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归后被抓的黑帮(香港被占的经过)

香港是明清时代我国广东省所属南海诸岛之一。它和北面的九龙半岛隔海相望,历来都是中国的领土。明,清时属兴安县(民国时改为保安)。

16世纪西方殖民势力东来,香港岛和九龙半岛便成为他们窥视的目标。葡萄牙人最先在九龙半岛登陆栖居。荷兰人则在大屿山下停船或建屋居住。明,清政府为了防止殖民者的侵扰,维护我国领土和居民安全,在各岛的重要港口都派兵驻守,或建有炮台。

英国殖民势力侵入中国后。久思取得一个海岛或港口,作为他扩张的基地。19世纪之初,英国东印度公司曾派出船只,对香港岛和九龙半岛的港湾进行了仔细的测量。1793年和18 16年两次来华充当英国通商谈判副使的斯当东,立主夺取香港。.1834年英国第一任商务监督律劳卑来华不久,就建议英国政府用武力夺取香港。这一切都表明英国对香港是"久欲依为巢穴"的。

中国的禁烟运动兴起后,英国的鸦片船被迫逐步由广州内河退向外洋,继续进行毒品走私。香港洋面这时变成了英国走私鸦片的集散地。英国的义律也集结在此,不断破坏禁烟运动,并准备武装侵略中国。林则徐等这时在香港也修起了尖沙咀和官涌炮台,积极备战,以抵抗侵略。

一,香港岛的割让.

1840年6月,英国发动第1次鸦片战争,英国舰队封锁了珠江口。由于林则徐领导抗英,防守严密,英军未能得逞,转而北上进逼白河口,迫使道光帝无理撤换林则徐,代之以妥协投降的琦善。

1840年冬,义律在南方与琪善谈判,琦善被迫接受了义律提出的赔偿烟价,军费.和开放口岸等侵略要求。但对割让海岛,不敢答应。义律便在次年1月发动攻占大角和沙角炮台,并以此要挟琪善割让九龙半岛的沙尖嘴和香港岛上的红坎(即香港)做交换。琪善在义律的威胁下,被迫表示,英国接受"止择一处地方寄寓泊船"这个条件后,方可"以便即为代奏"。在此问题上,琪善在几次照会中均强调只能"请奏"不能"自主"。义律立即利用琪善这一屈服的许诺,表示要"接收"香港,作为英国"寄居贸易之所"。照会中,义律把原来琦善只答应"香港一处"的提法改成"香港一岛",露出要侵占香港全岛的面目。他还要求"面谈",把"叠次公文开载议办各款,汇写盟约一纸",即要求正式签订条约。

以上来往照会的内容表明,当时中,英双方并没有正式会议过,并没有签订过任何正式的协定。而义律竟在1月20日,在香港单方面发布公告,宣称已签订什么"初步协定",并有"香港本岛及其港口割让与英王"等条款。这完全是英国代表的歪曲和捏造!接着英军又在1月26日强行占领了香港全岛。

1841年1月27日和2月10日,琪善应义律的要求,有过两次会谈,即莲花城和蛇头湾会议。义律和琦善先后分别提出各自的条款,但都没有达成协定。2月13日,义律又提出7条"善定事宜",其中第3条是:"天朝大皇帝准将治属之广东新安县附近海滨者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主"。通常所说的"穿鼻草约"当指此,而义律同时又要求与琪善举行第3次会谈。双方"同时当面盖印,方与体制相符"。这时,琦善的妥协投降面目败露,道光帝已将他革职,另派奕山来代替他。他因此装病,拒绝义律的诱迫。随后不久,琪善又被"锁拿"进京,这表明道光帝并不承认这次谈判。所以,所谓"穿鼻草约"从未签订过,也未得清朝中央政府的承认。而英国政府并不满意义律的谈判所得,香港的占领又未得到承认,并将义律撤职,另派璞鼎查为新任全权代表和总司今,扩大对华战争,迫使清政府接受英国的侵略要求。

英国殖民主义者又经过一年多的侵略战争,由闽,浙而攻入长江,终于逼迫中国接受了近代第1个不平等条约一一南京条约。在他的第3条中规定:中国"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暨嗣后世袭主位者,常远据守主掌,任便立法治理"(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三十一页)。这样面积为75.6公里的香港全岛便被英国割据而去,中国领土主权的独立完整,在近代首遭破坏,是使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地位的一个标志。

二,南九龙先租而后割

英人割据香港岛后,尖沙咀一带的南九龙半岛便成为进一步被觊觎的目标。鸦片战争前,英船曾聚集在这一带洋面,"占泊日久,俨然有负固之形"。英军多次向九龙半岛挑衅,并制造林维喜事件,成为发动第1次鸦片战争的侵略前导。.1847年,英远东舰队司令,西马縻各厘鼓吹占领九龙半岛是"绝对必要的",说是为了防止它落入另一外国之手,并可供英国舰船避风的需要。1860年,广州英领事巴夏礼借口"九龙半岛的混乱状态及因此而使英国利益蒙受的损害",叫喊要寻找一种解决问题的"永久办法"。结果,迫使两广总督劳崇光同意让英国取得了租借南九龙的特权,及由尖沙咀到油麻地(后来又扩展到深水埗界限街)和石匠岛,共11,1平方公里的土地。英国政府每年交付500两租银。巴夏里事后得意的说:"解决了九龙问题(指南九龙半岛),以待这个半岛完全割让给我们,我毫不怀疑,后者将是下一步的事."。

但强租南九龙,只是两广总督签的字,清朝中央政府并不知道,还缺乏法律的效力。英国政府知道这一点。1860年英法联军攻到了北京,英国就趁势把强租南九龙的要求,升为完全割让,写进了不平等的"北京条约"。

1860年中英北京条约(原称"中英续增条约")第六款写.道"前据本年二月二十八日(1860年3月30日)大清两广总督劳崇光,将粤东九龙司地方一区,交与……巴夏礼代国立批永租在案。兹大清大皇帝定即将该地界付与大英大君主并历后嗣,并归类属香港界内,以期该港埠面管辖及庶保无事。其批作为废纸。"(中外旧约章汇编第一册第一百四十五页)

英国便这样由强租而正式割去了南九龙半岛。

三,强租北九龙及附近岛屿

北九龙半岛是指深圳河以南,深水埗界限街以北部分的九龙半岛。他和附近岛屿的中国领土,都是在19世纪末列强瓜分中国狂潮中,被英国趁机强租去的。

中国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后,英国又狂叫为其"防务需要",要求扩展和调整香港边界,侵略的触手又伸向北九龙半岛。

从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开始,次年,英国在北方强租了威海卫,与沙俄强租的旅顺,遥遥相对。在南方,英国又借口法国强租广州湾,"威胁"了香港,要求展拓其香港界址。英国公使窦纳乐接连向总理衙门施加恐吓和压力,终于迫使清政府屈服,.满足其侵略要求。1898年6月9日在北京订立了"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内容如下:

"溯查多年以来,素悉香港一处非拓展界址不足以资保卫。今中英两国政府决定大略,按照粘附地图,展扩英界,作为新租之地。其所定详细界线,应俟两国派员勘明后,再行划定,以九十九年为限期。又议定,所有现在九龙城内驻扎之中国官员,仍可在城内各司其事,唯不得与保卫香港之武备有所妨碍.。其余新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至九龙向通新安陆路,中国官民照常行走。又议定:仍留附近九龙城原旧码头一区,以便中国兵商各船,渡艇任便往来停泊,且便城内官民任便行走。……查按照粘附地图所租与英国之地内有大鹏湾,深圳湾水面,惟议定,该两湾中国兵船,无论在局内,局外,仍可享用。"(中外旧约章第一册第769页)

根据这个专条,北九龙半岛及附近200多个大小岛屿,总面积,975.1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成了英国的租界地。.即是"新界",租期99年。(1997年到期)

在"专条"中,中国政府仍有若干条权利的保留:一,租借地内的九龙城仍归中国管辖,城内文武官员照常办公。二,保留靠近九龙城的一处码头,由中国官,民使用。三,无论平时或战时,中国兵船都可以在大鹏湾和深圳湾内往来行驶,停泊。

这些保留,对得寸进尺的侵略者来说,无疑是有些束缚手脚的,英国资产阶级也深为不满。因在订约后的次年,英国政府就借口中国官员在九龙城内行使管辖权与防务"需要"不合,强行把中国官员从九龙城赶走,单方面宣布废止中国所保留的权利。后又取消了中国兵,商船使用九龙城码头,中国兵船使用大鹏湾和深圳湾的权利。这些说明了帝国主义的霸道,它

香港回归后被抓的黑帮(香港被占的经过)(1)

香港回归后被抓的黑帮(香港被占的经过)(2)

香港回归后被抓的黑帮(香港被占的经过)(3)

从自身利益出发,凡是不利于它的,什么规定和诺言都是可以推翻的。

香港岛,南北九龙半岛以及周围300多个大小岛屿,构成了今天1000多平方公里的香港地区。这是近代历史上,英国侵略者通过发动战争和外交讹诈,迫使中国与之订立不平等条约的产物。一九九七年十月一日,中国政府恢复对香港的主权。香港正式回归祖国怀抱,实行一国两制。结束了百年耻辱的日子。如今香港正补上安全立法的短板,不断完善法制。香港的明天一定美好!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