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诞生于怎样的土壤?

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优秀的?

哪些国家的教育模式最成功?

......

每个爸妈都希望找到一条通往“成功”的育儿路径。

如果你好奇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孩子在干什么,那么这本《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推荐给你。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1)

作者阿曼达·里普利,常年关注学校教育的主题,致力于世界各国的教育开发与研究。

在每三年一次的经合组织国际学生能力评估测试(PISA)中,芬兰多次位居榜首,韩国、波兰则是名列前茅。

为了寻找答案,她跟踪并记录了三个美国高中生分别前往这三个国家作为交换生的心得体会。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2)

芬兰 :快乐教育只是假象

只有500万人口的芬兰,被誉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

在很多人眼中,芬兰教育就是“快乐教育”,但事实并非如此。芬兰孩子虽然从不上任何补习班,成绩也不排名,但他们会定期参加各种高难度的考试。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3)

来源:PISA测试数据

我们来看一组书中给出的数据:

学生需要定期接受随堂测验,每隔6周就要参加一次小的学期考试;

考试的内容是用平时积累的素材,写出3-4页的论文,临时抱佛脚的刷题在这里是行不通的。

芬兰的大学入学考试(相当于高考),考试足足要持续3周,长达50个小时

其中,考芬兰语的部分考试(相当于我们的作文)是这样的:第一天用6个小时写几篇议论文,第二天的6个小时要从14个题目中选择一个写成长篇议论文。

而题目是如“为什么中东的和平难以实现?”这样的程度,基本包揽了人文地理、历史、社会知识等等知识的基础上的思辨能力考察。

美国女孩金作为交换生来到芬兰后,发现大家的学习劲头足得超乎想象。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4)

在芬兰交换的美国女孩 金

在芬兰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格外地认真专注,哪怕是调皮捣蛋的“坏学生”也从不缺勤,都会按时完成作业。

原来,虽然不是每个学生都是优等生,但他们都有一个共识:好好学习是自己的本分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5)

波兰:合理的分流考试,注重基础教育

我们随着交换生Tom来到了已经实施十多年义务教育的波兰。

波兰非常注重基础教育,公立学校实行免费教育。

这样政策的效果也很明显:据统计,波兰90%以上的人具有至少高中文化水平。

波兰有两个教育现象:一是不害怕失败;二是重视考试,去职业学校和高等教育学校一碗水端平。

来到波兰后,美国交换生汤姆感受最深的就是波兰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惊人的学习热情。

他发现波兰,数学课禁止使用计算器,并且严抓数理化基础。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6)

波兰课堂

虽然他的波兰同学的数学也不比美国同学更好,但是波兰学生不惧怕考试失败,而美国同学普遍害怕失败。

在他们身上看不到考试失利带来的沮丧,反而是越战越勇的乐观。

波兰学生愿意花精力去学习难度更高的内容。

此外,和芬兰不同的是,波兰重视考试,并通过分流考试确定孩子去职业学校还是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波兰非常在意教育公平,他们会给职业高中、或是偏远的学校投入更多教育资金,能让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拥有同样的声望。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7)

韩国:24小时疯狂补习班背后激烈的竞争

随着交换生Eric我们来看看韩国教育。

众所周知,韩国的补习文化闻名全球。

令Eric没想到的是,他第一天走进教室,就发现同学们的课堂纪律堪忧。

课堂上,有的学生趴在课桌上睡觉,有的在聊天。奇怪的是,老师也并没有把睡觉的学生叫醒,而是习以为常地上课。

后来Eric才知道,白天补觉的同学其实提前就学会了老师所讲的内容,缺觉的原因是他们晚上学到很晚。

从早上8点到晚上9点,韩国的学生都在学校接受学校教育。

放学后,灯火通明的大峙洞补习街,才是学生们真正的竞技场。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8)

来源记录片《学习的人》

数据显示:70%的韩国学生会去校外补习班,他们每天花在学习的时间高达15-18小时

为了考上好大学(如首尔大学、高丽大学、延世大学),父母用力托举孩子上昂贵的补习机构,机构也不断完善考评机制推出明星老师,学生们通宵达旦地学习,每个人都拼尽了全力。

然而残酷的是,韩国高考每年大约十万名考生参加考试,录取率只有50%左右

韩国家长对孩子采取教练式管教,虽然他们也十分关心孩子,但孩子的考试成绩被视作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指标。

最终,交换生Eric选择了转学,因为在他看来他们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乐趣。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9)

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诞生于怎样的土壤?

纵观不同国家的教育方式,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

但几乎都有一个共识:想要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良好的教育环境以及自身的努力尤为重要

想要培养出“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需要什么样的土壤?

1.强大的师资力量是保障

同样是学习成绩好,芬兰的学生却不会被迫每天学习超长时间。

能够让他们实现“生活和教育可以共存”目的,背后是优秀的师资力量的保障。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10)

芬兰课堂

这得益于芬兰政府曾采取的一系列强硬举措。

从师范院校的选拔到对教师工作采取自上而下的问责制,国家督学机构做定期查访等措施,这些严格政策放眼全世界都堪称罕见。

芬兰的学生对老师都发自内心的尊重,因为他们自己也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老师有多么优秀。

2.培养学生的内驱力是关键

为什么这三个国家的教育会在世界前列?学生的内驱力是关键。

关于学习的原因,三个国家的学生都有着看似不同,但却又相同的答案。

芬兰学生说“因为这是学校,如果这(努力学习)都做不到,我还怎么毕业,上大学、找到好工作呢?”

而波兰学生则更简单直接,“我们可不能落后。”

在竞争激烈的韩国,虽然高压下是不快乐,但他们也非常清醒:“在韩国,一个人的受教育程度可以被简化成考试分数,如果分数足够,那么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就如同探囊取物。”

不管怎么样,在这三个国家孩子们从小就知道,学习从来不是为了追求成绩,而是要拥有能够选择更好生活的能力

世界上最神奇的三个孩子(世界上最聪明的孩子)(11)

图源记录片《学习的人》

坚持学习,或是无奈或是喜欢,都是他们内心的选择,而不是为了应付父母。

3.父母对子女的家庭教育同样重要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教育模式,但是这仅仅是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不同也一样深刻影响着教育结果。

2009年起,PISA项目发起人便开始将父母纳入PISA调研对象。

结果发现,那些自愿参与孩子课外活动的家长培养出的孩子在阅读方面的表现,反而比撒手不管的更糟糕。

但是,如果父母本身就习惯单纯为了享受而定期阅读,那么孩子也更容易享受阅读的乐趣。

这一点上,芬兰的父母和韩国的父母对比是最鲜明的。

在走访了3个国家的里普利看来:芬兰父母是权威型父母,认为“玩”是基础教育的首要目标;韩国父母大多是专制型父母,对孩子学习更加严格要求的是结果。

显然,这种“权威式教养方式”对孩子发展更有利,更容易让孩子成功。

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让孩子拥有自己的思考能力,以及应对各种挑战的社会能力和个性品质。

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不断唤醒孩子的内驱力,让他们朝着更好的方向前行。

无论国家教育体系如何,都希望父母们能找到帮助孩子们提高学习能力的对策。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