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道德经(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天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道德经?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天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道德经(道德经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

天道补不足而损有余 道德经

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这一章,无外乎一个论述要点,就是普通人的逻辑与道的区别是什么!其实解释起来很简单,普通人一个大特点就是私欲过度膨胀,不知节制,因此平衡尽失,最终导致祸及于身!

简单翻译一下吧,之后也就不用我过于拆解分析了!

大致如下:天道的运行规律就像搭弓射箭一样,高了就压制一点,低了就抬高一点,也就是过了就抑制一下,不及就补足一点,总而言之是要达到合理和谐的地步!这用一句话总结就叫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然而人的行为方式却恰恰相反,他们总会根据自己的私欲来做事情,以至于多者更多,少着越少,最后平衡打破,革命到来,重新洗牌,反复轮回!

作为这样的人性来说,谁能够用富余的所有去填补其他人的不足呢,只有道了,因为它是无私的,是博爱众生的!

因此近道的圣人就是这样,只做事情而不以此自恃,有了成果也不会占为私有,他这样就是不愿意张扬自己的贤能啊!

可见老子在几千年前就对人性有了较为彻底的认识了,自私自利,贪得无厌乃是人的本性,所谓圣人就是克制人性中本来有的这些逆天道的成分,以此达到与大道的整体逻辑更加切合的地步!

但是不能说人性的这个自私自利是不好的,它一样是道之内的性质,只是分支而已,不是道的全部,顶多叫做人道!我们得知道道的另一些成分可以与人性中的这些自私自利对抗,总得来说天道之内对于人类来说还是平衡的,只是那部分不一定在人类身上直接体现罢了!

人道与天道,虽说都很大,可是比起来覆盖范围还是有大小之分,即使是天道与自然之道比起来也是如此,只是我们人类现在没有意识到天道的自私自利而已,对于自然之道来说更是广阔到无法想象!

不过想要持久健康发展就得趋向于平衡的方向前进,也许人的存在真的是不完美的产品,所以才需要修道!

可以这么说修道就是逆人性而为,就会失去红尘中人所在乎的部分甚至一切东西,只有如此才是成就更高层次的道,才可以脱离这个相对比较低级的人道!

因此你会发现,从古至今,凡是圣人皆无俗世之人口中所谓的善果,因为那些对于圣人来说就是恶的载体,当然这个涉及到很高的精神世界,但是依然与实际的社会息息相关!

看透了人性,然后知行合一,那么最后怎么会成为普通人心目中的成功人士,尤其是现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

可以这么说吧,格局越大越是靠近大道规律,也就是说个人的观点不如人道,人道不如天道,天道不如自然之道,至于自然之道还有什么是我们脑子不可想象的东西,在后面的更高层次的道就连我们最伟大的人也意识不到点滴的存在状态。那么那些也就不管人的事情了,因为不知道,可见个人多渺小,人类多渺小,然而我们尽管渺小,但也是最大的道中的一部分,所以我们需要修道来靠近至极的道,这一点对于人类来说应该是永无止境的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