东主导手机部门。

而余承东也凭借着“最近被那些盲从的跟风者搞火了,我在此不谦虚的说一次,我们今年年底明年年初将推出一款比iPhone5要强大很多旗舰手机”的微博成为了“余大嘴”。

不论这条微博是不是吹牛皮,华为确实吹响了进军高端手机的号角。

但转型不是说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在华为P6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之前,华为收获的是一片骂声。

华为手机的未来之路(在战略失误中诞生的)(3)

即使华为成功的在中高端领域站稳了脚跟,但这也并不能成为故事的主角,真正的主角是需要有人来衬托的。

2018年,中美发生了贸易摩擦,华为的老对手中兴被美国制裁,一时间竟难以招架,只能“工厂停工、工人放假”,其根本原因就是被美国掐住了命门,自己没有核心竞争能力。

反观华为,精心哺育的海思麒麟终于破茧成蝶,成为了国民心中的代表,再加上中美贸易摩擦的关系,华为成了“国民品牌”。

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正是华为手机这一路艰辛历程最好的注解。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