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朱德的扁担》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分析]

《朱德的扁担》是二年级上册六单元的一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朱德同志在井冈山与毛主席会师后,因为井冈山根据地缺少粮食物资,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故事。文章以“朱德的扁担”为题,从细微处表现了革命战士们不畏困难的精神和朱德同志作为革命领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也为人所敬爱。第二课时的学习,主要体现在理解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并激发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6个生字,可以正确书写“战”、“师”等8个字。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讲故事形式了解文章内容,增加学习兴趣。

3.了解革命先辈们不畏艰苦的奋斗精神,理解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重点]

1.会认、会写课后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1.理解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扁担上写“朱德的扁担”五个字?

2.理解文中“会师”、“储备”等词

[教学方法]

朗读法、讨论法、游戏法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时计划(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能正确认读文中生字,会写扁、担等10个生字并组词。

2. 积累词语会师、储备、山高路陡、研究、敬爱等词语,并了解其意思。

[教学过程]

激趣导入

1.出示谜语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谜语,大家想猜一猜吗?

生:想

(点开PPT:长在山上,落在肩上,干活躺下,休息靠墙。)

师:大家知道这是什么吗?

预设:①生:扁担

师:同学们真聪明,这个就是扁担

②生:不知道

师:大家可能没怎么接触过这个,现在我们一起来看看答案

(展示PPT:扁担及其图片)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吗?

生:挑东西、挑粮食…

师:大家看看这张图,有什么感受呢?

生:老奶奶挑着菜

奶奶的腰都弯了

奶奶很辛苦

师:大家说的都很对,这小小的一根扁担也可以留下了感人的故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朱德的扁担(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认写生字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

师:看到课题你们会想到什么呢?

生: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

为什么要用到扁担?……

师:看来同学们对朱德同志的扁担充满了疑问。现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朱德同志的扁担到底是用来干什么的?读的时候要读准字音。

(学生朗读课文)

师:同学们,读完之后你们知道了朱德同志的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呀?

生:挑粮食

师:嗯,找的很准确,看来大家都有认真朗读。

2.认写生字

师:大家读的过程中有没有碰到较难的字?我们一起来认一认吧!

生:好

(1)认读课题:朱德的扁担

扁担(注意:在课题中“担”为轻声“dan”)

板书:扁 (扁担) (扁豆)

担 (重担) (担子)

PPT出示字、字音、组词、相关图片,并造句

•多音字:担 dān (担当) (承担)

dàn (担子) (重担)

(2)二类生字

出示:朱、德、扁、担、志、伍、泽、敌、陡、整、仗、疼、料、敬等字及其字音。

(老师教读,学生齐读)

PPT出示:

①对“朱”字进行讲解,展示字形的变化,并说明除了是姓氏外,还有红色的意思。

②陡:指山坡近于垂直(出示相关图片)

•注意区分:泽 择

(3)一类生字

①志 zhì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同志 志向

(易错点:上面是“士”字,短横)

②伍 wǔ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队伍 入伍

③师 shī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老师 师父

④军 jūn

结构:上下结构 组词:军队 军人

⑤战 zhàn

结构:左右结构 组词:战争 战斗

⑥士 shì

结构:独体字 组词:战士 博士

•熟字比较

士→土

帅→师

三、课堂小结,巩固练习

1.生字归类,对字的结构进行分类

2.射击小游戏,巩固字词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扁 (扁担) (扁豆) 担 (重担) (担子)

志 (志向) (同志) 伍 (队伍) (入伍)

师 (老师) (师父) 军 (军队) (军人)

战 (战斗) (战争) 士 (战士) (博士)

[作业布置]

仔细阅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课时计划(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通过师生讲故事的方法,抓住关键词了解课文内容。

3.理解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激发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视频导入

1.播放图片,将1928年的医院、房屋图片与现在的医院、房屋做对比,深入感受当时生活环境的艰苦与落后。播放南昌起义视频,感受当时革命战争的残酷、激烈,体会革命的不易。

2.书写课题:朱德的扁担

3.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

图文结合,深入解析

分段解析,深入课文。

1.品读第一、二自然段,找到文章中的时间、地点、起因。

①我是小侦探,找找第一自然段中的关键词(如:时间、地点、事件等等)。

时间:1928年

地点:井冈山

事件:朱德与毛泽东同志会师

(会师:几支独立行动的部队在战地会合,也比喻几方面人员会合。)

②问:看视频说一说,他们会师后是怎样的心情?(喜悦之情)

③齐读这一句,要求读出欣喜之情。

2.仔细阅读:红军在山上,山下不远处就是敌人。

提出问题:这一句表现出了什么?

指出:刚会师就有敌人,心情由喜悦变得沉重。同时,山上、山下表现了处境的危险。

3.提出问题:通过阅读第二自然段前两句,可以知道扁担是用来干什么的?(展示朱德同志与战士们一起挑粮的图片)

思考:为什么要去挑粮呢?

(巩固根据地,需要粮食→生产的粮食不多→挑粮。储备:物资储存起来准备必要时应用。)

4.齐读第一自然段,要求:读出第一句的喜悦,也要读出第二句的沉重,形成对比。

5.阅读第二自然段后两句,通过逐步提问,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条件的艰苦。

(出示: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

提问①:从第二自然段找找有哪些描写挑粮的路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来回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联系生活实际,五六十里大概是从哪到哪/需要坐多久的车,更加具体形象的了解这个距离。

•出示高山、路陡的图片,让学生自己说说路的难。

总结:路远难走,困难重重

(2)提问②:最后一句“可是每次挑粮,大家都争着去。”中的“争”字表达了什么?要是你你会争着去吗?

(体现出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勇气和热情。 )

深入思考,进一步领悟。

出示句子:朱德同志也跟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两个“一块儿”说明了什么?

补充说明:朱德同志不是一名普通的战士,而是这支队伍的军事指挥官。

(两个“一块儿”说明朱德同志作为领导,跟战士们同甘共苦,表现了他以身作则)

朱德同志去挑粮食的时候是怎样的穿着打扮?画出原文(课件播放朱德同志挑粮的图片)

“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都是“动词 名词”(照样子,说一说)

联系生活实际说说,除了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着粮食,还可以:穿着袜子…,戴着帽子/红领巾…,挑着一桶水…等等

战士们为什么要藏他的扁担?

战士们心疼他,因为:他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

齐读:白天挑粮爬山,晚上还常常整夜整夜地研究怎样跟敌人打仗。(要求:语气连贯,突出夜以日继)

在扁担被藏后朱德同志是怎么做的?

朱德同志又找来一根扁担,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全班齐读)

问:这是战士们想到的结局吗?(引出“不料”的意思)

问:朱德同志为什么写上“朱德的扁担”五个字?(告诉战士们,不要再藏他的扁担了,这样是没用的,因为一根扁担没了他会再找来另一根。体现了朱德同志坚定的决心。)

问:朱德同志的做法有得到他想要的效果吗?(不好意思再藏他的扁担了。)

结构梳理,情感升华。

男女生齐读第四自然段,感受其中的情感。(理解:敬爱一词。并读出敬爱之情。)

思考:战士们为什么更加敬爱朱德同志了?(被朱德同志与战士们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精神感动了。)

课堂小结,主题深化。

出示关键字词,引导学生概括课文内容。

教师对课文主题进行总结概括,深化主题。

拓展延伸,课堂小练。

出示语段进行填空,回顾课文。

读一读,连一连。

拓展小故事“少年朱德”。

【板书设计】

16.朱德的扁担

会师

挑粮

(以身作则、同甘共苦)

藏扁担

朱德的扁担

(信念坚定)

【作业布置】

回家和爸爸妈妈讲这个故事,并找找其他关于朱德的故事与同学们分享。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