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第一谋士张良功绩(足智多谋张良多次抗秦)

导语:

说到张良,最先想到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日,张良在桥边散步,碰到了一个相貌平凡衣着简朴的老人,老人看到张良,把鞋子脱了下来,丢到了桥下,然后喝令张良去给他拿鞋子,张良虽然不高兴,但看老人已经老了,腿脚也不灵活,还是下去帮老人把鞋子拿了上来,结果老人不但不感激,反而变本加厉要求张良帮他穿鞋子,张良这个时候巴不得上去给老人一拳,但他还是忍住了,上去帮老人穿好了鞋子,老人这下没有再提无理的要求了,大笑着离开了,留下愣在原地的张良。

老人走出许多路后,回头看,看到张良还傻乎乎地站在原地,于是又道:"孺子可教也。"还约张良五天后的凌晨再来这座桥头相会。

五天后,张良来了,可老人自己提前了时间,已经在桥头上不知道等了他多久了,看到张良来了,很不高兴,说张良和他约见面还迟到,又约再过五天再相会。

第二次也是如此,到了第三次,张良半夜就去了桥头等待老人,这次终于没有"迟到"了,老人很高兴,给了张良一本书,那本书就是《太公兵法》。

这个故事,只是张良的一个奇遇契机,这本书成就了张良,也有了他之后的经历。

楚汉第一谋士张良功绩(足智多谋张良多次抗秦)(1)

桥上相遇

没落贵族

张良原本是韩国人,家境也算是很不错的,他的祖父连任韩国宰相,他的父亲,也是韩国的宰相,本来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宰相这个官位也会从他的父亲那里传到他的头上,可偏偏他运气不好,出生没多久后,韩国就被秦国给灭了,他的官位自然也就长了翅膀一般飞走了,他成了亡国奴,不再是原本家境显赫的宰相之子。

而归根究底,这一切的原因,都是秦国,如果秦国没有灭了韩国,那他就依然是宰相之子,或者已经做了宰相,而不会像现在这样。所以,他恨秦王。

楚汉第一谋士张良功绩(足智多谋张良多次抗秦)(2)

张良画像

行刺秦王

恨秦王当然不能嘴上说说吗,张良马上就付出了实际行动,他要刺杀秦王。

他花光了自己身上所有的钱,雇佣来了一个大力士,然后又打造了一把足足有120斤重的铁锤,然后,派人去打探有关于秦王的行踪,想要一锤子捶死秦王。

很快,他就知道了秦王的行踪,并且提前埋伏了起来,等待秦王的车队的到来。很快,秦王的车队就开来了,可所有的车子都是一模一样的,分辨不出秦王到底坐在哪辆车上。这下张良就懵了,最后,他指挥大力士向最豪华的那辆马车击去,大力士成功了,马车一下子就四分五裂了开来,车上的人也当场暴毙了,可那人不是秦王。

张良趁乱跑了出来,行刺失败了

原来秦王已经被多次行刺行刺出了经验,怕这次又有人行刺,所以提早做好了准备,在乘车途中换了好几次车,张良当然无法知道他到底坐在哪辆车上了。

楚汉第一谋士张良功绩(足智多谋张良多次抗秦)(3)

秦王嬴政

投奔刘邦

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各地反秦抗秦活动也都纷纷发展起来,张良借着这个契机,也开始发展扩大自己的势力,但是他的势力始终太小了一点,还秦王庞大的队伍比起来不值一提,为了保证自己的报仇大业能够成功,他决定去投靠别人。

张良本来想要去投靠景驹,结果在去的路上遇到了刘邦,俩人一见如故,张良也向刘邦提出了许多建议,刘邦也都一一采纳了,张良改变了主意,决定投靠刘邦。刘邦也十分看重张良,对于他提出来的谏言往往都会采纳,也让张良的聪明才智得到了发挥。

楚汉第一谋士张良功绩(足智多谋张良多次抗秦)(4)

刘邦

这之后,张良就跟着刘邦南征北战,一直到刘邦入住关中,天下初定,他也成了西汉开国功臣之一。

急流勇退

张良在刘邦成功入主关中以后,就果断选择了远离朝廷,不再插手朝廷中的事务,他对外宣称自己生病了,不能在上朝,慢慢的,他在朝廷里的地位也就下降了,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

公元前197年,刘邦想要改立太子,是张良让刘邦放弃了这个主意,也因为这件事,吕后对于张良也敬重了起来。

楚汉第一谋士张良功绩(足智多谋张良多次抗秦)(5)

吕后

公元前189年,张良病逝。

结束语:

张良是一个十分聪慧的人,他不会以貌取人,因此才有了那样的奇遇,获得了《太公兵法》,如果那天从桥上走过的不是张良,是别人,绝对不会有张良这样的脾气和耐性,肯定早就走人了。

可张良没有,他碰上了时机,也很好的抓住了他,成就了自己。

他也是一个勇敢的人,家道中落,作为一个亡国奴,他没有恐慌害怕,也没有因为害的自己变成这样的是秦王就放弃自己的报仇梦,相反的,他很快就振作起来并且付诸了行动。尽管最后行动失败,但他也付出了努力,而不是空座空等。

他也是一个有着良好眼光的人,所以才会在投奔别人的时候,果断改变对象,选择了刘邦。不仅仅是因为他和刘邦合得来,也因为刘邦善于纳谏,他在刘邦那里能发挥自己的用途。事实证明,他的选择是正确的。

最后,他也是一个懂得进退的人,刘邦顺利入主后,他就果断选择了托病远离朝廷,不是因为他不想做官发财,而是因为他深深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他的愿望已经实现,原本的目标也已经达成,他不想为了那莫须有的官位权位以及荣华富贵丢了自己的命,因此他选择了归隐。

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他帮助刘邦入主关中,帮助自己实现梦想,也帮助了吕后。他是一个十分聪慧之人,如果历史上的那些官员能像他一样懂得进退,分得清君主是否值得投靠,也许就不会有那么多悲剧,也不会有那么多"狡兔死走狗烹"的事情发生了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