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

【一】

闺蜜小杨的儿子这两天上幼儿园了,她跟我倾诉了许多关于幼儿园的琐事。什么孩子不想去幼儿园啊,视频中的孩子看起来一点都不开心啊,孩子不睡午觉啊……

说是琐事,但其实件件桩桩都能牵动父母脆弱又焦虑的神经。

最让她心疼的是,有一天,儿子从幼儿园回来,她发现孩子裤子湿了,从小鸡鸡到大腿根红了一大片。应该是有些尿漏出来,老师没有发现。

想起来自己给孩子从小选最好的尿不湿、买最贵的屁屁膏,整天又擦又洗,不曾让孩子遭过一点罪;而现在,看见孩子的嫩肉肉红彤彤的,小杨难过坏了。

“那你跟老师说啊”我脱口而出。

“怎么说啊?老师会不会觉得我找事儿啊?我周围朋友都劝我算了,省的孩子被穿小鞋……”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1)

老师讲了她的引导,讲了和异性小朋友的相处方式,讲了打闹的意义……建议爸爸多陪孩子玩些对抗性游戏,还推荐了一本叫《游戏力》的书。

我老公真的有按书上方法陪孩子打闹起来;而我看完书后,甚至写了一篇书评发给老师。

我们一起交流着孩子的变化,老师把我们家的案例写入了游戏力培训课件,还引用了我的书评。

这件事后,不仅孩子顺利开启了丰富多彩的幼儿园生活,更重要的是,我跟老师也成为了非常不错的朋友。

其实爱孩子的人心意是相通的,如果我当初预设了老师不好说话的人设,那就少了一个育儿路上的好战友了。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2)

现在幼儿园都提倡“家园共育”,老师其实没有想象的难沟通,家长完全可以放下顾虑,把“家长——孩子——老师”的育儿铁三角打造起来。

【三】沟通的时机

那么作为家长,要如何开启跟老师的沟通呢?时机很重要!

如果你跟老师的首次沟通是因为孩子屁屁红了这种事,那远不如在一开学就把沟通渠道建立起来。

很多幼儿园都会让新生家长填写关于孩子的调查问卷,包括生活习惯、自理能力、性格爱好等,这就是一个很好的让老师了解孩子的机会。

如果你们幼儿园没有要求,也不妨给老师写封短信介绍一下自己的孩子,也给老师一个了解家长的机会,把自己尊师重教的人设立起来。很多问题,在这个过程中,自然就避免掉了。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3)

如果后续有一些自己很在意的“琐事”想跟老师聊聊,也不要选在接送孩子的时候。

我曾在接孩子的时候碰见过一个奶奶,一手牵着孩子就问老师“我孙子今天表现怎么样啊?”“有没有抢别人东西?”“我这孩子聪明的不行,就是脾气不好……”一连串的问题,一下就把那位新来的老师问懵了。

时值接送小高峰,老师只能简单介绍下孩子情况,没想到,一转身就被路过的园长叫住了,“以后不要当着孩子面讨论他,孩子的心态会很微妙,更不要当面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4)

还有一些家长会在班级群里@老师,问一些自己孩子的私人问题,这也不可取。

幼儿园老师的日常是非常繁忙、节奏非常紧凑的,经常孩子被接走后,还要开会、整理玩具、准备教案。不管是老师在群里“爬楼”了解你问题,还是家长看老师回复,都是非常低效的沟通方式。

有些家长会觉得,把孩子的情况发在公共空间里才能引起老师的重视,甚至想让舆论监督老师的行为。这种心态其实也不利于问题的解决。

迈克﹒贝克特尔在《高难度对话》里反复强调“我们是要把事情就事论事的解决掉,不是要对付人。”

老师是我们育儿路上的队友,是有经验的合作者,是每天要跟孩子相处八小时的人。如果把自己作为消费者,把老师当作是要向家长负责的人,那就很难给孩子营造一个有爱的生存空间了。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5)

综上,对于家长关心的事件,想深入跟老师聊聊的话,我建议采取“微信 电话/面谈”的方式。先微信简介一下孩子遇到的问题,再跟老师约电话或面谈的时间。

【四】沟通的姿势

罗纳德·B·阿德勒在《沟通的艺术》里提到“我们总是被显而易见的事件影响,但问题在于,最明显的因素不一定是事件中唯一的或者最重要的因素。”

然而所谓“显而易见”,取决于我们所站的角度。

很多事情不是非黑即白、你对我错,而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最近热议的黄磊孩子尿床事件,有些人看到的是一个五岁孩子还尿床,太丢人了;而黄磊看到的,是当初那个因为尿床而忐忑的小小的自己。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6)

所以沟通,第一个姿态就是,站到对方立场上去审视问题。

“儿子小鸡鸡红了这件事”,从家长的角度,看到的也许是老师照顾不周;从老师的角度呢?看到的也许是孩子对新环境的不适应,对分离的焦虑,对老师还没建立起信任和亲密的关系。

如果选择了跟老师沟通,也许你会收获很多帮助孩子适应新环境的方法,提升自理能力的手段,以及同老师建立信任的契机。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7)

那么,在决定跟老师共同面对孩子问题之后,沟通的下一个姿势是什么呢?可以试试万能的“5W1H”法。

比如“我儿子(何人)最近(何时)在幼儿园(何地)又开始尿裤子了(何事),他之前已经可以自主如厕了,为什么会这样呢(何故)?我想跟您聊聊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何法)。”

使用这样的话术,可以清晰地描述情况,有效地约束情绪,把沟通的风格确立在冷静客观的基调上。

沟通的重点在于“HOW(何法)”。不管是父母向老师求助,还是老师跟你反应孩子在幼儿园的行为问题,最重要的,是跟老师讨论出“我们能做什么?怎么配合?”

抛出这个问题,是把老师拉入到共同解决问题的战壕里;而回答好这个问题就需要家长的切实实践和真诚反馈。

儿子小鸡鸡红了,我该不该跟幼儿园老师谈谈?(8)

反馈是高难度沟通最后的一环,也是从解决问题升华到建立关系的重要一环。

对老师来说,感受到自己的行为可以塑造儿童、甚至影响家庭时,成就感也是最大的。及时的反馈可以让老师觉得自己意见被重视,更关键的是感受到这个家长是明事理的、注重家庭教育的。

【五】

每一次跟老师沟通,都是家长的一次自我展示。不是说我们要把自己包装得多么高大上,但至少表现出我们是乐于学习育儿知识的,是愿意不断提升做家长的“业务水平”的。

专业的人之间才会有建设性的对话,所以,跟老师沟通,不妨从减少沟通的随意性,尊重老师的专业性,审视问题的多元化,约束自己的情绪化开始。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建立起自己的家园共育铁三角,希望每个孩子都能被温柔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