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律法师说人之所以痛苦(念兹在兹释兹在兹)

臧武仲与季武子,他们关于缉盗的对话及引述的“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的真实意义

《左传·襄公二十一年》记载了邾国的庶其携其封地漆和闾丘来奔,此时鲁国多盗,季武子要求臧武仲缉盗,于是二人有了一番对话。对话中引用了《夏书》的话,许多解释难以自圆其说。笔者通过训诂和逻辑推敲作出了解释,以飨读者。

慧律法师说人之所以痛苦(念兹在兹释兹在兹)(1)

【原文】

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皆有赐于其从者①。

于是鲁多盗,季孙谓臧武仲曰②:“子盍诘盗③?”

武仲曰:“不可诘也,纥又不能④。”

季孙曰:“我有四封,而诘其盗,何故不可⑤?子为司寇,将盗是务去,若之何不能⑥?”

武仲曰:“子召外盗而大礼焉,何以止吾盗⑦?子为正卿,而来外盗;使纥去之,将何以能⑧?庶其窃邑于邾以来,子以姬氏妻之,而与之邑,其从者皆有赐焉⑨。若大盗礼焉以君之姑姊与其大邑,其次皂牧舆马,其小者衣裳剑带,是赏盗也⑩。赏而去之,其或难焉⑪。纥也闻之,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轨度其信,可明征也,而后可以治人⑫。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⑬。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⑭。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⑮!《夏书》⑯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⑰。’将谓由己壹也,信由己壹,而后功可念也⑱。”

【释文】

邾国的庶其带着他的封邑漆地闾丘投奔鲁国,季武子把鲁襄公的姑妈嫁给了她,对跟着庶其的从人都有赏赐。

在这个时候鲁国盗贼猖獗,季武子对谓臧武仲说:“您怎么不整治盗贼?”

臧武仲说:“盗贼不能整治,我实在没这个本事。”

季武子说:“我国有四面边境的限制来整治盗贼,是什么原因不能禁止?您担任司寇职务,就是以务必剿除盗贼为职责,为什么说没这个能力!”

臧武仲说:“您召集外来的大盗贼又给他们丰厚的礼物,还怎么使我们国内的盗贼禁绝!您做正卿竟使外面的盗贼进来,让我禁绝国内的盗贼,我还怎么能做好!庶其从邾国偷盗了城邑前来,您把姬姓的女人嫁给他,还给了他鲁国的封邑,他的随从也都从您这儿得到了赏赐。像这样把国君的姑姑姐姐嫁给盗贼,给盗贼大封邑,其次给他们差役仆夫车马,再小的给他们衣裙佩剑带子,这是赏赐盗贼。赏赐了他们又要除去他们,恐怕很困难吧。我听说过,在上位的人要洗涤自己的心让它纯净,专一地待人,使自己的信誉合于法度,能明确地验证,然后才能够治理百姓。那在上位的人做的就是百姓追随的。如果上位的人不做的有的百姓做了,因此对他施加惩罚,就没有谁敢触犯。如果上位的人做的百姓也照样做了,是势所必然的,还能够禁止吗!《夏书》说:‘想着它它在,放下它它也在;说出它它在,允许它显现它还在——只有上帝有这个意念的功力。’说的是将遵守行为准则的意念与自己融为一体,真的与自己融为一体了,这以后它的功用就能想象得出了。”

【注释】

①邾庶其以漆闾丘来奔,季武子以公姑姊妻之,皆有赐于其从者:邾国的庶其带着他的封邑漆地闾丘地投奔鲁国,季武子把鲁襄公的姑妈嫁给了她,对跟着庶其的从人都有赏赐。漆闾丘,漆和闾丘是邾国的两个地名。姑姊,姑姑,此时鲁襄公24岁,立21年,他的姑姑可能在22-39岁之间。妻,嫁给女人,给……娶妻。于,对。

②于是鲁多盗,季孙谓臧武仲曰:在这个时候鲁国盗贼猖獗,季武子对谓臧武仲说。于是,在这个时候。多盗,盗贼盛行,盗贼猖獗。

③子盍诘盗:您怎么不整治盗贼。盍,何不。诘,整治。

④不可诘也,纥又不能:盗贼不能整治,我也没这个本事。纥,音Hé,臧武仲自称名。不能,没这个能力,没这个本事。

⑤我有四封而诘其盗,何故不可:我国有四面边境的限制来整治盗贼,是什么原因不能禁止。四封,四面疆界。而,来。

⑥子为司寇,将盗是务去,若之何不能:您担任司寇职务,就是以尽力剿除盗贼为职责,为什么说没这个能力。盗是务去,宾语前置短语,即“务去盗”,宾语“盗”借助“是”这个助词,被提到动词短语“务去”前。务,务必,这里处理成“尽力”。

⑦子召外盗而大礼焉,何以止吾盗:您召来外面的大盗贼又给他们丰厚的礼物,还怎么使我们国内的盗贼禁绝。外盗,外国的盗贼,指庶其。而,并,还。大礼,丰厚的礼物,指“以公姑姊妻之”。止,禁止,使……禁绝。吾,我国。

⑧子为正卿而来外盗,使纥去之,将何以能:您做正卿竟使外面的盗贼进来,让我禁绝国内的盗贼,我怎么能做好。正卿,季武子是三桓季氏的继承人,主持鲁国政。而,相当于“却”“竟”。来,召来,使……来。去,除去。将,还。

⑨庶其窃邑于邾以来,子以姬氏妻之,而与之邑,其从者皆有赐焉:庶其从邾国偷盗了城邑前来,您把姬姓的女人嫁给他,还给了他鲁国的封邑,他的随从也都从您这儿得到了赏赐。于,从。第一个“以”,连词。第二个“以”,介词,把。与,给与。有赐,得到赏赐。焉,兼词,于是,即“从您这里”。

⑩若大盗礼焉以君之姑姊,与其大邑,其次皂牧舆马,其小者衣裳剑带,是赏盗也:像这样把国君的姑姑嫁给大盗贼,给他们大封邑,其次给他们差役仆夫车马,再小的给他们衣裙佩剑带子,这是赏赐盗贼。若,像,像这样。焉,兼词,于是,即“给他”“给盗贼”。以,把。皂牧,差役仆夫。舆,车。裳,音cháng,下衣。是,这。是赏盗也,判断句。

⑪赏而去之,其或难焉:赏赐了他们又要除去他们,大概困难啊。而,相当于“了又”。其或难焉,意思就是“不是拿这事儿难为我吗”。其或,大概,恐怕,可能。焉,兼词,于是,即“对我”。

⑫纥也闻之,在上位者洒濯其心,壹以待人,轨度其信,可明征也,而后可以治人:我听说过,在上位的人要洗涤自己的心使它纯净,专一地待人,使自己的信誉合于法度,能明确地验证,然后才能够治理百姓。洒濯,洗涤使纯洁。濯,音zhuó。壹,专一纯粹,一贯的原则。轨度,使合于规范法度。信,信誉,威信。征,验证。而后,然后。

⑬夫上之所为,民之归也:那在上位的人做的就是百姓追随的。这是一个判断句。夫,用在议论的开始,可释作“那”。第一个“之”放在“上”与“所为”这个主谓短语之间,取消该短语的独立性。第二个“之”,的。归,趋从,追随。

⑭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是以加刑罚焉,而莫敢不惩。如果上位的人不做的有的百姓做了,因此对他施加惩罚,就没有谁敢触犯。第一个“而”,如果。或,有的人。焉,兼词,于是,即“对该人”“对他”。第二个“而”,相当于“就”。莫,没有谁。不惩,不戒止,触犯。

⑮若上之所为而民亦为之,乃其所也,又可禁乎:如果上位的人做的百姓也照样做了,是势所必然了,还能够禁止吗。第一个“之”,见注释⑦。乃,就,是。第二个“所”,必然趋势,必然结果。

⑯《夏书》:这里引述的内容实见于《尚书·大禹谟》。

⑰念兹在兹,释兹在兹,名言兹在兹,允出兹在兹——惟帝念功:想着它它在,放下它它也在;说出它它在,允许它显现它还在——只有上帝有意念的功力。第一个“念”,想。兹,它,指应该共同尊奉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在,存在。释,放下。名言,说出。允,允许。出,显现。破折号的相当于“从这个意义来说”。惟,只有。帝,德合天地曰帝,道德修养达到了与天地和谐贯通的地步,这样的人称为帝,他是理所当然的最高统治者。第二个“念”,意念。

⑱将谓由己壹也,信由己壹,而后功可念也:说的是自觉遵守行为准则的意念与自己交融为一体,真的与自己交融为一体了,这以后它的功用就能想象出来。这句话是说,如果能将做人行事的道德规范变为自觉的行动,功用就大了。将谓,说的是。由己,与自己。壹,作动词,融为一体。信,真,真的。可念,能想出来。

文/陈广逵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