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代表作(一部具有贝多芬性格)

莫扎特第二十四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786年。是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创作期间特地抽空为预约音乐会而写的作品。

也是莫扎特仅有的两首小调协奏曲中的一首。爱因斯坦曾经这样评价这首作品:此首c小调协奏曲不但让贝多芬感动,也促使贝多芬想要在自己的c小调协奏曲(作品37)中作出一些贡献,可以说是相当具有“贝多芬性格”的作品。整部作品从第一乐章开始的悲情中显出不安,再到第二乐章中宁静中显出高贵。最后,在激昂中显出渴望,这首作品值得用心来慢慢聆听。

贝多芬和莫扎特的代表作(一部具有贝多芬性格)(1)

第一乐章,音乐从一种阴森森的气氛中走来,叫人有些烦躁不安。突然,钢琴声传来消息:亲爱的朋友,我不是为了打扰你,我是有话要说。这时,你平静下来,乐思悠扬带着你穿过一座迷雾幽暗般的森林,钢琴在与乐队的对话中,犹如林中的一支响箭,射向远处的地平线。剑落之际,你的心灵为之一震,一种深深的失落在激烈的乐章中爆发。

第二乐章,无疑是最抚慰心灵的乐章。钢琴慢慢的敲击,我仿佛看到一双高贵的手慢慢抚慰自己的灵魂。随后,双簧管、长笛和大管的三重对话不断穿插其中,共同帮你诉说。大概人在过度的悲伤失望之后,最希望得到别人的安慰,故而莫扎特的钢琴协奏曲的慢乐章也总是具有这样的力量,让你的心格外烫贴自然。生命在这一刻也格外释怀通透。秋月高挂,银河如洗。心中的秋色也总是恬静清澈,温暖如歌。这时,你真的觉得自己无所企求更无所奢望,原来美好的东西在你的心中总无时不在寻找机会为你拓展胸怀。犹如梦中回到现实,乐声又在催促我们上路了。

第三乐章,不断的变奏,由钢琴与乐队轮流催你前行。有点烦躁不安的低音时而出现,笼罩着一丝不祥。有人将这个变奏比作一幅肖像画,画中人是一位仪态端庄的女人,满怀怆痛之情流露无遗。乐曲在激烈的钢琴敲击与乐队有力的全奏中结束,那是经过彷徨不安后对生命最后的渴望与激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