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头在哪里和途经的省(长江的起点)

 我们只有立足长江起点,才能理解万里长江全流程;我们也只有借助于万里长江全流程,才能理解长江起点。

  长江的起点 | 黄世贤

  ——在青藏高原,有座雪山叫唐古拉山脉的格拉丹东,那是万里长江的发源地。

  ——在宜宾,有个最具标志性的景点,叫合江门,那是金沙江和岷江的汇合处,自兹以降的大江称之为“长江”,那是万里长江的起点。

长江源头在哪里和途经的省(长江的起点)(1)

  

  2021年4月中旬,应战友之邀,我第一次到宜宾,那偌大圆球型的“长江零公里”地标告诉我,长江的起点就在脚下。

  金沙之江滚滚西来,岷江之水滔滔南下,两江合龙,汇成祖国的第一大江。合龙的两江一清一浊,一条来自“金生丽水”,一条生于岷山南麓。相传很久以前,三位仙女要去海边游玩,三姐妹一路向南走啊,走啊。一天,三妹说:“我要到东海的岸边,去看美丽的日出!”于是,三妹告别了两位姐姐,转身东去,来到美丽的东海岸边。这位仙女,名叫金沙。金沙江也从此转身东流,在宜宾与岷江合流奔向了浩瀚的东海。她的两位姐姐,则一路南下,最后变成了澜沧江和怒江。岷江的水在四川境内的走向是个“V”字形,宜宾是它的转折点,岷江也是长江水量最大的支流。位于岷江出山口的都江堰是中国水利工程的一个符号,它是“百郡秦并”伟业的结晶,至今仍滋养着巴蜀苍生。战国时,秦国为东扩统一六国,把四川盆地作为后方供应基地,命李冰父子组织当地老百姓修建了都江堰。虽然秦朝很快就不暇自哀,可都江古堰还在,下游川西昔日的蛮荒之地,终成千里沃野,“天府之国”也因此得名。起始于宜宾的长江挟两江之威势,裹上天之灵秀,携人间之璀璨,穿山越岭,九曲连环,奔流滔滔,向东流去。

  有河流就有城镇,宜宾翠屏区长江南的李庄因位处长江起点而荣膺“长江第一镇”的称号。这座依江而建的千年古镇,被历史的长河镌刻了“江”的特征:古老的渔村、遗留的驿站、历史上的水运商贸之地……因着水陆交通优势,这座古镇竟在抗战时期与成都、重庆、昆明一起受命于危难,成为抗战后方的文化中心之一。一大批学界大腕云集此地,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个个响当当的名字在这里发生交集:中国考古学之父李济、中国实验胚胎学之父童第周、五四运动学生领袖之一的傅斯年、中国现代最负盛名的史学家陈寅恪、中国现代语言学先驱赵元任……如长江在此发端,中国现代学术史上一部部开拓性著作也在此起航:金岳霖《知识论》的大部份篇章在李庄完成,董作宾在此地用一盏煤油灯照亮了湮灭古史的《殷历谱》……赫赫有名的英国著名科学技术史专家李约瑟也慕名来到这里为学生演讲。而最让人感动的莫过于梁思成夫妇在此租住的农舍里演绎的浪漫故事。每当夜幕降临,梁思成夫妇温馨相伴,借着摇曳的烛光,完成了中国建筑学科的开山之作《中国建筑史》。川南潮湿的气候和极度贫困的生活使本来就十分虚弱的林徽因卧病不起。“头号中国通”费正清夫妇时任美国驻重庆大使馆大使特别助理,他们到访李庄探望梁思成夫妇,劝梁林二人去美国工作和治疗,二人的回答折射出古老小镇所承载的民族精神:“我们的祖国正在灾难中,不能离开她。假如我们必须死在刺刀或炸弹下,我们要死在祖国的土地上。”

长江源头在哪里和途经的省(长江的起点)(2)

  二

  在宜宾待了整整7天,访李庄,游石林,看天坑,览竹海,溯岷江源头……站在地标广场,看着奔腾的江水,想起一首名叫《长江之歌》的歌曲:“你从雪山走来”“你向东海奔去”,这是长江博大的气概;“你从远古走来”“你向未来奔去”,这是长江深沉的历史;“从雪山走来”“向东海奔去”,说的是长江的源头和尽头。相对于官方认定的长江起点,我们的认知更多地是停留在对五粮液的认同上,以至于产生长江太长,不清楚它从哪里起航的印象。对宜宾而言,长江是个匆匆过客,好像我们从未想到长江竟然还有起点,或者干脆把发源地混同为起点了。

  回到家后,我从网上搜索这方面的知识发现,河流的发源地与起点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发源地是指源头,河流的发源地是深山老林或冰域雪山,犹如赣江的起点是赣州,发源地是章江和贡江的源头。汇聚之前的金沙江和岷江两岸是高山峻岭和深渊峡谷,金沙江之险、岷江之威闻名于世,作为纯自然物象或景观衬托出长江“用健美的臂膀挽起高山大海”的气概——仅从功能上来看,则更多是为农业用水、居民饮水和养殖鱼类提供自然资源。而起点则不同,它不只是简单的自然地理位置,还赋予了河流劳动资料的属性,即可用于航行或可以进行水上负重运输等。河流成为航行或负重的劳动资料,必须具备流量大且地势较为平坦等属性,在宜宾的汇流处,即便是枯水季节也能昼夜通航3000吨级的船舶。

  马克思说过,作为自然资源,在文化初期,渔产丰富的河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而在较高的发展阶段,可以航行的河流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可以航行的河流”不仅是生活资料也是劳动资料。中国交通的文明史,也是一部水路运输史;中国文明的交流,就是靠着川流不息的河流。如宋明时期,坐拥水路交通要塞的鄱阳湖成就了江西的壮阔与繁华;京杭大运河——长江——鄱阳湖——赣江——大庾岭,构成了维系中华帝国政治统一与经济联系的一条水上通道。我想,史志上称赋予宜宾“江帆远影”“茶马互市”“码头会馆”“黄金走廊”“南丝绸之路起点”等美誉,恐怕主要还是因为她有长江主航运的价值,这也是她能够成为长江起点的根本原因。

  宜宾承担长江起点的一个重要使命就是确保了长江主航道的方向。“滚滚长江东逝水”,金沙江化身仙女三妹由此转东,岷江从九寨沟贡杠岭向西南穿过成都平原边缘。两江汇合,由此转向东流。东流,是长江的荣耀,也是中华民族的荣幸。长江的长度约为6300公里,被分为金沙江段、川江段、荆江段和扬子江段。川江段起于宜宾汇合点,止于湖北省宜昌市的南津关,是真正意义上的万里长江的起始段,是所有江段中最长的,有1020公里。上游重庆,中游武汉,下游南京,过了南京就是上海,再从上海直入东海。万里长江,这条构建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母亲河形成和发展了大大小小的城市,自西而东横贯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繁衍生息的能力是长江几千年来最具价值的历史推动力,它给予长江最值得骄傲的生命意义,宜宾便是这一生命意义的起点!

长江源头在哪里和途经的省(长江的起点)(3)

  三

  清华大学历史系的张国刚教授曾把中国历史的航向比喻为“文化的长江”,这或许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并说明宜宾作为长江起点的意义。

  从历史文化资源的角度来看,宜宾彰显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厚重底蕴。在这片沃土上,因诸葛亮大军铁蹄翻耕而形成三国文化,因大观楼真武山庙群而形成名城文化,因水东门潼关码头而形成大江文化,因一个民族在这里消亡而形成僰文化,因蜀南处处闻酒香而形成酒文化,因山间驼铃、茶马古道而形成茶文化,因浩翰的竹海而形成竹文化,因李庄而形成抗战文化,此外还有以精美绝伦的“九宫十八庙”为代表的建筑文化等等,这里就是一座丰富灿烂的文化宝库。

  文化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们长期创造形成的产物。同时又是一种历史现象,是社会历史的积淀物——它是生活方式,是行为规范。“文化的长江”把我带入历史的沉思。孔子每当见到水就要立驻反思。子贡问他缘由,孔子用十余个“似”来形容水的秉性:似德、似仁、似义、似智、似勇、似察、似包、似善、似正、似度、似意,正是由于水具有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品格,于是“君子见大水必观焉”。“文化的长江”也是流动的文化。长江文化孕育了中华文明,影响和塑造了长江流域的精神生活和文化历史。僰文化代表了勤劳,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码头文化是义气的符号,酒文化是文人骚客的代名词……苏轼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名作,此诗中既看到大江的汹涌奔腾,又唤起人们对人生的思索。江西诗派开山之祖黄庭坚谪居戎州时,在宜宾整整待了三年。贬谪,是场生命的磨难,“民病亦我病,呻吟达五更”。他于此凿石引水为曲池,名曰“流杯池”。流杯池旁,一边是涪翁楼,即昔日黄庭坚读书会友、挥毫泼墨之地;一边是丞相祠,为纪念诸葛亮南征而建。黄庭坚一生忠心为国,为宵小所不容;他与诸葛亮际遇各不相同,但二人以民为本的思想是一样的。而正是长江流域,孕育了四川人的乐观,云南人的温婉,重庆人的刚烈,湖北人的豪气,湖南人的坚韧,江西人的矜持,安徽人的恬淡,江苏人的才气,上海人的精明……

  宜宾,让我们领悟到了长江流域的文化认同,即王勃诗中的古蜀文化精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万里长江川流不息,千年文脉绵延不绝。宜宾是一个能折射出长江文化精神和文明感召力的起点。这里是赵一曼“甘将热血沃中华”的起点,她跨江渡海走天涯,铸就了“白山黑水”民族魂;这里是李硕勋接触马克思主义的起始,涤荡污水翻千浪,其革命风范与长江相辉映。李庄是民族存亡时刻的一脉中国文化高地,是民族精神的涵养地。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地方,成为抗战时大师们的第二故乡和莘莘学子的崭新起点。1948年国民政府遴选出81名首届院士,9名属于这里,同年三千多名毕业生从这里出发,或投笔从戎血洒抗日前线,或破茧化蝶放飞安邦理想……

  我们只有立足长江起点,才能理解万里长江全流程;我们也只有借助于万里长江全流程,才能理解长江起点。

长江源头在哪里和途经的省(长江的起点)(4)

  四

  起点,起航希望;起点,拥抱未来。

  中国精神的两个最基本特征:为人,君子以厚德载物;处事,君子以自强不息。在每个人的人生路上都会有许多起点,要想把握住每一个起点,就要学着做一个厚德载物、自强不息的人,这样才会感觉到人生的多彩美好,才能把握住人生的航标,最终通向成功的彼岸。宜宾作为长江的起点,以其独特的面貌和精神特质影响着整个长江流域。三千年前,这里就有人聚居。三千年来,水的柔美和坚韧养育出这里的人民热情奔放、秀外慧中的独特性情。宜宾位居川、滇、黔三省交界处,为江海联运第一港,是四川出入云、贵和南下出海达东南亚的重要通道和门户,是通往川西、川中、川东地区的黄金走廊。这一新的起点,让我们对未来充满遐想。

  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政党乃至一个国家,虽然不能说其成就一定就取决于起点,但不同的起点,必定会带来不同的高度,也必定会孕育不同的希望。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成立时,全国几百个党派林立,大家见面时第一句问候的话是“党否?”然而,他们大多都在迷茫中成立,在失望中解散。只有中国共产党的起点具有前所未有的高度,孕育出中华复兴的希望。从成立时的50多名党员,到今天的9100万党员。李大钊提出为“中华民族更生再造”而奋斗,1925年毛泽东在《政治周报》发刊词中写下“为了使中华民族得到解放,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为了使人民得到经济的幸福”,二十八年后浪花淘尽英雄,毛泽东宣告:“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我们渴望尽快改变落后现状,“使中华民族来一个大翻身”。我们的党与时俱进,砥砺前行,经过70年来的风雨历程,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产生于过去的现在,孕育着伟大的将来。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中国正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在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起点上,我们展望明天,必将是大江东去,“长风破浪会有时”。

  作者简介:黄世贤

长江源头在哪里和途经的省(长江的起点)(5)

  黄世贤,北师大中文系毕业后在中共江西省委党校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研究工作,二级教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江西省人民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赣鄱英才555工程”领军人才。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