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 冰心(一片冰心情动四城)

一片 冰心(一片冰心情动四城)(1)

图④:吴文藻冰心纪念馆。

资料图片

图⑤:昆明冰心故居。

记者 李茂颖摄

图⑥:福州冰心故居。

杨建峰摄

福州故居

《我的故乡》寄深情

1900年10月5日,冰心出生于福州一座充满书香气的院子。

“我们这所房子,有好几个院子,但它不像北方的‘四合院’的院子,只是在一排或一进屋子的前面,有一个长方形的‘天井’,每个‘天井’里都有一口井,这几乎是福州房子的特点。”在冰心的散文名篇《我的故乡》中,细腻笔触记录着家乡点滴,文章中描写的院子,正是坐落于福州市南后街北口西侧与杨桥巷交汇处的冰心故居。

1903年,冰心随父迁至烟台;再次回到福州时已十一二岁,在福州女子师范学校学习不足三年,冰心再次随父亲北上,就此离开故乡。

这短短的岁月,被她以真挚温柔的字句写进书里。在《我的故乡》里,冰心这样写道:“祖父和我们这一房,就住在大厅堂的两边,我们这边的前后房,住着我们一家六口,祖父的前、后房,只有他一个人,和满屋满架的书,那里成了我的乐园……”

这座故居除了见证了冰心的少年时光,还是林觉民的祖辈七房人家聚居处。才女林徽因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一处民居、三位名人,赋予了这里特殊的意义。

(记者 钟自炜)

北京故居

“冰心”在这里诞生

中剪子巷是张自忠路北侧从东往西数的第一条胡同,冰心故居就在胡同西侧一条凹进去的夹道内。1913年冰心从福州迁来北京,从中学读到大学,在东城区中剪子巷33号住了10年。

1913年,冰心父亲谢葆璋出任海军部军学司司长,举家北迁至此。冰心的文学创作始于这座三合院,“冰心”的名字也诞生于此。

《〈冰心全集〉自序》写道:“我酝酿了些时,写了一篇小说《两个家庭》,很羞怯的交给放园表兄。用冰心为笔名。一来是因为冰心两字,笔画简单好写,而且是莹字的含义。二来是我太胆小,怕人家笑话批评;冰心这两个字,是新的,人家看到的时候,不会想到这两字和谢婉莹有什么关系。”

五四运动的惊雷把她“震”上了文坛,以《超人》为代表的“问题小说”,以《笑》为代表的白话散文,以《繁星》和《春水》为代表的自由体小诗,奠定了冰心在中国文坛的重要位置,在思想上开始形成“爱的哲学”。

(记者 魏 薇)

江阴老宅

窗外翠竹挺拔

在江苏省江阴市夏港镇夏港河东街南首,坐落着一座始建于清朝的吴家老宅。

1929年夏,新婚不久的年轻夫妇在上海拜见了冰心父母后,又回到夏港老家拜见吴文藻父母。这是冰心第一次踏进这座粉墙黛瓦的屋子。

冰心在《我的老伴——吴文藻》一文中,对两人甘苦与共的爱情故事有过详述。这对学者伉俪56年不变的爱情传奇,沿着时光和季节,仍让人感动。

老宅原为砖木结构古建,有房屋三进两侧厢,大门朝北。1901年4月,吴文藻先生出生于此,开启了日后成为著名社会学家和民俗学家的波澜起伏的一生。随着岁月更迭、年久失修,建筑屋面塌陷,梁架腐朽。

2007年10月,江阴市夏港街道在原址修复故居,就有了我们看到的吴文藻冰心纪念馆。馆内有两位老人的照片、信件等资料,以及生前所用打字机、皮箱等珍贵文物。他们喜爱的翠竹又栽种在窗外,挺拔而高洁,那段江阴往事,好似就在眼前。

(记者 姚雪青)

昆明“默庐”

鸿儒畅谈国事

穿过车流拐进一条上山小道,一个别致的小院出现在眼前,青瓦白墙,费孝通题写的“冰心默庐”昭示着房子曾经的主人。

抗战爆发,北平沦陷。1938年夏,冰心、吴文藻夫妇携子女辗转来到昆明,曾住在螺峰街一带,不久又因躲避日本飞机轰炸搬到呈贡三台山。

在冰心夫妇居住的三年多里,梅贻琦、杨振声、罗常培等西南联大的知名教授学者常常来默庐畅谈国事和理想。

躲避战火的冰心并未放下忧国忧民的心。她义务任教呈贡中学,并题写了 “谨信弘毅”的校训,为《呈贡县立中学校歌》作词。“西山苍苍滇海长,绿原上面是家乡。师生济济聚一堂,切磋弦诵乐未央。谨信弘毅校训莫忘,来日正艰难,任重道又远,努力奋发自强,为己造福,为民增光。”时至今日,这首歌依然传唱。

(记者 李茂颖)

(责编:陈楚楚、陈蓝燕)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