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鼎记鳌拜怎么死的(新鹿鼎记鳌府匾额引争议)

近日,由张一山、唐艺昕主演的新版《鹿鼎记》频频登上热搜。电视剧第三集鳌拜被诛杀后,韦小宝奉命去其府邸进行查抄,镜头交代,鳌拜府邸大门上的匾额上赫然写着“鳌府”。

鹿鼎记鳌拜怎么死的(新鹿鼎记鳌府匾额引争议)(1)

张一山版《鹿鼎记》第三集截图

这一场景立即引发网友热议,网友纷纷表示:

“应该写all buy”

“还不如直接挂个牌子‘鳌拜家’”

“没给写成鳖府算好的了”

“不如直接叫‘瓜棚’吧!”(鳌拜满姓瓜尔佳)

那么鳌拜的府邸的匾额到底该如何写呢?

鳌拜到底姓什么?

该截图被发在微博上后,多数网友将纠结的重点放在了鳌拜的姓氏上。那就先看看鳌拜是何许人也。

鳌拜,满语Oboi,瓜尔佳氏,满洲镶黄旗人。

出身将门,精通骑射。跟随皇太极征战四方,立下赫赫战功,号称“满洲第一勇士”。皇太极病逝后,拥戴皇九子福临即位,成为议政大臣。顺治帝去世后,接受遗诏成为顾命辅政大臣。康熙八年,康熙帝逮捕鳌拜下狱论罪,囚死于牢中。

康熙五十二年,念其旧劳,追赐一等阿思哈尼哈番。雍正时期,赐予祭葬,复一等公,加封号“超武”,世袭罔替。

满族入关后,在满汉制度的权衡取舍上曾有长久的“纠结”。清朝民间就有“称名不举姓”的说法,在《清史稿》这样的正经史书中,也多有X大人这样的称呼。在史料记载的鳌拜上书中,署名也为“鳌拜”。所以叫“和中堂”“索大人”这样的称呼是合适的。

鹿鼎记鳌拜怎么死的(新鹿鼎记鳌府匾额引争议)(2)

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中,和珅府邸门上匾额为“和府”

所以鳌拜的宅邸匾额上应该写“瓜尔佳府”或者“瓜府”吗?其实也不是。

“府”字是谁都能用吗?

清朝具有等级严密的分封制度和相应的府邸规制。宗室中等级最高的特权阶层为皇族,皇族分为“宗室”和“觉罗”;其余宗室爵位分为:和硕亲王、多罗郡王、多罗贝勒、固山贝子、奉恩镇国公、奉恩辅国公、不入八分镇国公、不入八分辅国公、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奉恩将军十二等。

然而鳌拜并不属于宗室,其适用异姓王公的分封制度。是按“公、侯、伯、子、男及轻车都尉、骑都尉、云骑尉、恩骑尉”等的等级赐封。据《清史稿·鳌拜传》记载:“上亲政,加一等公,其子纳穆福袭二等公。”康熙亲政年间,鳌拜被封为一等公。

鹿鼎记鳌拜怎么死的(新鹿鼎记鳌府匾额引争议)(3)

陈小春版《鹿鼎记》截图

按照记录清代各项规制的《大清会典》记载,各级王府定制规模有较为详细的阐述,亲王、亲王世子、贝勒、贝子均为“府制”,而“公侯以下至三品官,房屋基高二尺,门柱饰黝垩,中梁饰金,旁绘五彩杂花。惟二品以上房脊得立望兽。公门铁钉,纵横皆七,侯以下递减之五”。

也就是说,以鳌拜当时的爵位,是万万用不得“府”这个字的。

鳌拜死前的最高爵位为“一等公”,无封号。所以如果要挂匾额,可挂“一等公第”或“一等公宅”。

必须挂点什么吗?

那么这些王公贵族的府邸大门上,必须要挂上标明身份的牌匾吗?答案也是否定的。

据考证,自顺治登基至清帝退位的268年中,清朝在京城前后共出现过一百二十余座宗室(注意,这里仅为宗室,他姓贵族并不在列)王公府第,其中贝勒以上级别的府邸有七十余座。这样众多的王公府第在经历了世代沧桑后,所剩至今己为数不多( 约四十余座 ),且大部分己残缺不全。相对完整的(不算异地复建的)仅剩12座。但在这些所剩不多的宗室府邸中,并无法考证出大门牌匾上的文字内容。因此一般历史学家认为,除御赐外,多数府邸并不会在大门外挂表明身份的匾额。

鹿鼎记鳌拜怎么死的(新鹿鼎记鳌府匾额引争议)(4)

87版《红楼梦》中,宁国府匾额截图

对于《鹿鼎记》这样一部原著就是戏说性质的小说,其实没有必要对于某些细节过于较真。但也正因为整部剧集都有些让人难接受,部分细节也被大家拿出来放大批评。

参考文献

①王皓《京城的王公府第概述》

②《清史稿》

(大众网·海报新闻编辑 吕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