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十部电影你看过却不敢承认(两个半小时以上的电影有没有可能全程一镜到底)

从技术上讲,两个半小时以上的电影没有什么难以克服的。真正的困难在于艺术创作。真正的挑战是你如何让观众在这个连续的时空中沉浸在电影中。「一镜到底」拍摄分为两种情况。一个是真一镜到底,比如《俄罗斯方舟》 Русский ковчег (2002)导演:亚历山大·索科洛夫,片长 99 分钟后,还有一些正片可以去掉片尾字幕。 90 分钟。

它使用斯坦尼康稳定器 索尼高清数字摄像机完成镜头拍摄,不仅有复杂的场景调度,整个场景包括圣彼得堡冬宫30多个房间,有2000多名演员,镜头拍摄需要摄制组所有人员经过仔细排练,确定拍摄时间每个人都知道在镜头里做什么,不能出错。因为冬宫本身就是一座历史建筑,整个排练时间都花在了上面 6 一个月才完成。最熟练的拍摄是镜头从室外进入室内外,因为内外照明不同,所以镜头需要添加灰色来控制光孔,进入室内通过门廊,助手用绳子拉灰色,所以不需要改变光圈,完成室内外光环境的连接。

而且是冬天,从外景进入内景时,镜头上可能会有水蒸气凝结。这只能碰运气...这些技术问题都是比较小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你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情节和表演的合理性」。俄罗斯方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努力,包括「偷懒」的技巧。例如,为了避免演员的错误导致整部电影报废,导演在大多数场景中没有与主角和其他团体表演的互动(因为这些路人在情节设置中看不到主角,哈哈哈)。只控制主演的表演和走位,相对省心...但即便如此,拍摄也要反复尝试很多次才能完成。我不记得拍了多少具体的照片,但印象应该至少是拍摄 5 次。另一种是伪·一镜到底,这种情况很多,比如希区柯克的《夺魂索》 Rope (1948),片长 80 分钟。因为剧本是根据戏剧改编的,所以是一个「实时电影」,也就是说,故事的长度就是电影的长度。它首先从创作层面解决了问题「你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个核心问题,技术层面的解决只能根据时代特点因地制宜。全片「看起来」这是一个完整的镜头,但实际上是10 一个镜头拼接而成。这是因为当年胶片摄影机最长的拍摄时间是 10 这种拼接方法必须在几分钟内完成(一个胶片的长度)。受当年技术条件的限制,这些镜头剪辑点还是比较明显的,有四个剪辑点是直接切换不同场景的镜头,但由于观众的注意力都在剧情中,大多数观众都不会意识到这里有剪辑。剩下的五个剪辑点是用暗场过度结束——把镜头推到一个人或物体附近,然后让人或物体占据整个画面,结束镜头拍摄。下一个镜头从这个黑暗开始,剪辑点就是这个过度的黑暗画面。这种方法一直在使用,比如萨姆·门德斯导演的《1917》 (2019),片长 119 分钟,也是由多个镜头拼接而成。

由于现代电影技术的提高,这一点「一镜到底」生产难度大大提高。整个场景变化丰富,包括七八个主要场景,包括战壕、无人区、农场、城镇废墟、河流、森林等。而且因为是战争背景,演员需要根据剧情不断改变战争化妆和服装,这就增加了难度。最后,这部电影被编辑了 特效完成了这些镜头在不同场景中的转换和拼接,但由于电影叙事的需要,《1917》不是一部电影「实时电影」,或者利用视角人物昏迷等设计来完成时空跳跃。最后简单总结一下,从技术上讲,两个半小时以上的电影完全有可能一镜到底。剩下的就是能否在创作层面上解决「你为什么要这么做?」核心问题。编辑是构建电影时空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当一个创作者决定放弃这种重要的电影艺术创作手段时,他必须理解你为什么要这样做,你想要什么。

这十部电影你看过却不敢承认(两个半小时以上的电影有没有可能全程一镜到底)(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