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1)

社会发展到今天,农业生产也进入了全新的现代化时代,过去的那些农业生产方式和农业生产工具只能在记忆中去搜寻了。

(一)耩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2)

耩(jiang),就是由耩把,耩沿和铁铧三部分组成。耩把和耩沿都是自己或请别人用木头做的。一般都是选一截走向合适的木头,再经过简单的加工就可以了。耩沿都带一定的弯度,基本上像个横着的大S形,选料也比较随意的。而耩把大多用些硬质木头比如枣木,杜梨木或者是洋槐木等楦成的,大概就是齐腰的高度,带一个略微翘起的,类似于心脏形状的木头,叫作鼻斗子,大概是看样子还有点像鼻子疙瘩吧!这个形状是根据铧制作的。铧都是用生铁铸造的,那时候也只有供销合作社才能买到。铧都是固定的模式统一的规格,你只需买回来,往鼻斗子上一套,后面用半截绳子紧紧地绑在耩把上就行了。

由于耩的重量比较轻,用起来也比较轻巧,主要是用来揭土质疏松,不太死板的小个庄稼地和下种子的时候来揭地。用来种庄稼,揭地的时候,泥土顺着铧背同时翻向犁沟两边。阳春三月,冰解地消,辛勤的农人吆着牲口,掂着耩,趁着一场好墒走向田野开始春播。松软的泥土被翻起来就像劈开的泥浪一般哗哗哗的向两边倒去………带着泥土的芳香,男人们吆喝着牲口,一手扶着耩把,一手扬着鞭子,在前面犁着,女人们跟在后面,怀里搂着一个盛满种子的烂盆,很自然的走一步,顺手捏几个种子,准确的点到耩沟里。种下去就有希望,种下去就有收获。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3)

我小的时候经常跟着父亲去揭地。有时候用牛揭,有时候用我们那头跛毛驴揭。牛比较温顺,一般不用人拉。毛驴就不那么听话,得叫人死死牵着才肯端端的走。看着父亲揭地,一个人很自然的捉着耩把,一个手抡着鞭子,口里不停地吆喝着,十分悠闲自在。明晃晃的铁铧钻在泥土里,在牲口的牵引下,破土前进,滚滚泥浪汹涌澎湃,我感觉挺好玩。曾经试着揭过好几次,每次都不能如愿。总是东倒西歪的,把握不好方向,也掌握不住深浅。揭过的地就像麻花似的,而且揭不了几步还把人累得气喘吁吁的。好像耩把一点都不听使唤,牲口也故意和我作对似的。看我有点气急败坏,灰心丧气的样子,父亲就会说我做什也不能毛里毛燥的,要有点耐心,还没有走就想跑,谁是一下子就学会的吗?不要慌,尽量把耩把抓稳,刚开始不要图快,先由着牲口性子走………耩揭过去的地比较浅,也比较窄。俗话说,白雨跟耩沟。就是说夏天的雨来得急下得猛,地域性强,有时候很紧的距离,这边倾盆大雨,那边却阳光灿烂。比起“东边日出西边雨”显得更具体,更形象。

(二)犁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4)

如果要想把地犁的更深,更攘和一些,那最好是用犁。犁,也叫翻地犁或者是山地犁。相对于耩来说金属含量高得多。犁沿和犁头都是用铁铸造的,而且还是一个整体 ,犁头由犁盘和犁尖两部分组成,而且可以随时更换。把犁买回来只需要给安一个木头把子,就可以犁地了。犁沿是由一个带弯度的扁铁铸成的,头部连接牵引的地方,有纵列的几个小圆孔,主要用来挂牵引勾,通过几个小圆孔的不同高度,调节地犁的深浅程度。犁一般用来翻硬一点地,收过庄稼的地里有庄稼秸秆留的茬子,最好是用犁来翻,因为犁翻的比较深,而且翻起来的土都是顺着往一边往下倒,顺便就把各种杂物埋在地里,便于发酵沤做肥料。有时候种地以前,也会先把农家肥撒在地里,再用犁翻一遍,把肥料压在地里,然后再下种子,这样效果就好得多了。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5)

翻地最费的就是犁尖,天长日久,磨的也挺厉害,刚犁过地的犁盘明光锃亮的,好像一面镜子,都能照出人的影子。如果犁尖磨秃了,或者是犁地的时候不注意被树根或石头蹦坏了,只需重新买一个三角形的犁尖,用螺丝重新安在犁盘上,使用起来仍旧和新的一样。过去需要用犁翻的最多的地就是割过麦子的地。从割麦到后半年再种麦子,两三个月的时间,要来回翻好几遍,让地歇好,尽量不能叫长草,免得拔走地的肥劲。临种麦子再用犁翻最后一遍地的时候,顺便就把该上的肥料和化肥都翻到地里,为了把地拾掇平整,没有坑坑洼洼和土疙瘩,聪明的农人就会用一叫耱的农具,把刚翻过的地整个耱一遍,才可以种麦子。

(三)耱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6)

耱,就是专门用来耱地的一种农具,它兼有耱碎土块和把地耱平的作用,同时也顺便给地里的种子盖上一层土,有利于种子的发芽。耱其实也是一种很简单的农具。就是用几根木棍套成一个约两米类似于长方形的,中间略鼓两头稍窄的对称木框子,然后用一种从山里砍来的带刺的木头条子编起来。这种木条子特别硬,极其耐磨,好像就是专门用来做这种农具的,当地人就叫耱刺。如果实在没有,也可以用枣刺条子,只是质量能差一点,用起也是一样。

记得那时候父亲套耱,就是先用黄芦木劈成扁状的约两公分厚的木片子,做成一个大概两米成的木框子,立春后约上村里几人,就到南山里砍耱刺了。把砍回来的耱刺,趁湿阔得光光的,根据所需长度截的整整齐齐的再生一堆碎柴火,用烧过的热灰把每一根耱刺的中间部位,慢慢的煨热,紧接着把煨热的耱刺条子,像拧麻花似的一对折交叉着一根挨一根的密密实实的套在木框子上,套完后就是类似于链枷的木头片子。经过一番紧张操作,一个崭新的耱就套成了。耱地就是用牲口拉着,人站在上面,在刚犁过的地里耱一遍。为了人站在上面平衡着不至于跌倒,要两只脚站着不动,两腿悠着耱在拉力作用下晃晃悠悠的前进着,这样耱上就不容易带土,牲口拉上也轻,耱的地也匀称。初学者在上面站不稳,就绑个绳子拉着。还有些会拽着牲口的尾巴。有较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在惯性力作用下绊个趔趄,不是把脚擦伤就是把人扑到牲口的屁股上。当然这些牲口都比较乖,否则还会被牲口踢一下。我曾经也耱过地,当然没有少跌脚,有时候吓得不敢站起来,就死死的爬在上面,结果把土都擁到了耱上,没有耱好地,反而堆起了土谷堆,适得其反。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7)

耱地大都是在刚种上庄稼以后,这样就把种子埋进土里,便于发芽出苗。一块地都是先犁再种,接着立马就耱一遍。如果墒不太好,害怕种子落地不实在,为了保住墒,往往还会多耱一遍。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8)

现在,农业生产已经进入了真正“耕地不用牛”的现代化时期,旋耕机,播种机,收割机………全部是机械化。过去的那些传统农具早已经凐灭在历史的尘埃中了。而要再见到这些曾经为农民,在农业生产中,大显身手于广阔田地,包涵着几千年中国农民智慧的传统农业生产工具,恐怕只有在影视剧或者特色博物馆里了吧!

耕地用品(耕地三件套文)(9)

作者简介:东方神果,本名强世国,网名香山红叶,陕西省宜川县人,长期在西安工作。自幼喜欢文学,有诗歌的梦想,把梦想交给诗和远方。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