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桃花的特点(古人以桃花象征春日)

来源:运城新闻网历代诗词中有着无数题咏桃花的佳作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赞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苏轼的《送别诗》里描写:“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李弥逊的《诉衷情》则咏叹:“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古代桃花的特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古代桃花的特点(古人以桃花象征春日)

古代桃花的特点

来源:运城新闻网

历代诗词中有着无数题咏桃花的佳作。王维在《辋川别业》中吟:“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中赞美:“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苏轼的《送别诗》里描写:“鸭头春水浓如染,水面桃花弄春脸。”李弥逊的《诉衷情》则咏叹:“小桃初破两三花,深浅散余霞。”

古人不仅喜爱在诗词歌赋中描摹桃花的自然物形象,还常常通过它来抒情表意。于是,桃花与中国传统文化结合了起来,渐渐成了别具一格的文学意象,被赋予了独特的象征意蕴。其中最常被说到的意象之一,便是“春”的象征。

先秦时期的《吕氏春秋·仲春季》中记载:“仲春之月,始雨水,桃李华,仓庚鸣。”桃生长于冬末早春之时,常常被视为是春日里最早盛放的花色,正如苏轼所作的《桃花》中的描绘:“争开不待叶,密缀欲无条。傍沼人窥监,惊鱼水溅桥。”

古代文人在描摹春景铺陈春光时,最是喜欢以桃花落笔。陆游的《泛舟观桃花》便是以花和酒答谢春日,诗曰:“桃源只在镜湖中,影落清波十里红。自别西川海棠后,初将烂醉答春风。”唐代诗人吴融在《桃花》中曰:“满树和娇烂漫红,万枝丹彩灼春融”,渲染出极其灿烂的融融春色。王维的《春园即事》里吟曰:“开畦分白水,间柳发红桃。”杜甫的《风雨看舟前落花·戏为新句》中描写:“江上人家桃树枝,春寒细雨出疏篱。”又如宋代诗人黄升的《重叠金·除日立春》中也写道:“一笑绕花身,小桃先报春。”而陈亮的《采桑子》亦云:“桃花已作东风笑,小蕊嫣然,春色暄妍。”

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桃花象征着“春”,也象征着生机盎然。显然,桃花文化中包含着对自然与生命的崇敬。

(《中国青年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