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乡村振兴直播活动(他们投身乡村振兴)

文/视频 三湘都市报·新湖南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黄亚苹

歌声绕梁唱山河,余音袅袅颂家乡。当下,青年积极投身乡村振兴“大舞台”。他们分享田野阡陌怡然生活之余,家乡的袅袅余音也通过短视频、直播间传到全国各地。三湘都市报梳理了几位湖湘大地上的直播潮人,看看他们如何用新手段推介家乡。

【故事一】

数千场直播让“临湘浮标”乘风破浪

“一蓑一笠一扁舟,一丈丝纶一寸钩;一曲高歌一樽酒,一人独钓一江秋。”这是清代诗人王士桢用《题秋江独钓图》描绘出秋江边渔人独钓的逍遥景象。在湖南,不仅有一群野钓人与王士桢有着共同爱好,他们享受着繁星下波光粼粼的寂寞和鱼儿上钩时的喜悦;还有一群嗅觉敏锐的电商主播,把“湘北门户”岳阳临湘市的浮漂卖向全国30多个省市,“浮漂小镇”也借机完成了一场新的“穿越”。

组织乡村振兴直播活动(他们投身乡村振兴)(1)

(正在挑选直播商品的廖丹。)

5月4日晚,在快手主播“华鹭三嫂爱钓鱼”的直播间内,随着一句“秒杀产品已上架”的下单提示,天南海北的订单涌入直播间,镜头外的接单软件打印一张张快递单,不到10秒,300个单价6.6元的野钓醒目尾漂便全部售罄,顾客不断留言“快加单”。

这是临湘市华鹭户外渔具商行创始人廖丹直播卖货的第五年,数千场直播的积累,直播间有了近50万关注者。每场直播后,廖丹都会分析销售数据,将留言板上顾客对全国各地鱼情、水情的反馈记录在册,作为品牌开发新品的依据。

即将迈入不惑之年的廖丹,算是将临湘浮标的卖场从线下拓展到线上的“拓荒者”。2011年,她与丈夫李贞华将当地浮漂拿到网上卖,曾做到全国漂浮类目销量第一;2018年,为应对电商板块的价格战,夫妻俩尝试在短视频中植入广告;2020年,面对镜头还有点儿不自在的廖丹创建了自己的直播帐号,自有品牌也渐渐在“浮漂小镇”中站稳脚跟。

三湘都市报记者了解到,在2021年“双11”期间,廖丹直播间日均销出4-5万单,整体销售额突破百万元。在她的自有工厂中,160余名员工基本是回乡务工的“宝妈”“宝爸”,人均月收入可以达到5000-8000元,为解决当地就业、带动共同致富注入了新的活力。

如今,浮漂的原材料早已不限于芦苇,当地山陵丘地上的桐木、来自南美的巴尔杉木、云南的孔雀羽,高科技纳米材料都成为临湘人制作浮标的材料。与廖丹一样的“80后”不再走南闯北参加展会、上门推销,坐在家中便可让一根小小的“临湘浮标”乘风破浪,崛起为湘北地区一大支柱产业。

【故事二】

“混血”导游直播带你云游“国际张”

南方的初夏是一年中最适合旅游的时节。“进入景区,你就能看到一侧的石峰拔地而起,傲然而立;灰色的崖体上,点缀着郁郁葱葱的翠绿植被。欢迎你们来张家界旅游!”5月初,在张家界导游“浓阿妹”的抖音直播间,张家界武陵源景区巍峨之美被展现得淋漓尽致。

组织乡村振兴直播活动(他们投身乡村振兴)(2)

(推荐张家界美景的吴浓。)

“浓阿妹”本名吴浓,是苗族和土家族“混血”的“95后”,在张家界旅游学校毕业后成为一名导游。疫情之前,她的工作状态是“连轴转”,“2017年前后,天门山景区可谓是一票难求。为了接待好跟团游的外地游客,导游至少需要提前一周给他们买票。”

疫情之后,“国际张”的海外游客锐减。“如画美景依旧在,如果缺少了观赏之人,好可惜!”用短视频推广张家界,是吴浓的初尝试。

“在张家界澧水河畔拍摄的一条夜景视频,一晚上就涨粉一万多人。很多网友在评论区说,‘张家界好美’‘有时间一定要来张家界玩一玩’”。吴浓表示,粉丝逐渐增多,她试着分享张家界的美食、民俗文化、少数民族服饰等。

“也有很多粉丝会私信我,让我安排旅游行程,这是对我的信任,更是对张家界景色的信任。我每天直播不只是为了我自己,也是为了更好地去宣传我们张家界。”带着全国网友云游张家界,吴浓也格外认真仔细,她会和粉丝们介绍猕猴桃、腊肉、莓茶等当地美食,还时不时和网友互动,讨论张家界该怎样游玩。

导游津津、导游萱萱、导游小颖……除了“浓阿妹”,还有更多青春的身影活跃在张家界的各个角落,为“国际张”卖力吆喝。这些“95后”导游与张家界相辅相成,张家界的独特魅力为她们带来粉丝。夕阳落下,余晖洒满山尖,她们身着土家族传统服饰在镜头前边唱边跳,也为张家界带来了更多人气。

【故事三】

“90后”“夫妻档”直播带货有了650万粉丝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凤凰县山江镇凉灯村,“苗家阿美”与丈夫“老二”正讨论着直播中要推荐的商品,“产品质量要严格把关,货源也要稳定。”

阿美是土生土长的苗家妹子,她与“老二”结婚后,夫妻俩在城市里奋力打拼。城市生活繁华万千,唯独少了田野间那份恬淡诗意。家乡高速通了,也脱贫了,糍粑、土蜂蜜、烟熏腊肉、野生葛根粉这些特色美食却没有跟着年轻人一块走出去。

“苗族文化好像正在慢慢消失,我们不忍心她被埋没。”2020年,夫妻俩毅然辞去工作,回到家乡。这个传统的苗族村寨三面环崖,属于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寨内古树参天,鸟鸣滴翠,一栋栋土墙黛瓦的传统民居错落有致。卫星地图上小到只剩零星一点的村落就像山水国画上的几个小色块,隐现在一幅水墨长卷中。

回家后,小两口抓住了网络风口,决定从线上传播开始,自学拍摄剪辑制作短视频。“一开始我俩都不专业,为了拍一个几秒的镜头折腾好几天的都有。”视频拍什么、怎么拍、剪辑怎么衔接、风格怎么决定,夫妻俩常常为此苦恼不已。

视频中的阿美,时常盘起一头乌黑靓丽的秀发,身着绣有苗族花纹的服饰;她经常上山采摘各种野菜,简单烹饪就变成一顿顿美味佳肴。一家三口其乐融融的生活,让网友们羡慕不已,更有人称阿美为“苗族李子柒”。

目前,夫妻俩共发布了近200个作品,在短视频平台上有超过650万粉丝,销售的湘西米豆腐、苗家糍粑销量都已超过3000份。现在,夫妻俩又有了新目标。“如果我们可以将村内的特色产品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必然能吸引大量在外务工的年轻人返乡就业,我们也会朝着这个方向继续努力。”

记者手记

直播时代,更多人遇见“家乡味道”

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下,农村重焕生机,成为千千万万青年人实现创业梦想的热土。他们中,有的推销家乡特产,有的推荐家乡风貌,还有的搭建产业链,吸引年轻人回乡创业。

抖音乡村数据报告显示,2021年,179.3万款农特产通过抖音电商上行进城;短视频在乡创者手中成为展示乡村风貌人文的工具,亦成为众多新农人的学习工具。

返乡的原因,青年人们有着不同的答案。当高楼广厦间的生活压得人喘不过气,他们选择另辟蹊径,带着技术、信息和视野回到家乡,一张张原本隐匿在大山深处的生态“名片”通过高高架起的网线传向四方,也让更多异乡游子遇见“家乡味道”。

[责编:陈舒仪]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