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赵武灵王鼎盛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赵武灵王是怎么样让赵国强大起来的#

秦国赵武灵王鼎盛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1)

邯郸古城墙

作者兰台

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的实质:学商鞅搞君主专权,还妄想将宗室贵族

如果大家有一张“三家分晋”的地图,大家就一定能发现,晋国的最精华的地区主要分布在黄河与汾河延安地区,这也是晋国人口最密集的地区。

但是很遗憾,“三家分晋朝”时晋国的精华地区被魏国与韩国瓜分完毕,而赵国绝大部分领土是当年晋国的边疆地区,以“代”地为主的地区是人口密度不但很低,而且绝大多数都还是塞外少数民族。

大家完全可以把赵国理解为一个“反向清朝”,以少数中原人统治大量少数民族,这中间还夹杂了一个塞外民族建立的“中山国”。

而从地理条件来说,赵国是一个典型的山地为主的国家,而且在赵国没有彻底解决中山国之前,代地与赵国中心邯郸的联系只有一两条非常险要的小道。

换言之,如果代地的赵军将领造反,那么只需要封闭关隘就能让赵国非常头疼。

正因为赵国的人口以及地理特点,使得赵国王族必须抱团,而且也必须授予王族成员足够的信任,这也是为什么赵国“公室政治”(王族主政)一直延续到赵国被灭的原因,同样,也因为特殊的环境,使得赵国王族势力相比要更容易妥协,毕竟惹毛了赵王,把锅砸了,大家都别吃了。

而赵武灵王继位时是什么情况呢?

秦国赵武灵王鼎盛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2)

赵国地形图

当时赵国的东南有齐、魏、韩、秦,齐国处于威王、宣王、湣王时期,秦则处于惠文王、武王、昭襄王时期,均十分强势。

另一方面,南方的魏、韩则呈现颓势,并不断被秦所侵蚀。

在这种情况下,赵武灵王很清醒的认识到赵国能独立应对的对手,并非齐、秦,只有魏和韩。

然而,魏、韩、赵同属 大国晋国分裂后产生的国家,而三晋在分裂状态下是无法单独对抗秦、齐两国的。

因此,赵所看重的并非是三晋相争,而是三晋联合以备西边及东边的秦、齐二国。

事实上,武灵王在其即位后并没有与魏、韩进行全 面战争,而魏、韩也向赵展示了一定的臣属姿态。

当然,从赵武灵王元年到赵武灵王十八年开始进行“胡服骑射”改革,赵国一共发动了10次对外战争,其中对秦五次战争赵国全部输掉了。

这五次对秦战争的失利让赵武灵王清醒认识到赵国与商鞅变法后增加了汲取资源能力的秦国巨大差距。

秦国赵武灵王鼎盛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3)

赵武灵王

这也更坚定了赵武灵王效仿秦国,搞旨在增加赵王对赵国资源汲取能力的改革,或者说集权;当然,打着“胡服骑射”的幌子。

赵武灵王改革中有很多项都和军事无关,比如赵武灵王要求文官们统一穿上靴子:

《实录》曰“靴始起于赵。武灵王好服短xx(打不出来),黄皮为之。”

“乃,令有司衣袍者宜皂鞋”,有司衣袍者多为文官,与骑射没有关系。

那么,赵武灵王改革的实质是什么?

公子成反对武灵王胡服改革时集中阐述了此种思想,他说“臣闻中国者,盖聪明徇智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圣贤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异敏技能之所试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

赵武灵王认为崇尚诗书礼教,仁义道德正是赵国积贫积弱的根本原因,赵国想要富强就要抛弃无用的“诗书礼教,仁义道德”。

所谓的“诗书礼教,仁义道德”表面上指的文化,实际是晋国以来普遍的贵族共治的传统,而改为塞外少数民族那样的部落酋长制。

秦国赵武灵王鼎盛时期(赵武灵王胡服骑射)(4)

战国地图

换言之,赵武灵王要掌握赵国的一切,赵国的军队要归他统领,而赵国的经济要为赵武灵王的军事行动“买单”。

大家不要以为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军队听命于国王是一件很平常的事情,在齐国以及楚国,这两个国家军队完全是“联盟军”,除了国王直属军队外,有相当数量的贵族私军。

真正完成“一个国家,一个君王,一支军队”的只有秦国以及赵魏韩三国。

这种旨在增加君王专权以及君主对国家资源汲取能力的改革确实导致了赵国的崛起,但是由于赵国地理环境与秦国截然不同,当赵武灵王嫌弃儿子赵惠文王“清洗压制”贵族太慢,希望用公子章给赵惠文王一些压力,没想到早就对赵王“收权”改革不满的贵族与赵惠文王联合起来,直接发动了“沙丘之变”,活活饿死赵武灵王。

而饿死了赵武灵王之后,李兑与安平君长期把持赵国国相的位置,这也说明了“沙丘之变”实质是赵国宗室与贵族对赵武灵王专权的一次反击。

那么,如果赵武灵王不死,赵武灵王通过草原绕道攻击秦国的战略能成功吗?

这真的不好说,赵国人口有限,之前赵武灵王多次对中山国用兵已经把赵国核心区资源汲取的差不多了,赵武灵王攻击秦国的战略更像是一次不成功则成仁的豪赌。

END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