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斜嘴、歪脖、高低肩、五官不正、四肢不匀,相貌丑陋却有状元之才,嘴肩歪斜却能公正执法,这就是徐九经,1979年创作、1980年首演、1981年第一次进京、连演34场、场场爆满,多年盛演不衰,湖北省京剧院的镇院之宝,这就是《徐九经升官记》。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1)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

湖北省京剧院于1979年创作排练的一部新编历史剧,并于1981 年演出。余笑予执导,郭大宇、习志淦担任编剧。“京剧第一丑”朱世慧饰徐九经,他将丑行与麒派老生的唱、做结合起来,颇具创造性。这个戏曾进京献演并被拍摄成戏曲艺术片,剧中“徐九经”这个人物形象在社会上产生了较大影响,一些特色唱段亦被广泛传唱;而且该剧已经有京剧、豫剧、昆剧、越剧等多个版本出现,并且已经走向香港、台湾、奥地利、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博得好评。

才高八斗难做官

京剧《徐九经升官记》,作品取材于张寿臣演出的传统单口相声《姚家井》。剧情是:皇叔“并肩王”内弟尤金强抢民女李倩娘为妻。喜堂上闯来了李倩娘的未婚夫刘钰,夺走了“新娘”。刘钰从军八载,立有战功,是“安国侯”刘文秉义子。皇亲国戚和统兵将帅发生诉讼,朝廷大员无人敢理这场官司。

《徐九经升官记》

玉田县令徐九经被“并肩王”举荐为大理寺代正卿,审理此案。徐九经设计从侯府诓出倩娘,夜审后得知抢亲作恶的是尤金。“并肩王”亲来见他,要他不要忘了自己的保荐之恩以及安国侯的陷害之仇。

原来九年前,徐九经考中状元,安国侯嫌其貌丑,只放了个七品县令,“并肩王”正是了解此番缘由才极力举荐徐九经的。王府又派人送来毒酒“仙鹤顶上红”,迫其就范。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2)

《徐九经升官记》

次日,“并肩王”、“安国侯”齐踞公堂,尤金、刘钰有恃无恐,要娶倩娘。徐九经语出惊人:“刘钰与倩娘定亲,有人证在场;尤金与倩娘定亲,有婚书在手。本官判决:李倩娘单月事刘钰,双月事尤金,同为二人之妻,按月轮换!”后举起毒酒,欲“以死赎罪啦”。倩娘受辱,夺过毒酒,一饮而尽。

徐九经命人将倩娘“尸体”分为两半,由刘、尤两家厚礼安葬。后来尤金承认手中婚书是假,拂袖而去,而倩娘喝的也不是毒酒。在惩治了尤金,成全了刘钰与倩娘的婚事之后,徐九经弃官悄然离去。

“徐九经诞生记”习志淦述

我创作《徐九经升官记》,从始至终,也处处充满了戏剧性、偶然性,但这种偶然中又有必然。正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1975年底,文革结束前夕,文化局派人去乡下辅导知识青年排节目,一个偶然的机会,我跟演员队的郭大宇被分到了一起……二人从政治议论到艺术探讨,结下了深厚友谊。三中全会的思想解放运动,也解放了我们的思想,在经过几年的反思和重新学习后,创作思想有了质的飞跃。1979年,他讲了张寿臣先生的单口相声《姚家井》给我听,引起了两个人的极大兴趣。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3)

《徐九经升官记》

《姚家井》故事的大意是:清朝光绪年间,在北京姚家井这个地方,两个有势力的家族为了争夺一个女人,闹出了一场人命官司。审案的是位五品御使,因为两边的势力不敢得罪,就用了一个奇特的方法断了案。我们发现,他断案的手法,是一个很好玩的“戏核”。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4)

《徐九经升官记》

我们在学习古今中外的经典作品时发现,能够流传于世的好戏,都有一个十分奇特的“戏核” 。如《俄狄浦斯王》的弑父娶母;《美狄亚》的杀子报仇;《威尼斯商人》一磅肉的赌注;《西厢记》中崔、张私会;《牡丹亭》中杜丽娘惊梦等等。从民间故事或前人作品寻找“戏核”进行创作,似乎是条“捷径”。莎士比亚三十七部名剧就有三十五部是用旧剧题材加以重写的。根据传统戏改编重写的《十五贯》、《春草闯堂》、《团圆之后》、《狱卒平冤》等深受观众欢迎的剧目,无一不是抓住原剧的“戏核”进行再创造的产物。就象人体的遗传基因,“戏核”的质量决定着作品的质量。

“丑”的不一般

凭着认真严肃、锲而不舍的精神,朱世慧在京剧表演艺术的道路上成就斐然。1981年至1991年,他主演的《徐九经升官记》共计演出700多场,1982年的电影《升官记》更是让这部戏在全国范围火了一把,朱世慧也因此剧成为享誉全国的丑角表演艺术家。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5)

《徐九经升官记》朱世慧饰演徐九经

1981年,《徐九经升官记》第一次进京演出,连演34场,场场爆满,观众达四万多人次,各大报刊纷纷发表文章60余篇,戏剧界一大批著名专家如吴祖光、阿甲、范钧宏、马少波等也挥毫撰评论文章盛赞此剧。为了让这个“丑一号”能在台上立住,朱世慧别具一格,开辟了“丑生”这一京剧艺术的全新行当。从徐九经开始,文丑除了插科打诨还可以有大段的唱腔,除了演经典小戏还可以驾驭整本大戏,除了塑造喜剧角色还可以演绎悲、喜、正剧人物。

朱世慧在这出戏中,创下了比比皆是的精彩唱段,如一直为人津津乐道、百听不厌的全剧的核心唱段“当官难”,一个字字从他口中唱来就有别于一般老生唱段的沉稳苍劲,而是充满了跳跃感,有“大珠小珠落玉盘”之韵味,三十多句的大段唱腔脍炙人口,几十年来被观众传唱不已。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6)

朱世慧

除了唱腔精彩,徐九经特有的肢体动作、面部表演也是这部戏的最大亮点。当徐九经郁郁不得志时,他以歪脖树自比,满脸落寞;当突然受到提拔时,他在歪脖树前得意之情溢于言表;当得知真相被威逼恐吓时,惊得眉眼、嘴角一齐颤抖,“抖脸”绝技将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

剧评(作者:苍玮

因为演了这个徐九经,朱世慧的大名从1980年代初就为全国观众所熟知,尤其在央视春晚和各种戏曲晚会上,常见这个留着标志性光头的丑角;他演的节目也不拘于一般的京剧选段,更多的是在戏曲小品中领衔,30年了,总能给观众带来欢乐。幽默戏码的主人公通常给人一种不会老的感觉,我以为他也就在花甲上下,不成想今年已六十有九,真不像,台上还是灵光的丑儿,浑身都是戏,这就是“老戏骨”吧!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7)

《徐九经升官记》

这个清廉小官徐九经最突出的特点就是一个“丑”字,他嘴斜脖歪肩膀还一高一低,就这尊容站在赫赫朝班中着实不大体面,所以纵然是两榜状元也入不得主上的法眼。看到此处自然想起了另一个同情兄,姓黄名巢字巨天,《珠帘寨》里程敬思来沙陀国搬兵都是为了他,“圣上嫌他容貌丑,斩了试官贬状元”,可见“看脸”还真不是今天才有的潜规则。所不同的是黄巢直接给断了举业晋身路,还连累主考大人丢了性命,徐九经毕竟舍了一芝麻小官,也算能在一县之域给个勤劳王事的机会。所以黄巢在祥梅寺造反,能把嫌他丑的皇帝逼迫在西岐美良川;而徐九经九年治理得一县升平。这就是差距,说差距还不准确,应该算“差异”。

京剧徐九经升官唱段(京剧徐九经升官记)(8)

《徐九经升官记》

这出戏在各种矛盾中发展变化,更突出一个“巧”字,情节安排十分得当;而且无论戏里的人还是物件都能用上,个顶个有戏,戏份还足。比如一个出场貌似可有可无的卖酒汉李小二,后来居然成了关键的人证李石磙;又如李小二送来的一坛子村醪,竟然能被徐三品正卿送到侯王两府当作敲门砖,泼出去的酒能收回来;还有路旁的那棵歪脖树,既能让人励志后雄赳赳踏上登龙之旅,又能做个路标让人潇洒归隐远离官场龌龊。朱世慧开辟了“丑生”的全新表演行当,以丑角为基础,带着小生的雅气和老生的稳劲,一人挑起了整部大戏。

从徐九经开始,文丑不再只会插科打诨,也可以如明公正道的大主角一般有大段的唱腔。此戏中最有名的唱当然是《当官难》,精辟入里,听一遍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最后落音在“莫做官”三字...

——来源:中华戏曲

二黄散板

当官难难当官,徐九经做了一个受气的官、一个窝囊官。

自幼读书我为做官,文章满腹我得意洋洋洋洋得意进京考大官。

又谁知才高八斗我难做官,皆因是爹娘没有为我生一副好五官。

我怨、怨五官。

头名状元到那玉田县,当了一个小小的七品官。

九年来我兢兢业业做的是卖命的官,却又感动不了皇帝大老官。

眼睁睁不该升官的总升官,我这该升官的只有梦里跳加官。

原以为此番升官我能做个管官的官,又谁知我这大官的头上还压着官。

侯爷王爷他们官告官,偏要我这小官审大官。

他们本是管官的官,我这被管的官儿是怎能管那管官的官?

官管官,官被管,管官官管官官管管,管管官官,叫我怎做官?

我成了夹在石头缝里一瘪官!

我若是顺着了王爷做一个昧心的官,阴曹地府躲不过阎王和判官。

我若是成全了倩娘做一个良心官,怕的是刚做了大官我又要罢官!

我是升官,是罢官,做清官还是做赃官,做一个良心官,做一个昧心官?

升官,罢官,大官,小官,清官,赃官,好官,坏官?

官官官官官官官官。

哎,我劝世人莫做官(做好官),莫做官(做好官)!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