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死感悟(生死之感悟)

说起生老病死这个话题,大家是不是感觉很沉重呢?毕竟每个人都盼望自己健健康康,长命百岁,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人的生死感悟?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人的生死感悟(生死之感悟)

人的生死感悟

说起生老病死这个话题,大家是不是感觉很沉重呢?毕竟每个人都盼望自己健健康康,长命百岁!

年少时的我,感觉死亡是如此遥远,根本谈不上去接受。即便是自己村里有丧事,或者路上遇到出殡之类的事情后,我就会条件反射到胃里难受,有时竟然发生恶心呕吐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渐渐地懂得生老病死乃自然规律,任何人都不能够逆转的。如今到了知天命之年的我看到过,也经历过很多生离死别的事情,逐渐对人的生死能坦然接受,不再畏惧。即便如此,但是当自己的亲人真的走到了死亡这一步时,每个人还是不愿意接受的。即使亲人已是百岁,心中还是有无限不舍,与痛苦。那么如何接受生老病死呢?

我的老父亲曾这样对我讲过:当父母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就不要和自己的孩子们关系走得太近了,太亲热了。适当放开距离,彼此都冷淡点,疏远一点。这样父母离开人世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够接受。老父亲的意思就是让孩子们能从感情上放下自己的亲人,这样失去亲人后不至于太痛苦。事实上谁又能做到呢?现实中很多家庭都是因为父母瘫痪卧病在床不能动弹,孩子们伺候的时间长了,看到自己的老人遭罪,自己也遭罪,这时候估计就能渐渐的放下了。最起码,尽了孝道,努力付出了,心里踏实了,就不会遗憾了。

我爷爷去世时,享年74岁。在那个年代,不是高寿的人,但也还算可以,说得过去。因为爷爷身体一直很好,在我记忆中爷爷一年基本上只有一两次生病的时候。所以,爷爷最后一次生病时,我心里压根就没丝毫准备,根本没有想到他会突然离开我们。因为当时的交通不方便,自己又有孕在身,好几个月都没有回娘家,没有看到爷爷。他老人家临终,我也无法见他一面,给我留下了终生遗憾,这种痛曾折磨了我那么多个日日夜夜。但是,唯一能自我安慰的理由就是,人到了一定年龄都会死去,老天不会留下任何人。

前年,表弟的儿子刚刚28岁,因为心梗去世。本来还是有一定的时间可以积极治疗,但是因为本地医学条件有限,没有诊断清楚是什么问题,一条鲜活的生命就这样被耽搁了。表弟家是独生子,弟媳妇哭得死去活来的,神神叨叨的。两年了,还是走不出失去儿子的悲痛中。前几天,同事的妹妹年仅43岁因为车祸意外身亡。每每此时,我都会觉得,生命好脆弱,一瞬间就可以灰飞烟灭。突如其来的灾难,可以一下子击倒最亲的人。这种死也许区别于生老病死的死吧。可是,生命有时又和年龄无关。当然年纪越大的人去世,感觉越容易接受。白发人送黑发人,自古就是非常痛苦的事情。

当亲人不管是微笑的,还是平静的,还是痛苦地离开我们。这一切,在他们去了另外一个世界后,就置身世外了。唯一让他们留恋的和放心不下的,可能就是那些和他们相关的人和物了。因此,一般在老人去世的时候,他(她)的另一半,总是会边安慰她(他)放心走,边用手抚摸眼睛嘴巴让其闭合上,再把手心展开。意思就是让她(他)走得安心。

我们平时呢在亲人患重病时,要多多说些乐观的话。比如说,你慢慢会好起来的,不要担心我,我已经长大了,会好好照顾好自己的。我会让你放心的,也会照顾好家人的。也许亲人愿意听到这些话吧。如果亲人不幸真地离开了我们,我们也能减少一点他们心中的一些遗憾。如果亲人走时,是因为看不到我们的以后而感到遗憾,不放心的时候。那么,就跟他多说说我们以后的生活,这样可以让他放心一点和减少点遗憾。在亲人走的时候,不要让他看到你过度悲伤的一面,你要坚强起来。让他看到,让他放心安详的离开。如果可以的话,握住他的手或让他摸一摸你,让他感受你的顽强和独立,相信你一定会像你所说的那样,坚强。如果此刻你无法陪在亲人身边,要相信亲人会活在你心中,不要太过悲痛。

如果是亲人突然离开,意外离开。我们抑制不住自己悲痛的情绪。那么,为了让他能够放心地离去,就去做一些他希望你去做的事,好好去完成他的意愿。让自己忙碌起来,走出家去。在理智与时间的双重作用下,慢慢去接受。这个痛,虽然无人能替代。但是,我们都无法改变事实。只能逐渐走出悲痛,带着亲人的希望和祝福,继续生活。

人的一生就是,从出生到死亡。人生因死亡而珍贵。因为死亡让生命变得有限,生命才会变得如此可贵。当我们开始思考死亡,我们的人生也就开始变得有价值。星云大师说:“面对死亡,要顺其自然,处之泰然。”证严法师也说:“学佛就是要学得‘生死自在’,人生本来就是‘来就来,去就去’,非常自然。 大家又是如何看待生死的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