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

边寿民笔下的芦雁

边寿民(1684-1752),原名维祺(祺一作骐),颐公,渐僧,苇间居士,以字行,江苏山阳(今淮安)诸生。与王孟亭友善。用泼墨法创写芦雁。潇洒生动,飞鸣宿食,各得神趣。间画山水、花卉,别有逸致。工书法,所居苇间书屋,名流过淮阳咸造访之。雍正七年(1729)作瓶梅图见名人书画集。乾隆十五年(1750)作芦雁图。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3)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4)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5)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6)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7)

吴青霞笔下芦雁

吴青霞(1910--2008),学名吴德舒,号龙城女史,别署篆香阁主。江苏常州人。出身绘画世家,为江南收藏家、鉴赏家吴仲熙先生之女公子。1934年与李秋君、周炼霞、陆小曼等组成中国女子书画会并担任理事。1956年受聘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

吴青霞于绘画可称多面手,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无所不涉。刘海粟曾赞道:“像她这样的全能画家,古代少有,近代也不多。”在她的绘画中,尤以仕女、鲤鱼、芦雁最为精湛,其作品工写结合,笔墨劲挺流畅,色彩明洁秀丽。她笔下的鲤鱼鲜活异常,生气勃勃;她的芦雁,隽永细腻,千姿百态;她的仕女,取法唐人,有健美丰腴之姿,颇受喜爱。为了弘扬吴青霞的书画艺术,常州市建有吴青霞艺术院。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8)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9)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0)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1)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2)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3)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4)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5)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6)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7)

袁凤文笔下的芦雁

袁凤文(1944-)的大雁系列作品,天趣盎然、活泼自在,其细腻的情感在作品中随物宛转,于心徘徊,洋溢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现代审美情趣。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8)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19)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0)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1)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2)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3)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4)

薛怀笔下的芦雁

薛怀(1717—1804),字小凤,号竹君,晚号竹居老人,清中期淮安著名书画家,江苏桃源(今宿迁市泗阳县)人氏。其舅为清代著名书画家、“扬州八怪之一”的边寿民。薛怀自幼在淮安随边寿民学画,故耳濡目染,得其真传,亦以芦雁驰名,在清代花鸟画中具有重要位置。淮安市博物馆收藏的其《芦雁图轴》,集中体现了他的书画艺术,是一幅不可多得的艺术作品。

野雁画法(雁过无声思念留痕)(25)

这幅《芦雁图》轴,纵120厘米,横92厘米,纸本,设色水墨画。上写河滩之上,水低沙平,芦花飘雪。芦苇沼泽上的五只芦雁,或曲颈理羽,或俯首觅食,或缩首酣睡,或俯仰唼咂,或引颈远望。此时,滩头上空有一只高声啼叫的芦雁,已双足伸出,即将落地。顿时,芦苇沼泽上的芦雁纷纷秋风振翮,弄吭明月,使寂静的河滩雁声嘹亮,划破夜空,突现生机。这正是“画雁分别见雁鸣,缣湘飒飒荻芦声,笔头何限秋风冷,尽是关山离别情。

喜欢我们的文章,请多多关注和支持哦,小编在此谢过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