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1)

文/弥生微乐

01

《鱼玄机集》共收录49首诗,作者鱼玄机,原名鱼幼薇,字蕙兰,晚唐诗人,出生在长安。

此女是个颇有才华并且很美貌的人,关于对鱼玄机的评价,明代文学家钟惺在《名媛诗归》称: “绝句如此奥思,非真正有才情人,未能刻划得出,即刻划得出,而音响不能爽亮……此其道在浅深隐显之间,尤须带有秀气耳。”

对自己的才华和美貌,鱼玄机本人也是很自信的,所以她常常会有怀才不遇之感。

《浣纱庙》中她写道:

吴越相谋计策多,浣纱神女已相和。

一双笑靥才回面,十万精兵尽倒戈。

范蠡功成身隐遁,伍胥谏死国消磨。

只今诸暨长江畔,空有青山号苎萝。

她是羡慕西施的,范蠡献浣纱女西施给吴王夫差,吴越媾和,停止了对越国的进攻。诗人也有这样的容貌,可恨自己一个爱人也没得到。

《卖残牡丹》中,她自喻为牡丹,可惜买家不识货。

《游崇祯观南楼睹新及第提名处》中她记录了自己有一天跑去看人家金榜题名的榜单,她就觉得自己身为女儿身很可惜,如果是男儿,也会去考取一番功名吧。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2)

德文版《游崇祯观南楼睹新及第提名处》

可身为女子,在当时那种环境下,只能徒劳羡慕。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3)

鱼玄机

02

这本诗集中有3首诗是写给温庭筠的,分别是《冬夜寄温飞卿》《寄飞卿》以及《感怀寄人》。

给温飞卿写诗一点都不奇怪,因为这个男人可以说是鱼幼薇生命中最重要的第一个男人。

温飞卿,即温庭筠,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花间词派”之鼻祖,与韦庄并称“温韦”。

鱼幼薇的父亲并非达官显贵,一生功名无成,仕途失意,于是只好寄希望在年幼的女儿身上。在父亲的影响下,鱼幼薇5岁能颂诗百篇,7岁出口成章,十一二岁便诗名斐然并名声传遍长安。

温庭筠听说了这个小姑娘的才华,便想去会会她。

那时候鱼幼薇的父亲已经去世了,她跟母亲住在青楼附近,母亲靠给青楼女子浣衣维持生计。

温庭筠去到她们家,即兴出了个题目,因他来的路上,柳絮飞舞,拂人面颊,他便让幼薇以“江边柳”为题作诗。

只用洗衣服的功夫,幼薇便做出一首《赋得江边柳》来:

翠色连荒岸,烟姿入远楼。

影铺秋水面,花落钓人头。

根老藏鱼窟,枝低系客舟。

萧萧风雨夜,惊梦复添愁。

这首诗情景俱绝,神气静,语气朗,乃写景抒情的上乘之作。

温庭筠当即被这位姑娘的才华折服,从此亲自免费教授鱼幼薇,还时常接济母女二人的生活。

温庭筠本人一直当自己是鱼幼薇的老师,也类似一种父亲的存在,所以跟鱼幼薇一直保持着恰当的距离。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4)

温庭筠

而且他大概知晓自己长得不怎样,看史书的话会发现他有个绰号,叫“温钟馗”,就是形容他长得丑,再加上年龄差距,他对鱼幼薇的芳心暗许假装不知,而鱼幼薇对老师的爱却一天天深沉和坚定。

唐朝有一首诗,作者虽然已无从考证,但非常适合形容鱼玄机对温庭筠的感情: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迟,我恨君生早。

所以在《冬夜寄温飞卿》里面,我们能读出鱼幼薇爱而不得的苦,相思苦,还有无处栖身的不安全感: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温庭筠想着这样不是事啊,总得想个办法解决吧。

一日,一位叫李亿的贵公子初到长安,前来拜访温庭筠,长相俊俏的他二十出头,仕途正顺,让温庭筠眼前一亮,觉得鱼幼薇如若嫁给这个翩翩公子甚妙。

就这样,在温庭筠的撮合下,鱼幼薇上了李亿的花轿。

小夫妻新婚燕尔,恩恩爱爱,鱼幼薇也慢慢把对温庭筠那种爱收了起来,转投到李亿这里。

可惜,他们的幸福时间并不长。

原来,李亿家里早已有个正妻斐氏,这位正妻容不下鱼幼薇。

初次见面就对她一阵毒打,作为小妾,身份卑微的鱼幼薇默默忍受,不敢有半句怨言,但斐氏依旧不依不饶,逼着李亿休掉鱼幼薇,无奈之下,李亿只能照做。

这个时候的她自然是悲伤难过的,所以她写《感怀寄人》给温庭筠:

恨寄朱弦上,含情意不任。

早知云雨会,未起蕙兰心。

灼灼桃兼李,无妨国士寻。

苍苍松与桂,仍羡世人钦。

月色苔阶净,歌声竹院深。

门前红叶地,不扫待知音。

意思是如果早知道这是如相合又要相散的云雨一样的缘分,兰心蕙质的女子不会在心中起这般涟漪。她有些后悔听从了温庭筠的安排嫁给了李亿,因为这场缘分是如此短暂,徒增哀愁。

她内心深处还是思念温庭筠的,并且对温庭筠对自己的爱不接受抱有遗憾之情。

她写《寄飞卿》,通过对庭院里秋天景色的描写,表达对他的思念,也希望他能够回信慰藉自己。

温庭筠也时常作诗相和,回应鱼幼薇的诗,大概他也觉得自己安排错了?

在其中一首回复中,他写到:“幽鸟不相识,美人如何期。徒然委摇荡,惆怅春风时。”

03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5)

李亿虽一纸休书将鱼幼薇扫地出门,但心里还是舍不得鱼幼薇,所以找了一处僻静的道观把鱼幼薇安置在里面,并且承诺常来看鱼幼薇,还承诺她考取功名之后就来接她回去。

也是在这里,鱼幼薇取了个道名,叫“玄机”,所谓玄机,指的是玄妙的天意,深奥微妙的义理。David Young和Jiann I.Lin翻译的英文译本中,在序言中用“dark secret”和“mysterious Luck”来解释这个词语。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6)

英文版《鱼玄机集》

鱼幼薇一等就是三年,后来才知道李亿是考中了,不过带着正妻搬到别的地方过好日子,早把她忘到九霄云外了。

痴情等候三年的鱼幼薇,得知这一消息无异于被雷劈一般。

在三年等待的时间里,她经常写诗表达对李亿的相思之情,包括《寄国香》、《早秋》和《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在内有8首都是写给他的。

刚刚提到这三首诗虽然没指明写给李亿,但内容都是跟思念他有关。

《早秋》中作者写她对李亿的相思犹如“机中锦”,这个典故来源于《晋书·窦涛妻苏氏传》。窦涛为秦州刺史,其妻苏氏织回文于锦,循环可读,赠其夫,表思念之情。

《次韵西邻新居兼乞酒》中她用了“望夫石”的典故,表达自己对李亿的相思,也把她那种痴痴等待的情形描绘了出来。

《情书寄李子安》中,鱼玄机写道:

饮冰食檗志无功,晋水壶关在梦中。

秦镜欲分愁堕鹊,舜琴将弄怨飞鸿。

井边桐叶鸣秋雨,窗下银灯暗晓风。

书信茫茫何处问,持竿尽日碧江空。

可以从中读出她的委屈和孤独。

《春情寄子安》中,她写道:

山路欹斜石磴危,不愁行苦苦相思。

冰销远涧怜清韵,雪远寒峰想玉姿。

莫听凡歌春病酒,休招闲客夜贪棋。

如松匪石盟长在,比翼连襟会肯迟。

虽恨独行冬尽日,终期相见月圆时。

别君何物堪持赠,泪落晴光一首诗。

其中的“如松匪石”表明她对爱情的坚贞,还期望能够月圆相见。

那个时候,李亿在她心中也还是美好的,想起他来都是“清韵”和“玉姿”,清韵指的是爱人的声音,玉姿代表爱人的容貌。

《隔汉江寄子安》写的同样幽绵悱恻,凄婉感人:

江南江北愁望,相思相忆空吟。

鸳鸯暖卧沙浦,鸂鶒闲飞橘林。

烟里歌声隐隐,渡头月色沉沉。

含情咫尺千里,况听家家远砧。

(鸂鶒xi chi,一种水鸟,类似鸳鸯)

那时候,她对李亿的思念是绵绵不断的,在《江陵愁望寄子安》中,她说:

枫叶千枝复万枝,江桥掩映暮帆迟。

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

在做道士的时候,有一次赶上李亿经过,当时李亿已经成为员外了,她还蛮开心迎接。

所以后来清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早就被抛弃,人家压根也没打算接她回家的念头时,她觉得一切都讽刺极了。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7)

该图片来源于德语版《鱼玄机集》插图

在绝望中她写下那篇被很多人传诵的诗《赠邻女》:

羞日遮罗袖,愁春懒起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

枕上潜垂泪,花间暗断肠。

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

其中“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是最为人所熟知的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爱情的渴望,以及对爱而不得的绝望。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8)

末尾“自能窥宋玉,何必恨王昌”的意思是:“既然已有了这样的才貌,宋玉这样的才子也可以求得的,又何必去怨恨王昌这样的才子?”

宋玉和王昌都是写诗人常引用人物,宋玉是战国楚辞赋家,相传是屈原的学生,是个美男子,且极其有才;王昌,魏晋时人,风神俊美,为时人所赏,但这里借指负心汉。

韦毅《才调集》将这首诗直标为《寄李亿员外》,因为这首诗可以说是鱼玄机对李亿的一种控诉,她想寻得一个有情有义的丈夫,比寻求一件无价之宝还难,也同时批判旧制度中那些男子的感情不专。

此诗是至情之语,不仅表现了她对李亿之无情的怨恨,也写出了古代被遗弃女子的怨愤,高度概括了封建社会中妇女普遍不幸的遭遇,喊出了被侮辱被损害妇女痛苦的心声。

04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9)

从她开始进入道观成为道士的那天起,“愁”和“怨”就成了她人生的主基调。

有相思愁,《寄国香》中就表露的很清晰:

旦夕醉吟身,相思又此春。

雨中寄书使,窗下断肠人。

山卷珠帘看,愁随芳草新。

别来清宴上,几度落梁尘。

《闺怨》如下,表达了一个弃妇的哀怨之情:

靡芜盈手泣斜晖,闻道邻家夫婿归。

别日南鸿才北去,今朝北雁又南飞。

春来秋去相思在,秋去春来信息稀。

扃闭朱门人不到,砧声何事透罗帏。

《打毬作》可谓是一首一语双关的诗,表面上写人们打球的时候争着去击球,无障碍好打,有障碍就费事,但不管怎样,毬入了门才算赢。实质上她是用那个毬自喻,对自己的命运很是忧愁。

《愁思》中可以读出来诗人其实她本意是不愿意做道士的,她形容做道士修行宛若身坠苦海:“放情休恨无心友,养性空抛苦海波”,意思是苦海无边,不想修行。

《秋怨》,一个“怨”字,用“夜夜灯前欲白头”生动形象的表达了出来。

除此之外还有对没有知己的“愁”,《和人》首句便叫人感觉荒凉:“茫茫九陌无知己”,偌大的天地人间,竟然没有一个知己。

《寓言》中的孤独和荒凉感更甚:“人世悲欢一梦,如何得作双成。”

还有别离愁,为妾之后,她不为正妻所容,李亿只好将她送到道观与之分别。

她写了两首《送别》,言外之意都是凄苦,一句“鸳鸯一双失群飞”,即叫人感觉作者悲凉可怜。

《折杨柳》一诗也是表示别离苦:

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

愿得西山无树木,免教人作泪悬悬。

05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10)

鱼玄机

愁苦又能怎样,人得活呀,得想办法让自己过的恣意些吧。

饱受打击的鱼玄机再也不痴痴等待李亿了,她变得“豪放”(表面是道士,实际上成了风尘女)起来。

她在道观外贴出了一副“鱼玄机诗文候教”的红纸告示,打着谈诗论文的旗号与众多看得上眼的男子在道观风流快活。

一时间,鱼玄机的道观门庭若市,车水马龙。

跟她好过的有李郢,李郢可不是个一般人,是当时的名士兼高官,官职是“侍御史”,相当于现在的中纪委副书记,不过这人是事业型男人,就是在外面玩玩,当然没有娶鱼玄机的心思。

还曾经有一位姓左的落魄秀才在她这里吃过一段时间软饭。

总而言之鱼玄机对嫁人这想法是无望了,索性断了这个念头。

在她诸多男友中,有一个叫李近仁的男人对她应该是最好的了。

他是一位经营丝绸生意的富商,是鱼玄机的忠实粉丝。

由于生意原因,他经常需要赴苏杭采办货物,经久见不到人影,但是只要返回长安,就一定会去看望鱼玄机,给她很多绸缎之类的礼物,咸宜观中的开销用度基本都包在这位李近仁身上。

他在的时候,鱼玄机也像小妻子一样,对他很好。他呢,也不限制鱼玄机的交友,可以说给了她很多自由。

诗集中有一首诗就是写给这位李近仁的,题目是《迎李近仁员外》:

今日喜时闻喜鹊,昨宵灯下拜灯花。

焚香出户迎潘岳,不羡牵牛织女家。

言语之中我们会发现每次这位李近仁来的时候,她也是非常开心的,为此可以不羡牵牛织女。

再到后面鱼玄机看中了一个叫陈韪的乐师,陈韪也甚欢喜她,一时之间,他成了咸宜观的常客。

结果有一次鱼玄机外出,留侍女绿翘在家,这乐师来访,就跟绿翘搞上了。

鱼玄机愤怒之下把绿翘活活打死了,因为这件事,她被当时的京兆尹处死了。

按当时的律法,处死一个侍女是不至于死刑的,而且很多高官也认识鱼玄机,为她说话,但这个京兆伊温璋不是别人。

“老梁通史”中,老梁就提过这茬子事,说这个京兆伊是个特别计较的人,就连乌鸦有冤情一定要严肃处理。

就是有一次有个淘气小子掏乌鸦窝,导致一个小乌鸦死了,京兆伊就把淘气小子判死刑了,所以更遑论是鱼玄机杀了人呢。

而且鱼玄机当时的做法在他看来也是有伤风化,所以死罪难免。

一代才女,最终因风流案惨死屠刀之下。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11)

德语版本中鱼玄机受刑的插画

在狱中的时候她写了《句》一诗,如今读来,依然感到悲戚:

焚香登玉坛,端简礼金阙。

明月照幽隙,清风开短襟。

绮陌春望远,瑶徽春兴多。

殷勤不得语,红泪一双流。

云情自郁争同梦,仙貌长芳又胜花。

06

但是好在,她也有难得清净的好时光。

《鱼玄机集》中有几首诗,读来还是能够叫人宽慰些。

比如《寄题练师》,虽然这首诗有两个字遗失,但不妨碍诗中所传达出的景象和气氛:

霞彩剪为衣,添香出绣帏。芙蓉花叶□,山水帔□稀。

驻履闻莺语,开笼放鹤飞。高堂春睡觉,暮雨正霏霏。

外面下着雨,听着莺语,嗅着香,睡个好觉,是不是很惬意?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12)

《江行》一诗,看得出作者对道家庄子那种打破生死、物我的界限,则无往而不快乐思想的认同,所以一句“醉卧醒吟都不觉,今朝惊在汉江头”,读来尤其感叹,甚绝。

大概正如诗人所写,随画舸而行,看着两岸的风景小酌,喝醉了,睡了一觉,梦里看到蝴蝶也寻花,乃至醒了,才发现已经到了汉江头,这种与天地浑然一体的状态,想是现代社会里很多人不曾经历过或者已经忘却的。

有时候过的像是“散仙”。

《题隐雾亭》中,她就像散仙一样,“空卷珠帘不曾下,长移一榻对山眠。”

没事的时候,就如同《遣怀》中所记:

她饱受冤屈跳湖自尽阴差(才女风流惨案的背后)(13)

外出闲游

闲散身无事,风光独自游。

断云江上月,解缆海中舟。

琴弄萧梁寺,诗吟庾亮楼。

丛篁堪作伴,片石好为俦。

燕雀徒为贵,金银志不求。

满杯春酒绿,对月夜窗幽。

绕砌澄清沼,抽簪映细流。

卧床书册遍,半醉起梳头。

夏日,跑到山上住(《夏日山居》):

移得仙居此地来,花丛自遍不曾栽。

庭前亚树张衣桁,坐上新泉泛酒杯。

轩槛暗传深竹径,绮罗长拥乱书堆。

闲乘画舫吟明月,信任轻风吹却回。

回到观里的时候,离着街头也近,姿杂人寰,但也不影响她作诗的心情,关起门来,在家搜藻思作诗(见《和人次韵》)。

总而言之,鱼玄机的一生看上去是悲惨的,她像是一个矛盾的综合体,在接连被男人伤害之后,她打算自立了,可真的自立了么,也没有,最终还是因为放不下男人而失手杀人,酿至祸端。

虽然不想修行,但有时候过的也如同逍遥散仙,好不惬意。

不过,终究是遗恨大于逍遥吧。

P.S.

(1)平日要工作和带娃,所以都是逮着一点业余时间就读一首诗,连英文版和德语版也读了,前前后后用了两周时间才写完这篇文章,谨以此文祭一代才女鱼玄机。

(2)德文版和英文版都是最好的朋友迈希相赠,感谢他带来这么好的书给我。

(3)其实在读的过程中每一首诗我都在书中的空白页做了更为详细的批注,在这里并不能一一详细解读,有时间再跟大家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