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2023上小学)

2023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2023上小学)(1)

第 1 页 共 27 页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为 120 分钟,满分 150 分。

2、请按规定在答题卡上填涂、作答。在试卷上作答无效,不予评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时,方可答题;宣布考试结束时,应立即停止答题

23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五)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用 2B 铅笔把

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字母按要求涂黑。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爱弥儿》是 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卢梭的代表作,该书核心思想

与观点是让儿童接受( )。

A.顺其自然的教育

B.泛智教育

C.绅士教育

D.教育心理化

2.小芳的妈妈可以一边织毛衣一边看电视,小芳的妈妈的这种注意活动属于( )。

A.有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无意后注意

3.随着信息技术传播的发展,许多人每天的生活逐渐离不开手机和网络,手机和

网络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这反映了( )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对于不敢真实表达自己的意见,情感的学生来说,有效的行为改变方法是( )。

A.系统脱敏

B.松弛训练

第 2 页 共 27 页

C.肯定性训练

D.认知转变法

5.老师带领学生去贫困地区的学校看望当地学生,并为他们捐献衣服,这体现了

( )的德育方法。

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践锻炼

D.品德评价

6.“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又追求教育的自由化”体现的教育特点

是( )。

A.教育全民化

B.教育终身化

C.教育多元化

D.教育民主化

7.小泽听到妈妈说姐姐在上次全国英语大赛中获奖的消息以后,认为平时自己与

姐姐的英语成绩差不多,因此自己在这次英语大赛中也能获奖。那么影响小泽自

我效能感的因素是( )。

A.替代性经验

B.言语信息

C.情感状态

D.成败经验

8.就儿童发展整体而言,生理的成熟先于心理的成熟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 )

的特点。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阶段性

9.我国新课程的课程评价强调( )。

①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过程

第 3 页 共 27 页

②课程评价的对象应是多元的

③课程评价的对象是课程内容

④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做出贡献

⑤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A.②③④

B.①②④⑤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10.相对而言,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

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主要意义的课程

是 ( )。

A.分科课程

B.经验课程

C.综合课程

D.隐性课程

11.在午餐时间,小李不慎被开水轻微烫伤,教师应采取的正确处理方法是( )。

A.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伤部位

B.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C.轻微烫伤,不必处理

D.通知家长

12.教师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使学生顿生疑虑,引起学生的回忆、联想、思考,

从而产生学习和探究欲望的一种导入方法称为( )。

A.情景导入

B.问题导入

C.故事导入

D.游戏导入

13.“儿童是起点,是中心,而且是目的,儿童的发展、儿童的生长,就是理想

所在”,“决定学习的质和量的是儿童,而不是教材”。持这一主张的是( )。

A.经验中心课程理论

第 4 页 共 27 页

B.人本主义课程理论

C.改造主义课程理论

D.要素主义课程理论

14.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这

种情感是( )。

A.道德感

B.美感

C.理智感

D.责任感

15.教师不直接将学习内容提供给学生,而是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去

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的方法是( )。

A.讲授法

B.发现法

C.掌握学习法

D.讨论法

16.“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 )。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7.人的发展总是受到社会的制约,这意味着( )。

A.教育要坚持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

B.教育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需要

C.教育目的的确定不应从个人出发

D.教育要为社会生活做准备

18.知道了“长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而正方形是长方形的一个特例,那

就很容易理解“正方形的四个顶角都是直角”。这种同化模式属于( )。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第 5 页 共 27 页

C.组合学习

D.推理学习

19.“你要满足你的要求和愿望,你就必须认真地思考,但是为了这个目的,你

也必须行动,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假如一个停止了,另一个也随之停

止。”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 )。

A.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原则

B.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差异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是( )。

A.抓好学生学习

B.组织学生活动

C.评定学生操行

D.建立班集体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 3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30 分)

21.简述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22. 简述创造性思维的特征。

23.简述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第 6 页 共 27 页

三、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 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24.材料:

某班级是全校有名的一个“乱班”,在近半年内已先后有两位同学因为打架等违

纪行为而受到学校的批评和处理。班级的教室经常垃圾遍地、脏乱不堪。这个班

级有几个“刺儿头”学生经常在上课时敲桌子、乱起哄,扰乱课堂秩序。在该班

任课的几位老师少数同学的“调皮捣蛋”也颇感“头痛”,并多次向班主任老师

表达对该班状况的不满。有一位青年女教师上课时甚至被学生的乱起哄而气得大

哭,向学校提出不再担任该班的任课教师的要求。班里的学生干部对少数同学的

违纪行为,也是束手无策。班里虽然也有不少同学希望能够有一个理想的班级环

境,但面对班级的种种乱象,也感到心灰意冷。

问题:

(1)如果你担任这个班的班主任,你将采用哪些措施来改变这个班级的面貌?

(2)你认为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应当具备什么特征?

第 7 页 共 27 页

25.材料:

心理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从三个班中将成绩排名后六位的学生抽出来,组成

了一个 18 名同学的班级,心理学家对这 18 名学生进行智力测验,发现每一名

学生智商都在正常范围之内。于是要求这 18 名学生的任课老师对他们做到以下

几点:第一,分析他们在学业上失败的原因。第二,上课提问时,难度适当。第

三,对回答问题正确的同学给予鼓励,回答错误的同学给予肯定并耐心纠正错误

答案。第四,鼓励学生的点滴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第五,要求教师使用各

种媒体增加学生的兴趣。后来,这 18 名同学在半年以后学习大有进步,已经不

再是差生。

问题:

(1)谈谈这些学生进步的原因。

(2)教师应该如何教育后进生?

第 8 页 共 27 页

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有 6 小题,任选 1 小题作答,多答只按第 1 小题计

分,40 分。考生可按所学专业方向,选择作答。26 为中文与社会,27 为数学

与科学,28 为英语,29 为音乐,30 为体育,31 为美术)请用 2B 铅笔在答题

卡上将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未涂或多涂均无分。

26.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10 分)

(2)结合这篇课文,试拟定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14 分)

(3)针对拟定的教学重难点做一个教学设计。(16 分)

第 9 页 共 27 页

27.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写出本内容的教学目标。(10 分)

(2)写出本内容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指出教材是以何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

难点。(10 分)

(3)设计本内容的教学过程简案。(20 分)

第 10 页 共 27 页

28.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述小学英语导入环节的作用及原则。(10 分)

(2)如指导小学生学习,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导入环节和操练环节的教学活动并说明理由。

(20 分)

第 11 页 共 27 页

29.请认真阅读下列材料,并按要求作答。

请根据上述材料完成下列任务:

(1)简要分析歌曲的特点。(10 分)

(2)如指导低年段小学生学唱本歌曲,试拟定教学目标。(10 分)

(3)依据拟定的教学目标,设计“节奏练习”教学环节,并说明设计理由。(20

分)

第 12 页 共 27 页

第 13 页 共 27 页

第 14 页 共 27 页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卢梭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自然主义教育”。“泛智教育”

属于夸美纽斯的思想;“绅士教育”属于洛克的教育思想;“教育心理学化”最

早由裴斯泰洛奇提出。故本题选 A。

2.【答案】C。解析:有意后注意,是指事前有预定目的,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

是一种高级的注意。引起有意后注意的条件包括:①直接兴趣;②熟练和系统化。

题干中,小芳的妈妈能同时干两件事,此时她的注意属于有意后注意。故本题选

C。

3.【答案】B。解析:环境泛指个体生活中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一切外部因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题干中,引起人们生活习惯、方式转变的原因正是社

会发展。故本题选 B。

4.【答案】C。解析:肯定性训练是一种培养个体坦率、真诚、直接地表达自己

的情感和思想,以增强自信,避免紧张,从而在人际交往中能够做出恰当的反应。

故本题选 C。

5.【答案】C。解析:实践锻炼法是指教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以形成

一定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方法。题干中,教师正是通过带领参加看望贫困山

区学生和捐赠衣服等实践活动,来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故本题选 C。

6.【答案】D。解析:教育的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

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教育民主追求教育的自由

化。故本题选 D。

7.【答案】A。解析:替代经验会影响自我效能。当个体看到与自己的能力水平

相当的人在活动中取得成功时,便相信当自己处于类似活动情境时,也能获得同

样成功,从而提高自我效能。反之亦然。题干中,与自己成绩相当的姐姐成功的

经验增强了小泽的自我效能感,因此是替代性经验。故本题选 A。

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不平衡性一方面是指身心

发展的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另一方面是身心发

展的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不平衡。就儿童发展的整体而言,生理成熟是先于心

23 上【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押题卷(五)

参考答案

第 15 页 共 27 页

成熟的。故本题选 B。

9.【答案】B。解析:课程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结果进行评价,也应该对过程进

行评价,故①正确;课程评价的对象不仅仅是课程内容,也应该对实践能力、创

新精神、心理素质以及情绪、态度和习惯等综合素质进行考查。评价对象应是多

元的,故②正确,

③错误;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课程系统信息,以科学的方法检查课程

的目标、编订和实施是否实现了教育目的以及实现的程度如何的过程,以判定课

程设计的效果,并据此作出改进课程的决策,故④⑤正确;故本题选 B。

10.【答案】B。解析: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它是以学生的主体性活动经验为

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着眼于学生的兴趣和动机,主张通过一系列的由学生

自己组织的活动,使学生获得经验、培养兴趣、解决问题、锻炼能力。经验课程

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丰富学生的精

神生活,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故本题选 B。

11.【答案】A。解析:儿童发生烫伤、烧伤情况,应立即用大量冷水冲洗烫、烧

伤部位,减低烫、烧伤的严重程度。若伤势较轻,则可用红花油或紫草油等涂抹

患处,并保持干燥。若伤势较重,经简单处理后,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救治。故

本题选 A。

12.【答案】B。解析:问题的导入是指在以问题的方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思考

的一种导入方式。故本题选 B。

13.【答案】A。解析:经验中心主义课程论强调课程组织应该以儿童的经验、生

活经验、活动经验为中心来组织。故本题选 A。

14.【答案】C。解析:理智感是人在理智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和维护真理的需

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故本题选 C。

15.【答案】B。解析:发现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所提出的课题和所提供

的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最后得出原理的方法。运用发现法,教

师需要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究和发现新知识和问题。它是由美国教育家布

鲁纳所倡导的。故本题选 B。

16.【答案】A。解析: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群体中建立基准(通常均以该

群体的平均水平作为这一基准),然后把该群体中的各个对象逐一与基准进行比

第 16 页 共 27 页

较,以判断该群体中每一成员的相对优势。如果群体的平均水平较低,就是题干

中所说的“矮子里找高个”,如果群体水平普遍提高,评价基准也相对提升,就

是题干中所说的“水涨

船高”。故本题选 A。

17.【答案】B。解析:人的发展受社会的制约,教育要兼顾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发

展。表现在教育目的的制定等方面既要满足个人的发展需求,又要考虑社会发展

的需要。A、C、D 选项都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观点,是片面的。故本题选 B。

18.【答案】B。解析:下位学习又称类属学习,是一种把新的观念归属于认知结

构中原有观念的某一部位,并使之相互联系的过程。把正方形的特征归属于已知

长方形的特征当中,这是一种下位学习。故本题选 B。

19.【答案】B。解析:题干中“知和行又是那么紧密地联系着”体现了知和行的

统一,即理论知识与实际行动的结合。故本题选 B。

20.【答案】D。解析: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建立班集体

是班主任工作的首要任务。故本题选 D。

二、简答题

21.【参考答案】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方面:

(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

方向。

(2)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

(3)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影响学生发展的各种因素。

(4)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

22.【参考答案】

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独特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其特征包括:

(1)流畅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

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

高。

(2)变通性

第 17 页 共 27 页

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

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

(3)独创性

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前辈的意

见。

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

23.【参考答案】

班级突发事件处理的方法:

(1)沉着冷静面对;

(2)机智果断应对;

(3)公平民主处理;

(4)善于总结引导。

三、材料分析题

24.【参考答案】

(1)材料中的班级既没有明确的班级目标,也没有优秀的班干部团队,班级秩

序混乱,面对这样的班级,作为班主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善班级面貌:

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在实现班集体目标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开班会,

以集体讨论的形式,让班级中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班级目标的制定中来,充分调动

班级成员的积极性,使实现目标的过程称为教育与自我教育的过程。

②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首先,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及时发现并选拔

出热心为集体服务,团结同学且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干部;其次,教师应把

对积极分子的使用与培养结合起来。

③建立班集体正常秩序。在建立正常秩序的过程中,教师要依靠班干部的力量,

由他们来带动全班同学共同制定班级的规范制度,并一并制定相关的奖惩措施。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主任在组织各种教育活动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

要求,精心涉及活动内容;注意形式的适龄化,力争把活动开展过程变成教育过

程。

⑤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与良好的班风。班集体的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

反映。正确的班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

第 18 页 共 27 页

激励的作用,是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

(2)班集体是按照班级授课制的培养目标和教育规范组织起来的,以共同学习

活动和直接性人际交往为特征的社会心理共同体。良好的班集体具有如下特征:

①共同的奋斗目标和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组成的共同活动;

②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坚强的领导核心;

③严格的组织纪律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④健康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⑤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

25.【参考答案】

(1)这些学生进步的主要在于学习动机的增强。

首先,教师通过正确的结果归因激励学生产生学习动机。通过智力测验这些学生

智力都在正常,因此学习失败并不在于能力而在于努力程度,由此产生通过努力

获取成功的动机。

其次,教师通过难度适当的提问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问题情境。问题情境是具有

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努力克服,而又是力所能及的学习情景。通过问题情境实施

启发式教学。

再次,教师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对学生进行奖励和表扬,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表扬

与奖励比批评与指责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因为前者能使学生获得成

就感,增强自信心。

最后,教师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学习兴趣可以转化为学

生的学习动机,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

教师只有通过各种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之后,才能够帮助学生建立学习

信心,激发他们主动学习的意愿,促使他们进步。

(2)后进生通常指那些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暂时落后、不太守纪律的学

生。要做好后进生的教育工作,班主任应注意如下几点:

①关心爱护后进生,尊重他们的人格;

②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③提供范例,增强是非观念;

④根据个别差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措施。

第 19 页 共 27 页

四、教学设计题

26.【参考答案】

(1)主要内容:

课文描述了杨氏之子的聪慧,用风趣机智的语言回答了孔君平的问题。教导我们

要学会随机应变,用智慧解决问题。

(2)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学会本课“梁”“惠”等 6 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

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学生借助课下注释,初步理解课文大意。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大意。

【难点】体会杨氏之子的机智聪慧和他的回答的巧妙之处。

(3)

1.ppt 出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提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以同桌两人为单位,合作学习课文的第二、三句话,随机提问二、三句的大意。

2.提问:杨氏之子是如何招待孔君平的呢?文中第三句话为什么单说“果有杨梅

呢”?

3.为什么孔君平对杨氏之子说“此是君家果”?杨氏之子怎么应答的?他为何这

么应答?妙在哪里?

明确:杨家的姓恰好和杨梅的杨相同。(板书,杨梅——杨家)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杨家小儿的回答妙在他听出了孔君平的言外之意,他的意思是说,杨梅不是我家

的水果,孔雀不是您家的鸟,他间接否定了孔君平的说法。杨氏之子的回答很巧

妙,反应迅速,体现了语言的艺术。(板书,孔雀——孔君平)

提问:这对话之间,大家觉得杨氏之子是个怎样的人呢?用作者的话来说是什

么?

第 20 页 共 27 页

(板书,甚聪惠)

27.【参考答案】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能够说出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法则,并且能够快速利用其进行

解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画线段图和小组讨论以及自主探究等活动,提升解决问题,

第 21 页 共 27 页

比一比、算一算:出示整数除以分数的算式。

谁是数学的小能手: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4.小结作业:

课堂小结:今天你有什么学习收获?

课后作业:思考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应用整数除以分数的方法解决。

28.【参考答案】

(1)导入是指上课开始时,教师运用一定的方法有效地引导学生把注意力和思

维指向上课的内容,从而导入新课的一种教学活动方式。

作用:

①指向作用:使学生集中注意,明确目的任务。

②激趣作用:激发求知,产生兴趣。

③铺垫作用:联系旧知,以作铺垫。

原则:

①针对性原则: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目标及学生实际情况来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②趣味性原则: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③启发性原则:启迪学生思维,引起学生思考。

④多样性原则:形式多变,富于变化。

⑤简洁性原则:3~5 分钟内。

(2)

Teaching Aims:

① Enable students to catch the new words: season, spring, summer, fall

and winter. ② Enable students to ask and answer: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Spring. ③ Raise students’ interest to learn English. ④ Encourage the students to have good cooperation with each other and

learn from

each other.

第 22 页 共 27 页

(3)

Lead -- in

1. Free talk

T: Hello, boys and girls. Nice to meet you.

Ss: Nice to see you too.

T: What day is it today? What’s the weather like today?

Ss: ...

2. Chant

Follow me, follow me, fly a kite, fly a kite.

Follow you, follow you, fly a kite, fly a kite.

Follow me, follow me, swim, swim, swim.

Follow you, follow you, swim, swim, swim.

Follow me, follow me, run, run, run.

Follow you, follow you, run, run, run.

Follow me, follow me, make a snowman, make a snowman.

Follow you, follow you, make a snowman, make a snowman.

(Justification: This can provide students with a good English learning

atmosphere and also can lay a good foundation for the next part. This also

can attract their attention to this lesson.)

Practice

1. Game: Little inspector

Hide a new - word card in S1’s desk and let another student to find. The

rest of the class will say the word together and help S1 by their voice,

the louder the closer, instead, the weaker the farther. ( Justification: This activity enables students not only to speak

naturally and smoothly,

but also to mobilize their interest, thus they can master words through

practicing repeatedly)

2. Group work

第 23 页 共 27 页

T: Look at the scene, there are some sentences and some pictures. I don’

t know how to read the sentences and how to match them. Can you help me?

Please read the sentences in groups. If you read very well, you can teach

your classmates. Then form a dialogue, as the following:

A: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B: Spring.

A: What can you do in spring?

B: I can plant trees.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A: Winter.

B: What can you do in winter?

A: I can skate.

3. Read the dialogue, act out the dialogue.

4. Make a new dialogue.

5. Sing the song: What’s your favorite season?

(Justification: Through the activity, students will master the new

sentences and learn how to use them, and team work could enhance students’

abilities of cooperation and active learning.)

29.【参考答案】

(1)歌曲特点

《大树妈妈》是一首抒情柔美的儿童歌曲。歌曲以 2/4 拍、六声宫调式写成。

全曲有四个乐句,旋律多由二、三度音程构成,起伏流畅。二分音符、四分音符、

八分音符的节奏不断变换着与其配合,后八分休止符点缀其中,使旋律显得轻盈、

亲切。加之天真富有想象力的歌词,词曲结合紧密,表达了小朋友对大树妈妈的

赞美,抒发了小朋友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用轻柔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并能自己创编动作进行表演,并掌握八分休止

符。

【过程与方法】

第 24 页 共 27 页

运用小组合作,学生相互交流的方式,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和合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学生体会到母爱的伟大,感受到摇篮曲优美、抒情、柔和的风格。

(3)“节奏练习”教学环节

①教师引导学生看大屏幕多媒体出示节奏 X 0 |X 0||,组织学生一拍用拍手,

空拍小手摊开。

②学习简单的节奏后,以同样的方式拍击,学生自由打击节奏。

③出示歌曲旋律 音符处拍手,空拍摊手进行演

唱。

④教师与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体会节奏和歌词的融合,请学生思考:我们可

以为大树妈妈做什么?学上自由发言,热爱树木、热爱大自然的真挚情感。

⑤教师带领学生带入情感,引导学生用弹性、欢快的声音完整地演唱歌曲。

【设计意图】

首先,根据二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应从简单节奏动作入手,由浅入深。

其次,结合课本提示,通过音符拍击,空拍摊手的动作,将肢体语言与声音结合

起来,感受到音符旋律行走;空拍旋律稍稍休息,肢体与声音的结合,有助于学

生对于音乐产生正确的认知,体现了“强调音乐实践”的基本理念。

最后,教师引导学生有节奏地朗诵歌词,体会节奏和歌词的融合,也是再次巩固

所学音乐知识,学生可以循序渐进,更加清晰地理清学习思路,更全面地掌握新

知,同时学生还可以主动地投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从而能够更快速地学唱歌曲。

30.【参考答案】

(1)教学重难点

重点:传球时,结合接球人的位置、速度和时机,准确地将球传出,做到人到球

到;接球时,能迎球跨步接球。

难点:传、接球动作与脚步动作协调配合,接球时跨步迎球。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知道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的动作方法,建立正确的运动表

象,并能运用运球技术进行练习与锻炼。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与模仿,练习与游戏掌握按拍时随球与迎球动作,在

第 25 页 共 27 页

技能学习过程中发展力量、灵敏、协调等身体素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养成果断、机敏、顽强的心理品质,提高抗挫折意识和

调节情绪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等集体主义精神。

(3)①原地无球模仿练习。

理由:熟悉技术动作的发力顺序,从技能表象向技能掌握转化。

②持球对墙传接球练习。

理由:降低技术动作难度,初步掌握传接球技术动作。

③两人一组相隔 3 米做传接球练习。

理由:体会完整技术动作要领,逐步提高对技术动作的熟练程度。

④行进间传接球练习。

理由:提高技术动作的难度,从实战出发强化技术动作的运用能力。

31.【参考答案】

(1)北京故宫是世界上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代皇宫建筑群。

整个皇宫建筑分为南部前朝和北部后廷两部分。前朝有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

这三大殿是故宫中最高大的建筑物,也是皇帝举行重大典礼的地方,是封建皇权

的象征。后寝以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为中心,左右东西六宫为翼,是皇帝、

皇后、嫔、妃居住的地方。前朝后寝,界限分明,不可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古

代传统的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太和殿采用的是最尊贵的重檐庑殿顶,中和殿为四面坡单檐攒尖顶,保和殿是重

檐歇山顶。两侧的建筑多用单檐歇山顶。在封建社会中,黄色最尊贵,绿色次之。

因此,故宫主要建筑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在檐下处于阴

影部位的斗拱、梁柱上,以青绿为底色沥粉贴金描绘龙凤图案。建筑下部以多层

白色石台基衬托,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加富丽堂皇。

(2)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中国宫殿建筑的风格,能够用简单的术语总结其在

材质、造型、色彩等方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比较,能够初步分析建筑的造型、材料以及其中蕴含的

文化精神;学习用绘画或文字的方式将自己对建筑的了解与认识表达出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提高对建筑艺术的兴趣,感受建筑的魅力并养成对中国传统

文化的热爱之情。

第 26 页 共 27 页

(3)活动一:设置问题,导入新课

德国诗人歌德把建筑比喻为了“凝固的音乐”。那大家知道哪些比较著名的建筑

呢?

引导学生积极回答,教师小结:建筑已成为世界各地文化的象征,在地球村这个

大家庭中,各地的建筑风格迥异,多姿多彩。

揭示课题:建筑艺术的美

【设计意图】美术课程关注文化与生活,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

活动二:创设情景,欣赏建筑

(一)感知建筑

播放音乐并展示古今中外的著名建筑,引导学生欣赏,说说自己欣赏到哪些奇特

的建筑?哪些建筑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故宫、天坛、凡尔赛宫……)

(二)故宫的大门

老师作为导游引领大家一起步入故宫的大门。(教师出示故宫建筑群图片,引导

学生观察分析)思考下列提问:现在大家在大门上看到了什么?大门上的门钉、

铺首有什么意思呢?

学生交流回答。

教师小结:北京故宫里的大门钉都是铜制的,外镀一层鎏金,光彩夺目,更显得

皇宫的华丽雄伟。皇帝进出的大门均有纵九横九共八十一个门钉。取“九”这个

数字,表示皇帝是至高无上的。铺首即门扇上的门环和底座,为传统门饰。皇宫、

王宫的铺首的瑞兽图案具有装饰作用和镇凶驱邪寓意,在尺寸、选材、用料、工

艺、制作等方面都已登峰造极,彰显了皇家君临天下的气势。

(三)故宫的色彩

继续引导学生欣赏,并分析其在色彩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墙给人以热烈、和谐的感受。

教师继续追问:黄色的屋顶、红色的宫殿,产生了什么样的效果呢?它们都代表

什么含义呢?(小组讨论)

学生交流探讨,教师补充:在封建社会中,黄色最尊贵,绿色次之。因此,故宫

主要建筑均采用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的柱子、门窗,在檐下处于阴影部位的斗

拱、梁柱上,以青绿为底色,沥粉贴金描绘龙凤图案。建筑下部以多层白色石台

第 27 页 共 27 页

基衬托,使建筑物看上去更加富丽堂皇。

(四)故宫的浮雕

现在我们走上太和殿的台阶,你又看到了什么?你知道这些浮雕上的图案的意思

吗?

石雕上雕刻着被山崖、海水和飞云簇拥的九条蛟龙,象征着真龙天子统一天下。

【设计意图】在合适的音乐情境中,感受中外的不同魅力,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

感。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故宫进行观察、描述和分析,学生逐步提高对建筑的欣赏

能力。

活动三:探究故宫,对比欣赏

教师播放全景图片,提出问题:故宫整体上体现了什么特点?

四人小组交流。

教师总结:故宫的建筑布局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由此可以明显地看出封建等级

制度的森严与帝王至高无上的地位。建筑整体布局上取对称之势,是中国古代建

筑群的传统模式。故宫是我国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设计意图】学生除了通过欣赏获得审美愉悦之外,用语言、文字、动作等多种

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与认识。

活动四:小结作业,拓展提高

1.复习故宫艺术特点

2.课后作业,教师启发谈话:想一想我们身边有什么吸引你的建筑?它的造型特

点是什么?能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

学生充当小导游,课后查找资料,下节课介绍身边的建筑文化,然后画出自己最

喜欢的一座建筑。

【设计意图】通过美术馆、博物馆、网络、书刊等多种渠道收集相关信息,不断

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要引导学生关注美术与社会的关系,在文化情境中

理解美术作品,培养人文精神。学生在美术学习中自由抒发情感,表达个性和创

意,增强自信心,养成健康人格。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