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1)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一个难忘的春节,疫情横行,延迟假期、居家隔离……在举国紧张抗疫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之间,时钟的指针已经从除夕转到了元宵。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2)


元宵佳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也是春节的最后狂欢,当吃完甜糯的汤圆,猜完所有的灯谜,舞完最后一场龙灯,绽放最后的烟花,人们又将开启忙碌充实的一年。元宵节也是华夏民族最富有诗意的传统节日。在这一天里,每家每户在门前屋内悬挂五彩缤纷的花灯,寓意吉祥如意;晚上全家人坐在一起品尝吉祥之食--元宵,象征丰收和睦之日如环无端没有尽头。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3)


那么,元宵节是如何来的呢?


在古代的农耕社会里,正月十五这一日,本身就有着特殊的含义。 它是人们刀耕火种,开始播种的日子,是冰雪消融,生命开始萌动的时刻,也是漫长严寒的冬季结束后,一年的始发。所以人们把这一天称为元宵。就像梁简文帝在《列灯赋》中所描绘的:“何解冻之嘉月,值萱荚之盛开。草含春而色动,云飞采以偕来。”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4)


汉文帝时期,为庆祝周勃于正月十五勘平诸吕之乱,每逢此夜,帝必出宫游玩,与民同乐。在古代,夜同宵,正月又称元月,汉文帝就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元宵的叫法由此而来。还有一种说法,即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更是盛极一时。参加歌舞者达数万人,从第一天黄昏始至第二天天黑为止。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5)


不管元宵节起源从何而来,但元宵节习俗中有一个不可或缺的便是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元宵节赏灯的习俗形成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据记载,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开端。汉明帝永平年间,随着佛教文化的传入,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南北朝时,元宵张灯开始逐渐流行。梁武帝笃信佛教,其宫中正月十五日大张灯火。到了唐朝时,随着佛教兴盛,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因此自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并逐渐成为民间习俗。据五代时期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百枝灯树》载:韩夫人做“百枝灯树,高八十尺,竖立高山,上元夜点之,百里皆见,光彩夺目也。”历经千百年历史这一习俗经久不衰。到了现代,在正月十五到来之前,各地仍然会满街挂满各式各样的灯笼,到处花团锦簇,灯光摇曳,流光溢彩。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6)


除了赏灯,元宵节还有吃元宵、猜灯谜、放烟火等等习俗,各地各有特色,热闹喜庆非凡,说是全民的狂欢节也不为过。宋词大家辛弃疾留下的千古佳作《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既描绘了元宵节的热闹场景,也留下了令人荡气回肠的辗转情丝,为元宵佳节赋予了更瑰丽的文学色彩。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7)


元宵节的传统和来历(探秘元宵节的起源与习俗)(8)


作者:圆萝卜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