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进补三大原则(又到冬季进补时)

楚天都市报讯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通讯员高仍兵张姝杨敬慈,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冬季进补三大原则?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冬季进补三大原则(又到冬季进补时)

冬季进补三大原则

楚天都市报讯楚天都市报记者郑晶晶通讯员高仍兵张姝杨敬慈

“冬令进补,春来打虎。”如今正是冬补时节,有些市民翻出保存多年的进补中药材熬制膏方,期待吃了能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中药材放得太久,还能不能吃?不少市民认为,像阿胶、人参、鹿茸等,久放能去燥性,不仅药效更好,吃了还不会上火。但专家表示,中药材并非都是越陈越好,有的放得太久,药效会大打折扣,如果保存不当,还可能出现霉变、腐烂、虫蛀等情况,非但不能进补,还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中毒。

【案例】

一棵人参柜中藏十年

65岁的秦爹爹家住汉口大智路,前不久刚做了胆囊摘除手术。为了补充气血,他从柜中翻出珍藏的宝贝——一位东北朋友10年前送给他的一棵人参,准备炖汤喝。

但他发现,包装盒已经十分破旧,里面的人参也变了颜色。“这还能吃吗?”老伴提醒他找专家咨询一下。

恰好楚天都市报举办的“楚天膏方节”上周举行,秦爹爹带着人参前往。省中医药学会膏方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张义生检查后发现,这棵人参已经霉变,建议不要吃了。

“中药补品不是越陈越好吗?”秦爹爹既心疼又懊恼。张义生告诉他,这是很多人对中药材认识的一个误区。一些进补中药材,如人参、首乌等,生长的时间当然越长越好,但如果保存得太久,药性会发生改变,药效也会损失,保存不当还可能出现霉变、腐烂、虫蛀等情况,不仅起不到滋补作用,还会影响健康,甚至导致中毒。

张义生同时介绍,确实有适宜久放的中药材。《药性赋》云:“枳壳陈皮半夏齐,麻黄狼毒及吴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说的便是中药“六陈”枳壳、陈皮、半夏、麻黄、吴萸、狼毒,但前提也是保存完好。

【现象】

“陈年老药”追捧者众

楚天都市报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市民有“攒”中药材的习惯。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当亲友送来人参、阿胶、鹿茸、冬虫夏草等珍贵中药材时,他们往往舍不得吃,而是存放起来。

家住汉口利济北路的周爹爹告诉记者,他的老伴气血虚弱,经常需要进补,为此,家里从几年前开始就存了不少阿胶。他听说,阿胶放几年能去燥性,吃了不会上火。

家住武昌徐东的32岁白领陈巍则认为,如今中草药多为人工种植,而10年、20年前的中药材更可能是野生,效果应该更好。

武汉市第一医院中医科主任薛莎表示,阿胶等中药材,只要保存得好,放一两年确实可以去燥性,但也不宜放得太久。她的一位患者曾将一大盒冬虫夏草放了5年,等到准备食用时,才发现已经发霉,只得丢掉,非常可惜。

张义生也表示,阿胶的保质期通常为5年左右。前不久,一位爹爹拿着一块珍藏20多年的阿胶找他鉴别,他发现原本应该呈现半透明红棕色的阿胶,已经变成不透明的黑色,掰下一点放在温水里也化不开,已经不能食用。

【提醒】

中药久放效果会打折

“很多人认为中药材没有保质期,所以有人会购买名贵中药材如人参、鹿茸等,放在家里慢慢吃。其实,大部分中药材的药效会随着时间降低。”武汉市中医医院主任药师梅凌介绍,例如具有通便作用的大黄,随着储存时间延长,其主要药效成分蒽醌苷类物质会逐步降解,直至完全失效。

另外,含有挥发油类、内酯类、花色素类物质以及容易生虫的中药材,也不宜久放,以免有效成分损失。

具体来说,动物类中药材保存期不宜超过2年,草类中药材保存期不宜超过3年,根茎类中药材保存期不宜超过5年。

梅凌表示,过去名贵中药材资源少,加上消费者的经济承受能力普遍较差,因此会看得比较稀罕,舍不得吃。但现在市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在正规药店就能买到名贵中药材,大可不必再“攒药”,有需要时再买,买了就尽快用掉。

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化妆品生产监管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国家已对一些中药材制品实行批准文号管理,如阿胶、鹿角胶、龟甲胶等,其产品上会明确标明保质期,消费者应在保质期内使用。

链接

中药材保存诀窍

中药材应如何保存?梅凌建议,购买中药材后,应放到避光、通风、干燥的地方,如果能用陶瓷罐贮藏更好。方法是:先将中药材晾干,用干净的纸包好,放入塑料袋,挤出空气后封口;再取一个大小适宜的陶瓷罐,洗净晾干,在罐的底部撒一层生石灰,铺上干净的纸,将装有中药材的塑料袋放入罐中,最后盖紧罐盖,置于阴凉干燥处即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