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务特价代理(票务代理勒紧裤带)

20岁出头,他来到太原,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给人送票,这份工作让他熟悉了太原这座城市,这个城市让他了解了票务代理这个当时算新生的行业,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票务特价代理?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票务特价代理(票务代理勒紧裤带)

票务特价代理

20岁出头,他来到太原,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大街小巷中给人送票,这份工作让他熟悉了太原这座城市,这个城市让他了解了票务代理这个当时算新生的行业。

  不到30岁,他拥有了自己的票务代理公司,开着一部皇冠轿车,每天忙于和各大航空公司代表和大客户谈代理生意。

  年近不惑,他仍然开着现在看来已经落伍的老皇冠,票务代理生意日渐萧条。

  从还是毛头小伙的打工仔,到盛极一时的公司老总,再到如今的生意没落,他的奋斗和失落,也反映出了票务代理这个行业的兴衰。

  从肥得流油到遭遇透明“天花板”

“一转眼十几年就过去了,有时候想起来还是很怀念过去,虽然在最底层奋斗的日子非常辛苦,但却累并快乐着。”太原某老牌票务公司老板王声(化名)告诉记者。

  十几年前王声从老家阳泉来到太原,在一家票务公司找到了一个打票员的工作,一步迈进了这个行业。当时,他除了负责订机票,还要负责送票,每天都很累,不过也让他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学到了与这个行业相关的很多东西。

  “当时票代行业资金和技术门槛都很低,工作三年以后,我便自己成立了一家小型票务公司,之后的经营可谓一帆风顺。”说起昨日的辉煌,王声依然面带笑容,“那时行内是暗折暗扣,好的话一张机票的利润就是几百元,随后几年,我迅速完成了原始积累,在太原买房、买车,成了家。”

  2001年,民航总局公布了明折明扣的政策,明折明扣后,机票销售的代理费用实行“3%+X”,其中这个“X”是航空公司为了刺激销售,根据票务公司的销量给予的一个弹性奖励,可以说,能赚到的利润就出在这个“X”上,有时可达10%甚至更高。

  王声告诉记者,由于机票折扣透明,他们的收益随之减少,所有票代公司只能靠提高售票量来获取更大利润。同时,为了从航空公司获取更高的佣金比例,票务公司之间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将公司业务遍及大街小巷,这也就是大家前几年看见的“太原街头满是发放特价机票宣传名片”的源头。

  在这条“食物链”上,依次是航空公司-票代公司-被称作“票串子”的“黑代理”,其销售压力也是层层释放,航空公司压任务给奖励,票代公司对“黑代理”也采用相同“政策”。于是,在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票代公司基本上把相当于机票价格3%的代理费全部让利给这些“黑代理”和“游击队”,而票代公司的利润则来自把量做大,锁定航空公司给予的“X奖励”,他们的利润也从原来的百分之几十降到了百分之几。

  代理费或将进入“零元时代”

7月底,市民曹先生用手机订了一张福州到太原的厦航机票,因为临时有事需要改签,他就拨打了机票代理商的热线,却被告知改签的费用将近400元,快到机票价格的一半。随后,他拨打了厦航的服务热线改签,最终花了不到200元。事后,曹先生很不满意:“这些代理公司也太黑了,改签费用竟比航空公司高出一倍!”

  曹先生不知道,如今的票代公司赚的就是这笔钱。今年以来,持续走低的业绩迫使航空公司相继“动刀”机票代理佣金。7月1日,包括南航、国航、海航等多家航企相继将3%的机票代理费率下调至2%,希望藉此减少销售成本。之后临时“杀入”的西部航空,更是决定从7月13日上午10点整开始,将中国境内西部航空客票代理手续费率从原来的3%调整为0,由此宣告机票代理费“零元时代”的来临,而这场降佣风波因此有了愈演愈烈之势。

  从佣金上能赚到的钱已经寥寥无几,代理公司只好思谋别的“门道”,高昂的退改签费用就是其中的一项。7月13日,央视报道,国内知名票代网站携程网“旅行套餐”的机票退改签费用高达总价的40%。而航空公司直营渠道,起飞前的退票费为票价的5%,起飞后也仅为10%。如此巨大的差距,引起消费者的不满也在所难免。

  那么,“降佣”举措到底能为航空公司省下多少钱?记者查阅了各航企年报发现,在南航2013年报中,其销售费用78.55亿元,佣金比例约为8%,国航年报中,其销售费用71.99亿元,佣金比例约7.3%。如果基本佣金下调1%后,依照2013年数据算,则理论上南航可以增加9.81亿元的收益,国航同样可以增盈9.76亿元,在如今整个航空业都不景气的“灰色天空”下,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成本。

  如果将票代佣金调整为0,航空公司省下来的钱还将更多。记者了解到,在机票销售上,航空公司一般有三种销售途径:一是通过中航信的分销代理渠道,即票代通过BSP(航空客运销售结算担保)进行销售;二是票代公司从航空公司自建的B2B平台拿票销售;三是航空公司通过自身“400”电话、官网、APP等销售渠道进行B2C式的直销。此前,在业界曾流传一种说法,如果航空公司不使用机票代理或GDS全球分销系统,完全依靠于自己的直销体系,大概能降低5%的成本。在行业不景气的情况下,5%对于航空公司而言还是相当具有诱惑力。此外,提升直销份额,降低对于分销渠道的过度依赖,也是航空公司必须迈出的一步。

  行业洗牌不可避免

王声认为,这个行业的一些乱象,除了相关监管不配套外,根本原因还是在航空公司,“航企为了降低成本,多次拿代理商开刀,不断下调的代理手续费已经威胁到代理商的生存,迫使代理商挖空心思寻找甚至扩大灰色地带。”

  记者采访中也发现,在航空公司大举开源节流的同时,的确也让曾经的“小伙伴”——票务代理公司吃不消。代理佣金从5%调至3%,之后又调至2%甚至0%,意味着机票代理的利润空间将遭遇急剧下滑,一些小的票代公司很可能面临生存危机。

  记者在民航专家齐朝辉的微博上看到一段评论:机票代理费下调后,对以机票代理费为单一盈利模式的代理商将产生非常大的影响,而对已经实行多元化经营的机票代理商影响较小,后者已经逐步转型为商旅类营销公司,在商旅、度假、邮轮、门票团购等方面已经开始深度切入。

  “机票代理商不仅是航空公司的活广告,也是航空公司的销售员,这些销售员在航空公司发展初期,为其发展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而现在,随着航空公司的战略调整,却面临着要被抛弃的窘境。”省城某旅行社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下调或取消佣金是趋势,而林立于大街小巷的‘小票代’则最有可能被淘汰。当然,对于‘小票代’来说,除了航空公司的返佣之外,还有其他的赚钱渠道。比如说在完成了航空公司的年度规定任务后,会有‘后返’,也就是年度奖励政策。但是最近,有关取消‘后返’的传言甚嚣尘上,国航取消‘后返’的政策几乎板上钉钉,如果政策落实,票代的日子将更不好过。”

  记者了解到,目前,大多数航空公司会在接到消费者投诉后督促代理商改正,但仍无力扭转局面。由于票代公司数量庞大,航企无法一一监管。而且,作为一条利益链上的两个群体,航空公司和票代公司相互制约,航空公司太过强硬或许会起到反效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