床上发现一厘米的透明虫子(黑色水泡竟藏虫子)

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江赟 李建基,下面我们就来聊聊关于床上发现一厘米的透明虫子?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了解一下吧!

床上发现一厘米的透明虫子(黑色水泡竟藏虫子)

床上发现一厘米的透明虫子

羊城晚报记者 薛仁政 通讯员 江赟 李建基

“医生,我这只是个发黑的水泡,里面怎么会有只虫子啊!”6月21日上午,广州市民刘女士(化名)在公园游玩的过程中突然感觉脚后跟瘙痒灼痛,竟不知何时起了一个黑色的“水泡”,看起来即将脱落却又难以下手处理。以防万一,刘女士即刻前往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就诊。皮肤科主任医师孙乐栋判断患者或被蜱虫叮咬,对患处进行消毒处理后,孙乐栋在“水泡”内将蜱虫取出。

据介绍,被蜱虫咬了不应用蛮力拔出。“蜱虫前端长有倒刺,发现蜱虫叮在身上时,千万不要生拉硬拽。”孙乐栋提醒道:“蜱虫受到刺激后,会更加拼命地往体内钻,并释放大量的唾液和传染性病原体。被蜱虫叮咬后可以将酒精涂在蜱虫身上,使蜱虫死亡或头部放松,再用尖头镊子取下蜱虫,远离皮肤。”

“取虫时不要左右摇晃或扭曲转动镊子,蜱虫的口器长有倒刺的,多方位的拖拽可能会折断蜱虫的头部或口部,从而在皮肤中遗留蜱虫残肢,增加感染机会。”孙乐栋强调,取出蜱虫后要用肥皂水或者温和的消毒剂彻底清洁被叮咬过的皮肤和手部,并注意是否出现皮疹或者感染迹象。

记者注意到,广东近日持续高温、降雨,蚊虫肆虐,咬伤群众的事件屡屡冲上网络热搜,引起了大众广泛关注的除了蜱虫,还有红火蚁和隐翅虫。

链接:

“物理”防御是最有效的防虫手段

如何在草丛、公园避免与蚊虫“亲密接触”?记者采访了“你好南昆”自然学校校长、自然解说员、生态摄影师彭宇。

“面对蚊虫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彭宇表示,在户外活动中应尽量避免皮肤裸露,不穿短裤、拖鞋进入灌木丛:“长袖、长裤是隔绝蚊虫最有效的物理防御手段。”

彭宇建议,在不熟悉的户外进行活动时要查阅相关材料,对当地的生物分布、蚊虫种类做大致的了解,并针对不同的情况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药品准备。

关于蜱虫的防护,彭宇介绍道:“尽量不要去绿化带。户外活动结束后要重点检查肘窝、腋窝、脖子、耳朵背、腹股沟、头发里等虫子容易藏匿的地方,看看有没有小红点、肿包等。”他提醒,蜱虫不仅会叮咬人,动物也是它的寄生目标。如果出门带了宠物,回家后也要仔细给洗洗澡做个检查。

“防护红火蚁要远离蚁穴和疑似蚁穴的小土堆,不在野外席地而坐,不赤脚在草地上活动。”彭宇说道,“被叮咬后要保持伤口清洁,不要抓挠,避免将脓包弄破,以免二次感染。有过敏病史或叮咬后反应较剧烈的,速到医院就医。”

作者:薛仁政、江赟、李建基

来源: 羊城晚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